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急性软组织损伤:中医骨伤科:中医针灸学:董氏奇穴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指人体肌肉、肌腱、韧带因跌、仆、闪、挫、冲撞等外来暴力造成的闭合性损伤,是常见的骨伤科病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红肿、胀痛、关节运动障碍等。急性软组织损伤是针灸传统适应证。笔者应用董氏奇穴治疗该病时,取得满意疗效,现举案四则如下。1落枕 病案举例:周某,男,24岁。2009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自述一夜醒来即感颈项僵直疼痛,头部侧弯及转动受限,向右侧扭转疼痛明显,头向右侧偏斜,不能自由旋转后仰。检查:颈部活动受限,颈肌痉挛,触之如条索状或硬结状,压痛明显。经诊查为落枕,针刺健侧重子穴、重仙穴(距虎口约一寸,大指掌骨与食指掌之间为重子穴,斜下一寸处为重仙穴),进针后行提插捻转刺激,留针30min,每1 0min行针一次。旋刻头项即可活动自便,痛感消失。 按:落枕多由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使颈部筋肉长时间被过分牵拉所致。选穴以《标幽赋》“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原则,取健侧重子穴、重仙穴。盖《灵枢·杂病》云:“项强不能(回)顾取手太阳,不能俯仰,取足太阳”。临床遇有颈项强硬,不能左右转动之症状,取手太阳、足太阳经俞穴。重子穴、重仙穴是台湾董氏景昌公所创立的董氏奇穴要穴之一,所在位置位于肺经区域。明代李梴之《医学入门·脏腑相通》:“肺与膀胱相通。”针重子穴、重仙穴疏通太阳经气,达到调气活血,舒筋散寒,通络止痛的治疗作用。2股内收肌拉伤 张某,女,32岁。2009年2月26日初诊。主诉:患者因两天前打羽毛球时用力跳起后出现右肢股内收肌近耻骨处疼痛,行走受限,自行服用跌打损伤药和外敷药膏,病情不见好转而来就诊。体检:右大腿内收肌肉紧张并有明显压痛点,拒按,行走时伴有跛行;内收肌抗阻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X线摄片无骨折。诊断:右腿股内收肌急性损伤。笔者先于同侧委中处刺络拔罐,10 min起罐后,再予以针刺左侧心门穴(在尺骨鹰嘴突起之上端,去肘一寸五分陷中),进针后行提插捻转刺激,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行针的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肢。取针后症状顿时减轻,患腿内收、外展活动范围明显增大。隔3天复诊一次,经四次治疗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患腿内收、外展活动自如,能跑、能跳、能参加各种体力劳动。 按:股内收肌群,起始于耻骨上下支及结节与闭孔下缘、坐骨结节,向大腿内侧下行,止于胫骨粗隆内下方与股骨粗线。当下肢运动不当,如突然用力内收或跌仆撕裂损伤和长期用力作内收状的体位劳动时,可出现急慢性的损伤,使内收肌群发生疼痛、痉挛、肿胀、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钟超英指出放血治疗改善了局部微循环,并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起到“去瘀生新”作用。《灵枢 经筋》:“足太阴之筋,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其病:足大指支,内髁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损伤部位为足太阴脾经经筋循行处,《医学入门,脏腑相通》:“脾与小肠相通。”取手太阳小肠经区域的心门穴,以达到疏通经脉的目的。3急性腰扭伤 患者丁某,男,38岁。2009年6月10日,由同事搀扶到我科就诊。自述当大上午因搬重物时用力不慎,现腰部疼痛难忍,不能挺直,站立困难,腰屈伸、转侧活动受限,右侧腰肌痉挛,压痛明显,经X片示未见其他异常,符合急性腰扭伤诊断。初诊:为其施行推拿治疗,20min后,疼痛若失,活动如常。自认为病已痊愈,回家后打牌,稍后即觉腰部不适,并逐渐加重。复诊:自诉腰部困胀疼痛,活动不便,仍按上法为其按摩,疗效甚微。随改用董氏针灸治疗:遂为其针右侧灵骨、大白(灵骨位于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大白穴即大肠经之三间穴),仍让其活动腰部,数分钟后疼痛减轻,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取针后,疼痛消失,活动如常。嘱其回家后睡硬板床,以免复发。 按:中医理论认为急性腰扭伤证属“腰痛”、“闪挫”范畴,多由剧烈运动或持重不当、跌仆及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筋脉损伤,经气运行受阻,气血壅滞而成。根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原则,采用董氏动气针法,引其气血运行通畅,则不药而愈,而且灵骨、大白有很强的益气活血、止痛作用。针刺远端取穴即刻发挥镇痛效应和提高患部痛閾,患者自感疼痛减轻,敢于小幅度活动。随着针刺和活动配合应用,其本体感觉得以较快的恢复,增加了患者活动的信心,使其逐渐加大活动的幅度和频率,腰部的适度活动也起到相应的良性循环治疗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