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84|回复: 0

艾炷直接灸

[复制链接]

187

主题

147

回帖

71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16
发表于 2014-9-15 11: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它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载,“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又《外科精要》的灸高竹真背疽病案,先施隔蒜灸无效,“乃着肉灸良久。”施灸时可在皮肤上涂点香油或红花油等,以防其倾倒。着肤灸因其对皮肤刺激程度及灸后有无烧伤化脓的不同,又分为化脓灸(无瘢痕灸)和非化脓灸(瘢痕灸)两种。
  化脓灸:
  化脓灸,是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以灸至皮肤起泡,并致局部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结痂,脱落后留永久瘢痕,又称瘢痕灸,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该法在唐宋时期非常盛行,如《针灸资生经》中说:“凡着艾得灸疱,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说明古代灸法,无论是治病,还是保健,一般要求达到化脓,即所谓“灸疮”,认为能否形成灸疮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操作方法:
  (1)选择体位和点穴:古人对此十分重视,如《千金方》曰:“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无使倾倒,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而卧灸之……。”
  (2)艾炷的安放和点火:先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蒜汁、香油或红花油(链接到图片),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直至艾炷全部烧尽,艾火自熄,除去艾灰,另按所需壮数,重新点燃艾炷。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7~9壮。由于此种灸法较痛,故在烧近皮肤,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在施灸穴位周围用手指轻轻拍打,以减轻痛感。
  (3)敷贴药膏: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日换贴一次。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亦应勤换,约经30~40天,灸疮结痂脱落愈合,局部留有疤痕。在灸疮化脓时,局部应注意清洁;避免污染,以免并发其他炎症。同时,可多食一些营养较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的正常透发,有利于提高疗效。由于化脓灸耗伤精血较多,故古人对灸后的调养颇为注意,《针灸大成。灸后调摄法》记载:“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唯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如偶尔发现有灸疮久不愈合者,可采用外科方法予以处理。
  对身体很弱、糖尿病、皮肤病及面部穴位不宜用此法。
  非化脓灸:
  非化脓灸:临床上以达轻微烫伤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不致透发成灸疮,灸后不遗留疤痕,即称为非化脓灸,又称无瘢痕灸。临床上多用中小艾炷。
  具体操作: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香油或红花油,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也可待病人感到发烫后再继续灸3~5秒钟后,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因其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5 19:01 , Processed in 0.19365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