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3-12-6 15:37 编辑
督脉与脊髓并行于脊柱内,上属于脑,下属于肾。脊髓之髓来源于肾精,并依赖后天气血津液的濡养。脊髓与督脉并行于脊柱骨内,故而脊髓和督脉共同构成了与脑髓、脏腑经脉气血功能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
督脉之主干贯脊而行,督脉上通于脑,总督诸阳之气,络一身之阳气,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腰部的腧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亦均与督脉有关。而督脉颈部的穴位治疗脑、颈部疾病;上胸部的穴位可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部位的疾病。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认为,人之所以通体能温,由于阳气;人之所以有活力,由于阳气;五官五脏之所以变化无穷,亦无不由于阳气。可见督脉所督之阳气对生命具有决定意义。阳气过于亢盛,则多见肝热的表现,肝气亢则横逆犯脾,导致脾的运化失调,水湿停滞而加重了脾湿。阳气不升,则脾不健运,亦可加重脾湿。
督脉与任脉一阴一阳,一背一腹,相互衔接,如环无端。督脉不通,任脉不降,不利于人体阴精的敛藏,对于阴虚之人也无益处。
脊柱部位是督脉循行线路,督脉若不通畅,则脊柱失稳,必然出现脊柱关节变移错动、形体歪斜不正。脊柱为督脉从肾贯脊之所,若脊柱歪斜,督脉必然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不通,会直接或间接涉及内外、上下、前后、左右、脏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的功能。追本溯源,督脉的不通是关键,而脊柱关节错动歪斜、偏离正常解剖位置又是督脉不通,导致气滞血瘀、阴阳失衡的因素。
道家崇尚“道法自然”,道家养生,随身体逐渐充盛,丹田中的元气就会充实旁溢,督脉必有骤开之日。道家认为,此时周身如醉,神情如痴,通体舒畅,愉快难言,练功即有所小成。
道家的养生理论也说明了督脉通,气血调和,阳气充盈,则脊骨舒展,人身的病邪就会随之而消,养生之人亦达到了祛病延年的目的。
通过疏通督脉,不仅可以调整脏腑阴阳的失衡,还可以调整脊柱的力学改变,所以近年来坊间多有“通督脉,调脊柱,治百病”的说法,不无道理。
疏通督脉方法:
1.整脊疗法 整脊推拿疗法使用相当广泛,治疗的疾病也比较多。以前主要用来治疗颈椎病、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和一些慢性颈腰痛,现在也多用于一些脊柱源性的内脏疾病以及保健等。归纳起来,临床中常用的整脊手法主要有如下分类:斜扳法、定位旋转扳法、后伸类手法、特殊关节调整手法等手法。
2.针灸疗法 针灸疏通督脉的方法,虽然各有千秋,但主要还是继承了《内经》的衣钵,在病因辨证指导下,以经络辨证为主,循经取穴,配以辨证选穴。针刺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多从督脉论治配合相应经络,方法上寒湿加灸或拔罐,气滞血瘀可用刺络放血。
3.牵引疗法 对脊柱的牵引,就是对抗力作用于脊柱上,利用椎间连结的各组织韧带的弹力及拉力,作纵向牵拉,使椎间隙轻微增宽,从而使突出的髓核得以还纳,脊椎偏移或畸形得以矫正,并能解除小关节滑膜嵌顿、软组织黏连、骨质增生以及间盘脱出等对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和刺激。外力牵拉颈椎称为颈椎牵引,外力牵拉腰椎、骨盆称为腰椎牵引。
4.倒挂疗法 倒挂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可以扩大椎间盘的间隙,解除神经根的粘连,扩大椎间孔和恻隐窝的容积.倒挂还可以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和循环.倒挂下椎体的小关节错位得到纠正.
5.中药熏蒸法 驱寒除湿中药包制作方法很简单,准备艾叶、石菖蒲、生姜各120克,木瓜、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羌活、独活各20克,再加少量盐一起缝入纱袋中,熏蒸或热敷15~20分钟即可。其中,艾叶能散寒止痛,石菖蒲可以活血、散风、祛湿,生姜则能发汗解表;而木瓜能祛湿,老鹳草、伸筋草、羌活祛风除 湿、舒筋活络,独活则能抗炎镇痛。
活血化瘀的中药包则更有效:将吴茱萸、鸡血藤各120克,姜黄、葱头、桑根、夏枯草、三棱、莪术、元胡、五加皮各20克混合在一起,装入纱袋中缝好,微波炉加热后热敷15~20分钟即可.
6.刮痧法 刮痧的主要部位督脉,华佗夹脊,脊柱正中旁开1.5第一膀胱经,3.0第二膀胱经.刮痧虽然很痛,但它是通督脉,开太阳的最好方法.可以配合活血散寒的介质,如刮痧油,药酒,药醋.
