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62|回复: 1

教大家肾脏养生 ★脾胃养生 ★肝脏养生★肺脏养生 ★心脏养生

[复制链接]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5 21: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肾脏养生

肾: 与膀胱相表里.主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故称之“先天之根”主水,合三焦,膀胱主津液,与肺,脾同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主骨生髓,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肾主骨牙为骨之余,故牙齿和毛发的荣坚与否和肾有关.肾寄合门之火.为元阴,元阴之所载,有“水火五脏”,阴阳之宅",之称.肾上连于肺,故主接纳肺气.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耳病诸症,二便不利,皆与肾有关,肾为“作强之官”。

  1、是不是只有男性才需要养肾?

  养肾对男女同样重要。

  中医认为肾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是机体生命活力的源泉,贮藏着禀受父母之精和繁衍下一代之精,故有称"肾为先天之本"。中医学所讲的肾比西医学所讲的肾无论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均有很大的不同。中医学的"肾"不但包括西医学"肾"的泌尿功能,而且还包括西医学中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生殖系统功能和部分呼吸系统功能。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所藏的精包括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和来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后天之精",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均有重要的作用。肾脏是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器官。肾中精气充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就正常,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组织就能正常地发挥其各自的生理功能,表现为面色红润,齿固发黑,耳聪目明,记忆力好,性功能正常,身体强健有力,反应敏捷。如果肾脏虚损,肾中精气不足在小儿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在成年人则出现牙齿松动脱落,头发稀疏,耳鸣耳聋,视物昏花,腰膝酸软,记忆力下降,性功能减退,体弱无力,反应迟钝等一系列早衰现象。所以,我国古代中医学及养生学都非常强调保养"肾"的重要性。现代中医学和养生学家对"肾"同样重视,延缓衰老的养生保健方法和中成药多是从补养肾的方面进行的。肾的养生保健是保持青春活力、延缓衰老最重要的方法。

  2、为什么冬天是养肾脏的最好时机?

  "肾与冬气相应",冬天固精,事半功倍。

  (1)日常生活中的肾养生保健方法: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中精气的充足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密切相关。所以,日常生活中注意养肾固精,对肾的养生保健最为重要。

  (2)顺时养生保健:中医认为"肾与冬气相应",寒冬季节万物蛰伏,植物则将其精华均封藏于地下,以备来年春日萌发。肾主封藏精气,与自然界的冬季特点相似,所以冬季特别要注意养肾固精,防止肾中精气过度的耗泄。

   3、养肾如何按摩?

  可按摩涌泉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腰眼、命门穴、关元穴。

  (1)揉涌泉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左旋按压30次,右旋按压3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涌泉穴,手法同前。

  (2)揉太溪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踝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的中点),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踝太溪穴,手法同前。

  (3)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左旋按压20次,右旋按压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4)按揉腰眼:立位,两足与肩平,两手按腹部两侧,拇指向前,四指向后,用中指按至腰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凹陷处),旋转按压30次。

  (5)推揉命门穴:立位,将两手掌心放于命门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上下推揉30次,以局部出现温热感为佳。

  (6)按揉关元穴:平卧位,左手掌心放于关元穴(脐下3寸处),向左旋转按揉30次,向右旋转按揉30次。本保健操有补益肾气,强腰固精,增强体质的作用。

   4、养肾如何食补?

  海参粥、枸杞猪腰粥、苁蓉羊腰粥,杜仲腰花。

  (1)海参粥:水发海参(切碎)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加少许葱姜食盐调味。有补肾益精、滋阴补血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阴亏所致的体质虚弱、腰膝酸软、失眠盗汗等。

  (2)枸杞猪腰粥:枸杞子10克,猪肾一个(去内膜,切碎),粳米100克,葱姜食盐少许,同煮成粥。有益肾阴、补肾阳、固精强腰的作用,适用于肾虚劳损、阴阳俱亏所致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软、腿足痿弱、头晕耳鸣等。

  (3)苁蓉羊腰粥:肉苁蓉10克,羊腰一个(去内膜,切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补肾助阳,益精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肾阳虚衰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频数、夜间多尿、便秘等。

  (4)鹿角胶粥:鹿角胶6克,粳米100克。将粳米煮成粥后,将鹿角胶打碎放入热粥中溶解,加白糖适量。有补肾阳、益精血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虚损所致的形体羸瘦、腰膝酸软、疼痛、遗精阳痿等。

  (5)杜仲腰花:杜仲12克,煎煮过滤备用。猪腰一对,去内膜,切为腰花。用杜仲药液做调料汁,加葱姜食盐爆炒后食用。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肝肾不足所致的肾虚腰痛、腰膝无力、头晕耳鸣、高血压等。

  (6)核桃仁10克,炒香嚼食。有补肾温肺、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脚弱或虚寒咳喘及便秘者。


  5、养肾如何药补?

