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26|回复: 0

转] 医道当顺应人体自愈趋势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发表于 2014-9-15 2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第25章提出“道法自然”。[size=+0]
  自然是自然界吗?《自然和自然界》文中指出:把自然等同于自然界,是现代人的现代意识(作者曹孟勤,刊登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是指事物自身固有的、是其所是的根据和自身活动的内部根源,或者说指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本性。
[size=+0]
  自然不等同于自然界。陕西中医学院教授邢玉瑞认为:“道法自然”中“自然”是指自己如此、自然而然。老子第64章认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即指遵从事物发展的自身趋势(以上根据《黄帝内经释难》352页整理)。“不敢为”指不过多地人为干预,人要做的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是扰乱和阻断“自然”的进程。
[size=+0]
  “万物之自然”当然包括人的“自然”。那么得病后,人的“自然”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认为,是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失去健康后,自我恢复的过程,简称自愈。
[size=+0]
  医生要做的是治病、或者说是减轻症状吗?其实,真正的医生不应该是这样的,真正的医生是帮助人体恢复和保持健康的,而不只是以减轻或者说掩盖症状为目标。
[size=+0]
  真正的医生应该做的工作:一是见病知源,客观地认识疾病和症状的来龙去脉和积极意义,从中发现其自愈的趋势。二是临症察机,确定所处的时间点上是应该“急则治其标”,还是应该“缓则治其本”;是应该在人体自愈表达过度的时候给予适时的抑制,还是应该鼓励、珍惜、感激、创造更有效的人体自愈反应。
[size=+0]
  以高血压病为例,见到一个高血压病患者,我们是应该千方百计地降血压,还是可以想到血压高有其对于人体积极的一面呢?能否识别症状和疾病自愈的一面,应该是一个医生能否做到“以人为本”的试金石。
[size=+0]
  高血压,说白了只是一种症状,一种人体失去健康后的外在表现。其内在的机理是什么?是顽痰死结,是阴邪弥漫,还是脾胃的调节功能低下,还是真正的火热亢盛,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不容易想到的。
[size=+0]
  如果血压升高是因为体内不通,人体自发启动升压机制来疏通导致的,是不能随意压制的。这个时候,医“道法自愈”——帮助人体疏通郁滞才是“治本”之道。
[size=+0]
  如果只是一根筋地降压,会导致越降血压越升高的医疗和人体“自然”相抗衡的局面。在生命安全可以保障的前提下,短暂地升压、帮助人体疏通郁结,则会达到不降压而血压自降的效果。
[size=+0]
  因此,顺应人体之自愈趋势,效法人体之自愈本能,方称得上医道。医非小道,可不慎哉!
[size=+0]
[size=+0]
《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10月21日 第二版
[size=+0]
首届中医佛典高级研修班开班

  本报讯 (记者魏 敏)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嵩山少林寺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医专业佛医文献研究方向高级研修班10月20日在京开班,全国16个省市40多位学员入学。研修班采取学院教育与师徒传授相结合的形式,在职学习3年,前2年为理论课程学习,最后1年为实修课程,主要有药师禅修、点穴疗法,易筋经与少林内壮等养生功夫专修。凡按规定修完全部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标准者,将授予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
[size=+0]
  研修班将开设中国医学史、中医文献学、佛医学、佛医诊疗学、佛教医方、佛药学、佛陀医案医论、佛教心神医学等30门课程。组织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研修教材与讲义,对佛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诊疗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和研究。
[size=+0]
  佛教及其医疗技术自公元前2年传入中原以来,一直与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揉和,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药学及人类身心灵健康管理新体系。
[size=+0]
《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第六版
[size=+0]
养生五宜
[size=+0]
□ 本期博主:董洪涛
[size=+0]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概括了古人养生的至高境界。在养生上,我们应当努力挖掘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盲目地学习西方,只能是越学路子越窄。
[size=+0]
  基于对疾病与健康的理解,我提出“宜淡、宜宽、宜动、宜静、宜通”等五个养生理念,简称为“养生五宜”。如能以此养生,则可保有病易愈,无病强身。
[size=+0]
[size=+0]  宜淡
[size=+0]
  养生讲究清淡。其一,饮食宜清淡,不要吃太多的肥甘厚腻。过食肥厚油腻的食物,易生热、生湿、生痰,从而化生百病。其二,欲念宜清淡。人应当淡泊名利,以使内心清静,心静则内火少,内火少则热病不生。饮食清淡,可减少食火;欲念清淡,可减少心火。食火与心火不生,则病无从来。
[size=+0]
[size=+0]  宜宽
[size=+0]
  养生要心宽。所谓心宽能容,心静则安。人若能做到宽容待人,心宽对事,可以减少许多烦恼。《黄帝内经》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见,养生当以心宽为第一要务。不为外物所动则心宽,心宽则五脏六腑皆安,五脏六腑皆安则身康体健矣。
[size=+0]
[size=+0]  宜动
[size=+0]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目的是促进气血循环。中医认为:“气血流动,则百病不生。”但是,运动也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养生运动不可过量,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并且要养成有序运动。动太多或不按时而动的话,会消耗身体的气血。此外,阳气不足或服补阳药的患者也不建议剧烈运动,以免耗伤太多阳气,不利于疾病康复。
[size=+0]
[size=+0]  宜静
[size=+0]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不适宜剧烈运动的人,可以静养。静养,就是养心、养脑。古人说:“静炼精气神,养生在养心。”养心之法,静坐最宜。通过静坐,可使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
[size=+0]
  静坐的方法非常简单:端坐,头颈正直,下颔微收,背伸直,两肩下垂,全身放松,闭目闭口,舌抵上腭,两手交叉放于腹部,排除杂念,缓慢腹式深呼吸,意守丹田,徐徐静养。每天随时都可进行,慢性病患者建议每天静坐2次,每次半小时,以养正气。
[size=+0]
[size=+0]  宜通
[size=+0]
  宜通不仅是以上四宜的总结,也是以上四宜的效果。首先,气血宜通。气血调和,通则不痛;气血壅滞,痛则不通。气血通畅是身体健康的第一保障。其次,二便宜通。饮食入胃,经过运化,精气上行,浊气下行,糟粕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黄帝内经》说:“六腑以通为用”,道家认为:“若要不死,肠中无屎”,都体现了“通”的重要性。
[size=+0]
  养生之道,既是防病之道,也是治病之道。懂得养生,何患生病?反之,即便生病,也应当从养生开始。世人都相信医生能治病,岂不知,真正能治病的不是医生,也不是药物,而是我们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14:55 , Processed in 0.77688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