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来就有“医不医己”的说法,这种说法对与不对暂且不妄加评论,单纯从医生的职责来说是为人医治病痛的,无论为他人医病,还是为己医病,病理都是相通的,医生本身是学医的,无论学中医还是学西医而且经过多年的临床,与常人相比自然要掌握很多的医学知识。医生既然能给别人看病,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看病呢?
自我治病是一种本能,只有为自己医治好病症,才能更好的为他人医病,不能为自己看病的医生绝不是良医。这就像一个裁缝,天天为他人做漂亮合体的衣服,自己确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这岂不是怪事吗?自己身体上出现的病症只有自己最清楚,选用什么样方法治疗只有自己最了解,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只有自己最有体会,因此,只有为自己看好病,才能真正理解治疗的全过程(病症的感受,病因的判断,方法的选择),才会更好的为他人看病。然而,医者并不见得任何病症自己都要体会一遍,才能为他人看病,疾病判断的方法以及采用的方法是有规可循的。
我认为,医者之所以不能为他人看病的根本原因,是不懂得人体经络的原故。经脉是连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纽带,经络是为脏腑输送气血的主要通道,无论是脏腑的功能失调,还是外邪入侵,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经络以及相联系的肌组织,造成脏腑的阴阳失衡而使机体患病。因此,经络是内、外联系的媒介,是人体构成中的重要部分。如果机体离开经络的传输,营养的供给,那么,脏腑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一切疾病的发生与经络的传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经络中穴位转运的状态,决定身体的健康。《灵柩.经别》说:“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更是医疗界的明训,所以,学医必通经络,经络是探索人体秘密,判断疾病以及治病的关键所在。
中医的外治法正确的运用了经脉的原理,真实的解决了医不医已的这个难题,几十年来我不仅从事临床 ,而且也不断的为自己诊病治病,我身体所患的内、外多种疾病,均依靠中医的外治法得到治愈,从而,经过不断的探索推出几套外治方法,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
下面列举的是我自治的几例常见病病例,以此看到了中医外治法的特色。
一、手背胀痛的思考
我每天从事临床治疗运用的方法是经络调整法,是通过手指点按穴位进行的,因为手指,手腕长时间用力而超负荷的工作,使腕关节、手背处的肌组织始终处于疲劳状态,如此产生的代谢物不能及时的排除,造成了手背部肌组织充血而肿胀。过去出现这种症状后,休息几个小时就能自行恢复,但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大,脏腑的功能衰减,手背胀痛在短时间不得缓解,即影响了临床工作,也影响了日常生活,是反用手拧东西的活手背都觉得很痛,为此,我多次采用了经络调整法这种外治法治疗,治后其疗效不佳。
实际上根据手背胀痛的位置,做出判断是非常容易的,应属于心包经循经的路线,但此病症看似简单,曾点按心包经在腕部的几个穴位治疗过,病症确没有任何好转,治疗无效说明采用的方法不对症,应探讨新的方法,这时我萌发了“临近取穴”的想法,寻找有效的奇穴试一试。
病症发生在手背,临近取穴的位置也应该在手背附近,于是我采用在手腕部取穴:腕横纹中点一穴,称为腕中穴;腕横纹上一寸一穴,称为腕上三穴;腕横纹下一寸一穴,称为腕下穴。“腕三穴”确定后,用工具在腕三穴上探索性的点按治疗,点按一开始就觉得象手背部从里向外冒凉风似的,这种冒凉风是手背处经过点按穴位后,气血循环加快,扩充经脉后发生急剧变化的结果,是肌组织中的正气充足的一种反应。点按穴位仅仅一会的时间,手背上肿痛的部位就迅速的消肿,这时手再活动起来就感觉轻松多了,解决了困惑我多年来的疑难病症。
经过治疗取得的效果说明,根据病症选用的方法是正确的,从此以后,我每天工作后,都采用“腕三穴”自治,把手背部每天工作下来积存的瘀滞物,通过这个方法及时的排出体外,始终保持手背部的经脉畅通,气血运行充足。
