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55|回复: 0

论三焦气化为气的生化之源

[复制链接]

130

主题

99

回帖

49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95
发表于 2014-9-15 18: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三焦气化为气的生化之源 摘要论述了三焦气化是诸气化生之本。上焦气化化生宗气,与肺关系密切;中焦气化化生营卫之气,与脾胃关系密切;下焦气化化生元气,与肾的关系密切。三焦气化主司诸气化生,关乎脑髓与脑神;五脏通过三焦气化形成紧密联系;元气、营卫之气及宗气依赖三焦气化相互化生;上、中、下焦气化相济是诸气化生的关键。

关键词三焦 三焦气化 气 相生 中医学术发掘?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三焦气化”是指三焦之气在人体内的流注、宣发、输布和转化,是一个涉及上、中、下三焦及肺、脾、肾多脏的复杂过程。张锡纯提出人生之气化以三焦部位为总纲,“人之一身,皆气之所撑悬也。此气在下焦为元气,在中焦为中气,在上焦为大气”。三焦气化是诸气化生之本,化生宗气,与肺关系密切;化生营卫之气,与脾胃关系密切;化生元气,与肾的关系密切。三焦气化化生气的过程关乎脑髓与脑神。五脏通过三焦气化紧密联系,三焦气化为气化生的关键。

1 三焦气化是生化元气、营卫之气、宗气之源

1.1 上焦气化化生宗气,与肺关系密切:上焦气化概括了心、肺的功能,《灵枢•营卫生会》简述为“上焦如雾”,主肺气宣发。《灵枢•决气》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说明上焦是宗气化生和聚积之处。宗气,即大气,由营卫之气与自然界的清气聚合而成,《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说:“宗气者,营卫之所合也,出于肺,积于气海,行于气脉之中,动而以息往来者也。”《灵枢•刺节真邪》云:“宗气留于海, 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言宗气之分布。《医旨绪余》指出:“宗气者,为言气之宗主也。……及其行也,肺得之而为呼,肾得之而为吸,营得之而营于中,卫得之而卫于外。”故宗气积于胸中,贯于心脉,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又在肺主肃降的作用下,下行归肾,阳得阴济,周而复始。上焦宗气生成与肺最为密切。肺为清虚之脏,《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有主司呼吸,吸清呼浊,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在宗气的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类经•脏象》有“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读医随笔•升降出入论》云:“升降者,里气与里气相回旋之道也;出入者,里气与外气相交接之道也。”肺集升降出入于一身,呼则升且出,吸则降且入。《医易一理》曰:“肺之一呼吸,以行脏腑之气。”从而维持全身气机的动态平衡。故《医门法律•明胸中大气之法》认为“肺主一身之气”。

1.2 中焦气化概括了脾胃的功能:“中焦如沤”是指脾胃的运化功能。营卫之气是由水谷精微和自然之气所化生,《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说明中焦是腐熟运化水谷、化生营卫气血之所。营卫之气与脾胃关系最密切。脾主运化,胃司受纳,脾胃相合,接受容纳饮食,腐熟运化水谷,化生水谷精微,是人体营卫之气的主要来源。又人体诸气的生成与脾胃的功能尤为密切。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依靠着脾气的资助,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也要依靠后天水谷之精不断培育,脾胃功能活动在气的生成中至为重要,故称脾胃为生气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气的生成正常。若脾胃受纳腐熟水谷及运化转输精微的功能失常,则水谷之气来源匮乏,就会影响气的生成,引起气虚。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减退,即会变生它病。《灵枢•五味》指出:“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明医杂著》说:“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生化精气,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无病矣。”中焦脾胃在气血化生中,起到化生水谷精气,提供物质基础,参与宗气的生成,滋养先天之精气的作用。

1.3 下焦气化化生元气,与肾的关系密切:下焦气化概括了肝肾的功能,描述为“下焦如渎”、“下焦主出”,意指肾、膀胱及肠传化糟粕的功能。《景岳全?书•?传忠录》曰“命门为元气之根”,故元气根于肾,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景岳全书•传忠录》还指出:“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乎人生者不小。”故元气的盛衰,并非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与后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强弱有关。肾为封藏之本,肾中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为生命的基础;后天之精化源于脾胃,后天所生,灌溉五脏六腑。先后天之精藏于肾中,相互促进,化生元气,故肾为生气之根。所以,元气为生命之根本,根于脐下肾间,由肾中先天之精所化,赖元阴滋养濡润,阴平阳秘,始得生生不息。在肝主升发的作用下,肾元之气温煦推动中焦脾胃的运化腐熟功能,并得水谷之气的资养;出于上焦,与肺系吸入的天阳之气相合。故《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说:“先身而生,谓之先天;后身而生,谓之后天。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之所化。先天之气为气之体,体主静,故子在胞中,赖母息以养生气,则神藏而机静。后天之气为气之用,用主动,故育形之后,资水谷以奉生身,则神发而运动。天人合德,二气互用。故后天之气得先天之气,则生生而不息;先天之气得后天之气,始化化而不穷也。”

1.4 卫气依赖于三焦气化化生:《素问•痹论》云:卫气“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卫气之出,历代观点有所不同,《内经》认为卫气须通过肺的宣发而发挥其熏肤、充身、泽毛的作用。张志聪提出“卫者,阳明水谷之悍气,从上焦而出,卫于表阳,故曰卫出上焦”;而《灵枢•营卫生会》提出“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医家四要》曰:“卫气者,阳气也。……卫气出于下焦,渐升而上,……昼自足太阳始,行于六阳经,以下阴合。夜自足太阴始,行于六阴经,复注于肾。昼夜各二十五周,不随宗气而自行各经皮肤分肉之间。”总而言之,卫气具有卫护功能,其发生与上中下三焦均有密切关系,又与先天元气有联系,而元气根于肾,肾居下焦,故曰“卫出下焦”;卫气主要依赖中焦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故曰“卫出中焦”;卫气又藉肺吸入清气以充养化生,故称“卫出上焦”。所以卫气本源于下焦,化生于中焦、上焦,其生成、分布及功能均依赖于三焦气化。

1.5 元气、营卫之气及宗气依赖三焦气化相互化生:元气、营卫之气及宗气等诸气的生成,依靠肾中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及肾、脾胃、肺之功能,主要对应为“上焦气化”、“中焦气化”和“下焦气化”的三焦所主及所化生,且均靠机体整体功能所产生。如中焦脾胃化生营卫之气,依赖于下焦气化的温煦才能顺利进行;又如上焦宗气的化生又须中焦脾胃化生的营卫之气的支持,故《医门法律》言“膻中宗气,主上焦息道,恒与肺胃关通”。卫气的化生是上中下三焦气化的共同结果,而下焦元气赖五脏六腑之精气不断的补养。故三焦为脏腑功能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条件,诸气及血、精、津得以在此生成和相互转化。三焦气化总司五脏六腑功能,推动和维持脏腑的功能,故三焦气化亦总司诸气化生、转化及输布。肺吸入之清气、脾胃腐熟之谷气、肾生化之精气依赖于三焦,通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说“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说明三焦又是诸气共同之通道。故经三焦气化化生的人身诸气,通过三焦升降出入而运行周身,运行于上焦,与心肺天阳之气结合而为宗气;通过肺之宣降,在中焦的“受气取汁”,和脾的升清变化结合而为营卫之气;降至下焦,与肾的先天之精结合而为元气;并通过三焦的升降出入通道运行汇合为人体真气,而荣养周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03:40 , Processed in 0.938727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