7. 疏通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身体抵御外界风寒的重要屏障。若这条经络通畅,外寒难以侵入,内毒及时排出,身体何患之有?所以我们一定要打通膀胱经,就是让更多的气血流入这条经络。谁给膀胱经供给能量呢,主要是靠肾,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只是个通道,本身无动力运行,需肾气的支持才能完成御寒、排毒的功能,所以您加强了膀经的需求,也就激发了肾脏的供应潜能。
膀胱经穴诊断癌症: 臀下殷门穴至委中穴这段膀胱经至关重要。因为此处是查看体内瘀积毒素程度的重要途径,有两条膀胱经通路在此经过,此处聚毒最多。若聚毒难散,体内必生瘀积肿物;若此处常通,则癌症不生,恶疾难成。所以此处实安身立命之所,不可不知. 殷门穴至委中穴连线中点向内,向外旁开0.5是新内郄,和新大郄穴,这就是癌症的诊断穴.
膀胱经为总的排毒通路,无时不在传输邪毒,而其他排毒通路皆是局部分段进行,且最后也要并归膀胱经。所以欲驱体内之毒,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
膀胱经有个要穴叫“委中”,可泄而不可补,可针而不可灸,何故?此乃泄毒之出口。此穴通常为刺血首选.
通督活血汤--急慢性腰腿疼痛特效方
组成 :
当归9克 黄芪18克 丹参18克 泽兰叶9克 赤芍9克 杜仲9克 金毛狗脊12克 鹿角片18克 地龙9克 苏木9克
功能:通督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
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急慢性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迁延不愈,腰脊椎过伸试验阳性,相应神经节段的肌力及感觉减退,跟腱、膝腱反射改变,二便障碍,马鞍区麻木,中医辩证属肾精亏乏、痹阻督脉者。
用法:
将鹿角片另包,先煎30分钟,再与诸药共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每日1剂,每剂分两次服,饭后两小时温服。服药过程中停止用其它任何中西药物、手法及其他治疗方法,卧硬板床休息,每日卧床时间为16小时以上。
加减运用:
下肢痹顽痿废,麻木疼痛甚者加牛膝9克、木瓜9克、五加皮9克;兼有舌苔白腻,脉濡缓,口渴不欲饮,怠倦困重,酌加萆薢9克、苍术9克、防已9克;兼有口渴欲饮,舌红少苔,脉弦细,面色红赤,阴虚火旺,酌加炙黄柏、生地,泻火坚阴,滋养肝肾;疼痛甚者加乌药9克、玄胡9克、广三七5克,活血祛瘀镇痛;兼有风湿,游走窜痛,痛无定处,顽麻不仁者,酌加威
灵仙9克、防风9克、秦艽9克、羌活9克。
杨氏五虎丹:主治腰椎间盘突出
急性期用方:红花18、当归18、防风10、制南星18、白芷12。研为细末,每次3克,日2次,黄酒送服。20-40天即可根治。
慢性期用方:土元10、全蝎10、乌梢蛇10、红花18、当归18、防风10、制南星18、白芷12、甲珠10、地龙22。研为细末,每次5克,黄酒送服。30—60天即可根治。
外用方:生川乌、生草乌各10、马前子12、三七20、甲珠6、海马10、木香10。研为细末,醋调敷患处,2天1换。急性期,慢性期均要配合使用本外用方。
主取督脉,治四肢疾病
1、辨证正确,治疗精当
辨证正确,配穴精当,是秦师疗病的特色,他认为:治病必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只有辨证正确,治疗才能无误,只有切中病机,直捣病所,方能克敌制胜。秦师临症,首先务必辨清病在何经何脏,气血孰盛孰衰,寒热阴阳,邪正偏胜,然后再组方配穴。对虚损病人,常从脾胃入手,取足三里、三阴交,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强则气血充沛。对情志疾病,必从心肝入手,取内关、照海、太冲,因肝主疏泄,心主神明,肝气条达,心神安宁,则情畅志宁。对肺实咳症,常取少泽,鱼际、孔最、以直驱其邪。对肺虚痰多者,往往取足三里,太白、太渊、偏历,原络相配,培土生金。而对久咳气喘,则多取中府、肺俞、肾俞、太溪,以肺肾同治。治肾精亏损者,必须肾俞,命门,复溜,太溪,以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使阴得阳助而源泉不竭,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2、主取督脉,以治四肢疾病
在学术观点上,秦师能博采众长,把中西医理论融会贯通应用于临床。“主取督脉,以治四肢疾病”是秦师治病特色之一。督脉行脊里入于脑髓。肾脉贯穿脊柱,属肾,肾主骨、生髓,肾督二脉的关系密切。故凡是影响四肢功能的疾病,如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等,秦师都认为与督脉有关。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脑与脊髓发出的外周神经支配四肢的感觉、
运动,当有关致病因素造成外周神经病损时可出现四肢的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或肌肉萎缩等症状。纵观中西医理论,衷中参西,秦师改变了传统的治四肢疾病仅在局部取穴的治法,提出了“主取督脉,以治四肢疾病”的观点。“主取督脉”的选穴原则是:上肢疾病主取大椎,因大椎与全身阳经交会,能疏通四肢的气血经络,尤以上肢头部为主。下肢疾病主取命门,命门穴为培
土元补肾,强健腰脊之要穴。肾之精气充足,则下肢强劲有力。加之用梅花针在督脉行经部位叩打后拔罐,每能获得良效。