手指是人体气血循环的末梢,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下,气血转运正常,气血充足,不会使手指末梢出现障碍,但手背部长时间超负荷的活动,可直接加大了血管内血液的容量,使末梢循环超过正常的代谢范围,在手背部肌组织形成了气滞血瘀,使代谢受阻而出现疼痛。
“腕三穴”是分布在腕部的一种奇穴,腕三穴虽然不受心包经经脉的制约,独立的运行于腕部,但对心脏的治疗可起到辅助作用,是在手背部开通的另一条通路。所以,当点按这些有效的奇穴后,可立即使手背部的肌组织中扩充经脉,加快循环,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满足了末梢循环的需要,同时也解决了归心血运行的速度。
人体全身共有三处气血循环的末梢,这三个末梢均在手脖、脚脖、脖子等活动的关节处,是人体气血循环的枢纽。为维护生理上的需要,这些部位的肌组织较为发达,但又容易使这个部位发生障碍,导致气血循环运行缓慢,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腕三穴”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我通过手背肿胀治疗实践验证,“腕三穴”这一组奇穴,点按后可迅速的扩充经脉,活血化瘀,恢复指端气血运行的平衡。因此,我根据 “腕三穴” 治病机理推断,“脚腕三穴”,“大椎部三穴”等这三组奇穴,应是解决人体气血循环不畅的另一个去处,经常刺激这些部位,有利于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腕三穴”是一组简单、适用的好方法,这个方法对于长期从事按摩的人员来说,运用这些方法,可缓解每天带来的腕部肌组织的疲劳,对身体无疑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二、下腰痛的判断与治疗
下腰是指腰的下部,属于人体脊椎当中骶骨。骶骨部疼痛的病症较为常见,但发病的病因不同,比如,尾骨骨折损伤、骶髂关节炎症、肛门直肠病变、骶尾部神经损伤等,这些病情均可在下腰部出现疼痛。现代医学对骶尾疼痛病症的检查,一般均建议做尾骨X片、骨盆X片以及腰椎MRI的检查,检查起来非常复杂,治疗上采用微创介入的方法进行,检查和治疗都非常复杂。
我曾经又一次的发生了下腰疼痛,经过手指做以简单的触摸检查,病因确诊后,采用揉肌法用手轻轻的在患部揉按,仅经过几天的自我治疗,下腰疼痛就痊愈。
一天早晨吃过饭后,我发现下腰有些痛,发生在腰的下部,痛的面积大约有一手掌大,但病情不十分严重,到了下午病情就开始严重了,走路时身体稍直一些就感到下腰疼痛,因此不敢大动作的弯腰,身体只能直行。病情出现后,我用手指在下腰部触摸检查,发现下腰的左右侧有咯咯愣愣的硬结,这些硬结用手按压时有些酸痛,接着,又检查腰部脊椎,腰部脊椎等部位都没有错位,也没出现疼痛,为此,可以断定:病在下腰,下腰咯咯愣愣的硬结便是病痛点,同时也是治疗点。
过去对下腰痛,在治疗上曾采用热敷、火罐、穴位等几种方法治疗,这次病因确定后,我选择了揉肌法治疗。因为病痛在背后,自治既不方便,又缺乏力度,为了加强治疗的力度,双手相叠在疼痛的部位用手背轻轻的揉按,揉按开始不一会,疼痛的部位就觉得到有些缓解了,酸痛感也觉得好多了,病症减轻说明病症的判断,以及选择治疗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为此,按此方法历经一周的自我治疗,下腰酸痛就恢复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骶骨疼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骶骨疼痛一般没有外伤史,用手按压此部位有强烈的疼痛感,轻者走路费劲,重者睡觉时翻身、下床都疼痛难忍。此病症虽然发生在骶骨的部位,对病症确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骶骨疼痛在医院里一般都建议拍X光片,XT片检查,这种检查方法,对骶骨痛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也没有好的方法治疗。
