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2|回复: 0

转] 长 圆 针 转

[复制链接]

261

主题

131

回帖

92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20
发表于 2014-9-15 19: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 圆 针 转 《灵枢·官针》篇指出:“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可见,古代医家创制九针是各有其形状及使用范围的(并非仅用毫针)。九针中第八针为长针,“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灵枢·九针十二原》),同时,在《灵枢·九针论》篇亦说明了其应用范围、机理和形状。“八者应风,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风伤人,内含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甲乙经》也重复了《灵枢》对长针的描述,并指出薄其身的特点:“长针者,取法于綦针,长七寸,其身薄而锋其末,令可以取深邪远痹”。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长针并非既往认识的“长针是毫针的加长,后人称为环跳针,近代应用的芒针,即系长针的演变”(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其不仅是长七寸,而且有“锋利身薄”,即针末有刃的特点。要锋利身薄,其针身必定粗挺,否则无法进行“锋利身薄”的加工。实际上,古代由于受金属材质和加工工艺的限制,其针身本来就是比较粗铤的,1968年在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葬中出土的四枚金针和五枚银针,其形状再次验证了长针的上述特点。
刘胜为西汉中山国靖王,于公元前154~113年在位,为其陪葬的金、银针的创制可能就是在这个时代,而这个时代正当《灵枢经》编纂的时代稍后。金、银针的形状较为符合《灵枢经》所描述的形状。五枚银针,由于时代久远,材质抗腐蚀差,其针尾、针末有锈蚀和断裂,但所残留的针体大体上亦可以反映“身薄”的特点。其中一枚银针为扁形,针身横径宽0.3厘米,而厚为0.1厘米,由于锈蚀看不到针末的形状是否锋利,但“身薄”是确切的,而且越近末端越薄。另有四枚金针,其针柄针身共长7厘米,但其中三枚针之针柄均为5.5厘米,针身为1.5厘米,为身短而柄长状;而另一枚却为针柄长2.7厘米,针身为4.3厘米,呈身长而柄短状,显然从长度上分析它是长针。《灵枢·九针十二原》等篇提出,古九针长度分别为一寸六分至四寸不等,唯长针为七寸,明显长于其他针。金针中针身长而针柄短的这枚金针,完全符合长针的特征。值得指出的是:这枚长针的针末有锋利之刃。综合上述测量并比较对照可以分析出,这枚金针应是古长针的原形。其针直径为1.5毫米,针身长4.3厘米,针末有刃。而银针的身薄形状,再次用实物旁证了长针“锋利身薄”的特征。 古九针第二针为员针,“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灵枢·九针十二原》)。员,象形,俯视鼎状。即所见鼎内为直壁圆形。故员亦通圆。其针末圆钝,虽不切割组织,但可深压皮肉,挤压于分肉腠理间隙,上下揩摩,使分肉间的“横络”(粘连与瘢痕)得到部分松解。其操作方法类同于外科手术的“钝性分离”术。 长针锋利身薄,针末有刃,可以行锐性操作,可切割、横断“横络”,适应于在粘连条索与瘢痕内的锐性分离术。员针之末,形如卵状,圆钝无刃,可行钝性操作,亦可沿分肉间隙挑拨,分离分肉间“横络”,且不损伤分肉,适宜于粘连、瘢痕边缘与正常组织连接部位的钝性分离术。 长圆针是将两者相结合,使平刃状针末,一端保持锐锋状,一端保持圆钝状。使一针有锋、钝两种针末形状。锋刃端利于透皮进针,使针末直抵结筋病灶点处,且可以在粘连或瘢痕中行锐性分离术,即“举之前后”(向前或向后挑拨),“上下摩骨”(切割骨膜)。在结筋病灶边缘接近正常组织处,操作时应用圆钝端,行钝性分离术,在“举之前后”时,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通过医疗实践,不断改进针具,将锐锋与钝锋有机结合成为一体,即目前使用的长圆针。使长针之锋利结合员针的圆钝,制成针末锐而不利,圆而不钝的形状。这样其切割分离作用虽钝但仍有切割作用。在挑拨切割时,因其并非十分锐利,也不会造成重要组织的切割伤,这样安全性大为增加。 现在应用的长圆针,根据针体的粗细,末锋的形状,分以下几种规格。针形有平刃形、剑锋形、斜刃形三种,针长有1.5厘米、3厘米、5厘米数种,针直径有1.0毫米、1.2毫米、1.5毫米、2.0毫米等多种规格。
长圆针适应症
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 《灵枢·九针论》进一步解释曰“八风伤人,内含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取法于纂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可见《内经》反复强调了长针可治疗深居筋骨之间的顽固痹证。 深、远均指病位在人体的层次深。人体表为皮,次为肉,再深为筋,至深为骨。从这个意义上讲,筋骨之间的痹症即为“深邪远痹”。深、远,又有久远、长期之意。邪气深伏,治疗困难,病程必然较长。《素问·痹论》指出,“其留连筋骨间者痛久”,就是对深邪远痹的又一注释。 既往教科书,依据深、远是指病邪深藏之义,推论长针必须“身长”。但从《灵枢·九针论》看,“八者应风,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显然其再深、再远也只能视股肱八节之厚度了。马莳注:“人之手足,各有股肱关节计八,故谓八节。”中医认为八节当指腕、肘、踝、膝,左右共八,称之八节。观这八节,均为经筋结聚之处,其组织结构主要是筋腱。筋腱位于皮下,其附着于骨关节处,上无肌肉覆盖,少有脂肪充填,以手触之,由皮至骨近在分寸。可见在治疗时所用针具,其针身亦勿须七寸之长。由此亦可以推断,长针的首要特征应是“锋利身薄”,即针末有刀刃,其次要特征是针长逾七寸。在本段经文中,长的更深层含义是提示针至病位的治疗原则。 深邪远痹即中医所谓之筋痹和骨痹。《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素问·痹论》:“在于筋则屈不伸……痹在于骨则重”。《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骨痹”。所以,凡筋挛节痛的筋痹,骨重节挛的骨痹均系经筋损伤或经筋不舒而致。当取长圆针,刺筋上为故,以关刺、恢刺、输刺、短刺法等,以解结缓急而能松解止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18 21:04 , Processed in 1.534098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