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20|回复: 1

肝血不足的治疗--会失眠多梦,精神萎靡,眩晕。

[复制链接]

315

主题

176

回帖

113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36
发表于 2014-9-15 21: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肝藏血,阴血是肝脏功能的物质基础,肝脏阴血亏虚,人就会失眠多梦,精神萎靡,眩晕。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患者筋失濡养,四肢关节活动就会受限,指甲就会粗糙,形似瓦楞。

3、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的人,双眼干涩,视力就会下降,看东西就会模糊。

4、肝血不足,阴不制阳,虚阳上越,人就会感到偏头痛,面部容易发红。表现症状来看,好似实证,其实是虚证。

曾经有个广州的病号找到我,患者长期脸发热,眼发昏,视力模糊,在医院反复检查,都没有什么异常。我建议病人服用明目地黄丸,三天见效,一周后诸症平息。患者病情其实很简单,就是肝肾阴虚,肝血不足,虚火上冲所致。明目地黄丸的组方为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它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几味药。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功能补益肝肾、养阴补血、益精明目。

菊花,味甘微苦、性凉,入肺、肝、胃经。功能疏风散热、清肝明目,解毒消肿。

当归,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经。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功能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

蒺藜,味苦辛、性平,入肺、肝经。功能平肝解郁、祛风明目。常用于肝阳上亢、肝气郁结、乳闭不通、肝热、目赤多泪、风疹瘙痒等证。

石决明(煅),味咸、性寒,入肝经。功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六昧地黄丸能养肾阴,滋水涵木;当归、白芍、枸杞子三味药能养血柔肝,补充肝脏阴血;菊花、蒺藜可以清肝经热邪;石决明能够平肝镇肝,防止肝中虚火上逆。这几味药综合起来,就能起到滋肾,养肝,明目的作用。

315

主题

176

回帖

113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36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21: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肝阴极度亏虚,肝热上冲过度,患者已经出现头目胀痛的症状,那又要如何治疗呢?在补养肝肾的基础上,加大平肝镇肝之力即可,也就是在服用明目地黄丸的基础上,配合服用脑立清丸。
脑立清丸的成分是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它主要用于肝阳上亢、阳动化风侵扰清窍所致的各种脑部病变。

肝阳上亢的,治疗时应当首先考虑镇肝潜阳,故选用珍珠母、代赭石、磁石为主药,以重镇潜阳,降逆安神。猪胆汁咸苦寒而人肝胆,功可凉肝息风、清热醒
脑,使人脑窍顿清。冰片、薄荷脑清凉芳香,清利头目,开窍醒神,与猪胆汁既凉肝息风而助主药平息肝风,又开窍醒脑,故为辅药。半夏化痰降逆,酒曲调和脾胃,这两味药能治疗肝阳上亢的并发症,故为佐药。此方最绝妙之处在于牛膝引火下行,使上亢之阳归于肾,故为使药。

诸药配合,重镇潜阳,芳香清凉,醒脑开窍,化痰降逆,上扰清窍之热立清,故名脑立清,可见其速效。脑立清配合明目地黄丸使用,补养肝肾之阴,清利头目之热,平抑肝阳之亢,则标本兼治,疗效颇佳。

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心肝血虚之人,平时无事之时,当盘膝静坐,静心调息,气沉丹田,培补下焦,时时如此,则远胜于药补和食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6 11:01 , Processed in 0.56978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