骶骨又名穷骨。骶骨是脊椎骨的组成部分,人体的是由五块骶椎合成的一块骨,为骨盆的后壁,上接第五腰椎,下连尾骨。《灵枢?6?1癫狂》:“穷骨者,骶骨也。” 骶骨的外层由肌组织覆盖,肌组织对骶骨既起到保护的作用,又为骶骨传输营养物质。骶骨出现的疼痛往往与肌组织的运动状态有关,由于人体从事的各项活动不当,或者外邪入侵,均容易使骶骨外层肌组织中出现气滞血瘀,使经脉的运行受阻,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传输,在骶骨肌组织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结节而发生疼痛。当我们运用揉肌法,用手背轻轻的揉按这些结节,由于手背在肌组织上面的摩擦使其发热,加快了骶骨部位血液的循环,使其骶骨部位活血化瘀,扩充经脉,逐渐使传输系统恢复正常,消除了下腰部的疼痛。
从上述论述看,对下腰痛的诊断非常容易,治疗起来也并不复杂,只要相信自己,放开你的双手,足不出户就能将下腰的酸痛治愈。
三、病在外而必治在内
一年的夏季,我在搽玻璃时脚踏在放有铁板的木板上,一不小心将木板踩断,铁板顺着木板下滑砸在我的大脚趾上,因病情发生的非常突然,在当时也顾不得检查大脚趾伤势如何,急忙用创口贴包扎住伤部,这时,被砸伤的大脚趾出现异常疼痛,于是我根据病症选择了肝、胆两条经脉,用手点按肝胆经脉上的穴位抑制疼痛,治疗后大脚趾立即止痛,即使受伤的当晚也照睡无误没有任何痛感。因为每天坚持这种自然疗法,扩充经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所以,脚趾一直没有出现过痛感,这样,除正常开诊外还有几位往诊的,什么工作都没有耽搁。自我治疗了一段时间后,考虑到脚趾甲已经保不住了,不如早些把它取掉,因自己不敢下手,只能到医院处置,到医院经检查才知道,脚趾甲在砸伤的当时就已经脱落了,可见脚趾的伤势是何等的严重!脚趾砸伤后从未服药和打针,完全通过点按穴位的方法治疗,大约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治疗,病症就痊愈了,砸伤的脚趾甲长势和好的趾甲一样,可见自然疗法与药物相比的优越性。
病在外为什么要治在内呢?人体有五脏六腑,十二条经脉,奇经八脉等等,而十二条经脉则是为脏腑输送气血物质的主要通道,它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五官七窍,使人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些组织器官通过十二经脉的联系,外伤可影响到内脏,内伤可反映到体表,因而,运用十二经脉的理论,调整十二经脉中有关的经络,应是治病的最佳途径。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当一个部位受到伤害后,通过经脉之间的传导,必然要造成有关的脏器受累,增加了体内气血运行的阻力。李东垣说:“夫从高坠下,恶血流于内,不分十二经络,医人惧做中风”。意思是说:人从高空落下,瘀血必然存在体内,不分那一条经络,一律做中风对待。又说:“血者,皆肝之所生,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所伤,必留于肋下,盖肝主血故也”。意思说:血由肝所生,体内造成的瘀血必影响到肝,不问什么经络所伤,瘀血必然流在肋下,是因为肝主血的原故。
从古人的论述看到,外伤只是身体患病的一种表象,不是患病的本质,治疗时必须要从脏腑整体的角度出发,不能把外伤和内伤截然分开。外伤通过经络的传递必然影响肝,在体内形成了气滞血瘀,只有通过对肝胆经脉的调整,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整气血,才能加快伤害的恢复。
根据我们的医学先人,“血者,皆肝之所生,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所伤,必留于肋下,盖肝主血故也”的这一教导,仅取十二经脉中的肝、胆两条经脉,点按经脉上的穴位,在治疗上采取虚则采用补法,实则采用泻法的治则,每当砸伤的部位刚发生疼痛时,我就及时的点按这两条经脉上的穴位,治后可立即止痛,从受伤开始一直到病愈,脚趾伤上从没出现过大的痛感。可见“为医者当循其理治之。然医意者,不知意者,非良医也”。只要我们严格的遵循祖训,运用十二经脉的理论点按穴位治疗,就可以减轻病痛之苦,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病症治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