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颞三针为主配合董氏奇穴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6例,采用针刺患侧颞三针为主,配穴:印堂、太阳、风池、中诸、太冲、侠溪;董氏奇穴取偏头痛对侧下肢的侧三里和侧下三里。接通G6805-1型电针治疗仪,采用断续波,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对照组34例,采用西药口服治疗。治疗2~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颞三针为主配合董氏奇穴电针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关键词】偏头痛;针刺疗法;电针;颞三针;董氏奇穴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以头痛为主的病证,可有家族史。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疼痛为单侧、搏动性,活动或劳累、生气后加重,可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抑郁、失眠、厌食等症状。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采用颞三针为主配合董氏奇穴电针治疗偏头痛3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来自2008年3月一2010年3月针灸科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7岁,平均43.8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对照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42.5岁;病程最短5 d,最长1年10个月。全部病例均询问病史,并体检,排除器质性病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05 ),具有可比性。1. 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诊断标准中的血管性头痛(偏头痛)诊断标准拟定。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瘤等器质性病变。2治疗方法2. 1治疗组 针刺患侧颞三针为主,主穴: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2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1寸为第二针和第三针),配穴:印堂、太阳、风池、中渚、太冲、侠溪;董氏奇穴取偏头痛对侧下肢的侧三里和侧下三里。操作:患者采用仰卧位,选用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颞三针用平刺法,进针1寸,快速捻转使患者整个颞部产生麻胀沉重感;其余穴位均普通针刺,捻转泻法为主。接通G6805-1型电针治疗仪,采用断续波,颞三针为一组(第二、第三针),侧三里和侧下三里为一组,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日1次,每周5次。2. 2对照组 采用西药口服:尼莫地平20 mg,日3次;西比灵5 mg,每晚1次,发作严重时加用氨酚待因10 mg。疗程中连续用药不间断。3治疗结果3. 1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治疗1~5次后症状消失;显效:治疗5 ~10次症状消失,或治疗1 ~5次症状显著改善但未继续治疗者;好转:治疗10次以上痊愈或治疗5 ~10次症状显著改善但未继续治疗者;无效:治疗1 ~5次症状改善不明显而改用他法或停止治疗者。3. 2治疗结果 治疗2 ~4周,结果治疗组36例中痊愈19例(52.8%),显效12例(33.3%),好转5例(13.9%),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4例中痊愈13例(38.2%),显效9例(26.5%),好转7例(20.6%),无效5例(14.7%),总有效率85.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