3、针药结合,速蠲病痛"一针,二灸,三服药”是秦师治病方法的原则。《素问·移精变气法》云:“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针药运用得当,往往能相得益彰。秦师常说:针、灸、药各有所长,不能偏废,秦师临证,凡遇初病、急症,首先针刺,以针刺取效之立竿见影顿挫其来势之猛烈。如呕吐频繁,汤水难进之病人,秦师用针刺天突、内关、中脘、足三里,一诊即能使呕恶缓解,二诊而能进食,呃逆止。6小时后复逆,但呃势已轻,第二天原穴再针,4次而愈。凡遇久病、虚证、寒证则以灸法为主,以灸之温热能祛寒补虚。如长期咳喘不愈者灸大椎、肺俞;慢性泄泻,缠绵不愈者灸天枢、足三里,畏寒痛经灸关元、三阴交。而对一些重症,危证,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则往往针药并施,双管齐下,以针刺导其先,以汤药荡其后,每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主取督脉以治杂病
摘要:秦亮甫善治杂病,其思路与方法,有独到之处,他据督脉之生理功能,结合现代医学,灵活应用于临床,是他治疗杂病的一大经验。
1、主取督脉以治脊柱病
此处所言的脊柱病,包括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等所引起的脊柱病,如病于颈椎,患者则出现颈部活动障碍,上肢麻木酸痛,头昏呕吐,或胸闷,呼吸困难;如病于腰椎、骶椎,患者则突发性腰部活动受限,下肢不能迈步行走,或下肢僵硬,瘫痪于床上。该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秦老认为,脊柱乃督脉所过,在受风寒湿邪侵袭时易导致督阳痹阻,气血瘀滞,脉络失养,因而出现局部的酸冷板滞等症状。治以温煦督阳,活血通络。同时,主取督脉穴位针灸,以达到祛风寒、化瘀滞、和畅督阳而止痹痛之作用,采用温通督脉之中药,振奋督阳,协调阴阳,以率诸阳而祛邪。
督脉行背部之中,正是脊神经分布区域,和针刺督脉穴位,能激发神经冲动之传导,从而减轻压迫,消除炎症,改善症状。
2、温通督脉以治哮喘
秦老认为哮喘病因,或为卫阳虚弱,外邪侵入;或为脾肾阳虚,阴邪内恋,或为痰湿之体,助饮停留,转化为虚实夹杂,但其根则为阳气不振。秦老用温通督脉配以定喘化痰的中药做成外敷药,敷于督脉之上,主取大椎、陶道、身柱穴位,每隔2~3天敷药1次,每次1~2小时,10次为一疗程。秦老治用督脉诸穴,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合穴,周身阳气之所聚;陶道系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之会穴,有解表、退热作用,身柱是有降逆止咳平喘之功能,三穴共用,有散寒通阳,平顺之功效,同时再配以内服药,以内外标本合治,每每取得显著疗效。
3、平补平泻督脉以治高血压
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范畴,秦老认为,该病的根本病机是阴阳失衡,可因阳气偏胜,而阴相对不足,亦可因阴虚而不能制约阳气。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总督、统率全身阳气之作用。因此,秦老着重于督脉的调理,来协调全身之阴阳,以达到祛病的目的。在治疗方法上,采用平肝潜阳,养阴潜阳合芳香醒脑等中药,做成外用药包,嘱病人睡时枕于后脑颈项,使药物作用于督脉的风府、大椎部位,其芳香气味透达于百会,从而达到平补平泻督脉,使之阴阳平衡,疾病向愈.“肝将军”怕堵
“肝木生发,犹如树木。”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表示,肝脏为将军之官,其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身体才能达到一种轻松、疏泄的状态,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但以下几个坏习惯往往会给肝“添堵”。
过量喝酒。少量饮酒能够活血,但如果过度,很容易乱肝性。
心情郁闷。压抑、生气、小心眼等情况都会令肝脏不能舒展。肝气郁结会引出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胃疼、头疼、高血压等。
用眼过度。肝脏贮藏着丰富的血液,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的明亮。长期看电视、对着电脑,很容易用眼过度,从而导致肝血不足。
专家支招:春季阳气升发有助于肝的疏泄,此时可以吃点酸味的食物,有健脾开胃之效,能增强肝脏功能。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的愉悦,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生气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
2.“心君主”怕累
心主血脉,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相当于一国之君。北京市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教授表示,心气旺盛,则面色血润。反之则会出现心胸面痛、心气衰弱等症状。所以,一些“伤心”的坏习惯需要特别重视。
接收海量信息。现代人每天要接收到许多信息,这很容易使人乱了心神。如果“心君主”变得心浮气躁,就会影响其他“部门”的协调。
情绪压抑、劳累。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看不开,放不下,都会导致体内器官调节作用衡。
专失家支招:养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中午静卧或静坐30分钟,但切忌午饭后马上睡觉。苦入心,夏天吃苦味的食物,不仅清心火,还可以养心。做一些有氧运动,多接触阳光,也对心有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