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柴胡汤中,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曰三服。
换算成今天的g,其中柴胡125 g,黄芩45g,人参45 g ,半夏50g,甘草45 g,生姜45 g,总量355g,加大枣12枚,用水2400 ml,先煮取1200 ml,去渣,煎至600 ml,每服200 ml。
现在教科书小柴胡汤中的剂量:柴胡24 g,黄芩9g,人参9 g ,半夏9g,甘草9g,生姜9 g,总量69g,加大枣4枚。
就算剂量搞不准,有争议,大枣的大小总不会有多大变化吧,为何减至4枚?
当年,何绍奇曾就类似问题请教过姜春华先生:「再如石膏的用量,《伤寒》《金匮》均有「鸡子大一枚」之方,而在大清气热的白虎汤中石膏用量为一斤,照现在 这样的药量折算则为一两,而且还是16两归斤的一两,实折今31.25克,去掉尾数,则为30克。鸡子大一块石膏,今曰实秤为50多克,而作为小青龙加石 膏汤的变方,方中用石膏不过是清其郁热的厚朴麻黄汤,却用鸡子大一枚,比白虎汤的的石膏还多,有是理乎?从前,我曾就这个问题请教过姜春华先生,姜老也觉 得不合适,他开玩笑说:「可能汉代的鸡蛋比现在小,但汉代的鸡蛋是多大?我们怎麼知道?」
根据中国医处方用药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g」(公克)为单位的公制。附十六进制与公制计量单位换算率如下:
1斤(16两)=0.5kg=500g1市两=31.25g
1市钱=3.125g
1市分=0.3125g
1市厘=0.03125g
为方便以克来记量并按统一规定采用以下近似值进行换算
即一两(十六进位制)=30克(实际是上一两等於31.25克)
一钱=3克,一分=0.3克,一厘=0.03克
(注:换算尾数可以舍去)
汉代一升根据大陆那边的考据约是现在公制的200cc。
一般都是把『伤寒论』原方用量」两」当」钱」换算,曹颖甫是把」一两」当」二钱」换算!只要比例不变,药量随病的轻重调整! => 这个算法应该就是错误的了
唐宋元明清至中华民国基本上大约相等,因此宋一钱可视为今一钱,一盏水可视为一碗水(200cc,既今饭碗)。
值得一题的,大陆的一斤=500公克,折一钱=3.125公克;
而台湾的一斤=600公克,折一钱=3.75公克
在这里1斤不是以600克计算, 而是以590克计算, 所以和目前我们认知的台斤与公克换算率有些差异.
现今1台斤为600公克, 1钱为3.75克。
由中国历代的衡制(重量)上来看, 1斤皆为16两, 但换算成现今的公克却有所不同, 略述於后, 供大家参考:
战国1斤,约今250公克
秦1斤,约今253公克
汉1斤,约今220公克
南北朝略如前,但各自不同
隋1斤,约今661公克。(小斤则为220公克)
唐1斤,约今661公克
宋1斤,约今633公克
元1斤,约今633公克
明1斤,约今590公克
清1斤,约今590公克
民国1台斤,600公克
大陆1市斤,500公克
素材网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