  西药治标,中药治本。

  (1)单味药及验方:

  ①枸杞子10克,洗净嚼食,有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虚劳咳嗽等。

  ②鹿茸酒:鹿茸20克,白酒500毫升,将鹿茸放入白酒中浸泡10天后,每天饮用鹿茸酒10毫升。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痛、筋骨痿软无力、头晕眼花等。

  ③鹿角胶饮:鹿角胶3克,打碎,用开水溶化,加红糖或少许黄酒饮用。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腰酸腿痛,体倦乏力,形寒肢冷等。

  ④首乌地黄汤,制首乌15克,熟地黄10克,水煎服。有补肝肾、益精血、养血滋阴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阴虚血亏所致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

  ⑤补肝肾汤,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水煎服。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视物昏花等。

  ⑥苁蓉鹿胶饮:肉苁蓉15克,鹿角胶3克,将肉苁蓉水煎后过滤,放入打碎的鹿角胶,加红糖适量。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腰膝冷痛、筋骨无力、遗精阳痿等。

  (2)常用中成药:

  ①六味地黄丸(由熟地、萸肉、山药、茯苓等组成):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肾阴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牙齿松动,足跟作痛等。

  ②左归丸(由熟地、山药、枸杞、牛膝等组成):有滋补肾阴,填精补髓的作用,适用于元阴不足所致的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等。

  ③右归丸(由熟地、山药、附子、肉桂等组成):有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阳痿遗精等。

  ④七宝美髯丹(首乌、茯苓、当归、牛膝等组成):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作用,适用于肾水亏虚,精血不足所致的身体虚弱,须发早白,牙齿动摇,腰膝无力等。

  ⑤人参鹿茸丸(人参、鹿茸、当归、杜仲等组成):有滋肾益气,补血生精的作用,适用于肾气不足,精血亏损所致的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聋眼花等。

  ⑥首乌延寿膏(由何首乌、菟丝子、女贞子、熟地黄等组成):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眼花,须发早白,遗精带下等。

  ⑦补肾强身片(淫羊藿、女贞子、菟丝子、金樱子等组成):有补肾强身,强筋健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筋骨无力、阳痿早泄等。

  ⑧人参首乌胶囊(由红参、首乌等组成):有补气血、益肝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失眠健忘、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
脾胃养生






  脾: 与胃相表里.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生命,脾胃为营血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脾又主运化水湿,对体内水分的输布有重在的影响,脾虚则便溏或水肿,统血,统摄血液于脉管内而不外溢;主肌肉,故有“脾生肉之说”,脾开窍与口,其华在唇,为营养物质的供应站.





   1、中医说的脾胃就是脾脏和胃吗?

  中医学中所叙述的"脾"与西医学所指的脾虽然名称相同,但在解剖、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等诸方面均不相同,切不可等同视之。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即指脾具有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至全身的功能,也就是说脾负责对食物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和运送到全身的各脏腑器官组织,发挥其营养作用。

  (2)运化水液,指脾具有对水液吸收、传输和布散的功能,也就是说脾还负责对水分的吸收、运化转输和运送到全身各脏腑器官组织,发挥其濡养、滋润作用。中医所讲述脾胃的功能主要包括西医学的消化系统的全部功能和循环系统的部分功能,所以,脾胃疾病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

  中医脾胃指的是整个消化系统。



  2、养脾胃主要养什么?

  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证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对机体的营养和濡润。

  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证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对机体的营养和濡润。所以,日常生活中的脾胃养生保健方法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的调养(参考饮食调养部分)。



  3、为什么南方人比北方人容易出现脾胃问题?

  “脾与长夏相应”,长夏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侵害人体。

  脾胃在五行学说中均属土,而在阴阳学说中脾为阴土,故脾的阳气易衰,阴气易盛,特性为喜燥而恶湿;胃为阳土,多气多血,特性为喜润而恶燥。湿邪侵犯人体时,最易伤害脾阳,造成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中医认为"脾与长夏相应",长夏为农历六月,因下雨较多以湿气为主。所以,长夏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侵害人体。




  4、如何运动养脾胃?

  (1)运动锻炼:体育运动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可包括各种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很有益处。

  (2)保养脾胃的保健操:

  ①揉隐白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手法同前。

  ②揉公孙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跖骨下缘),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④揉阴陵泉穴:端坐位,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髁下缘)旋转按压30次。

  ⑤按揉三脘穴:平卧位,将左手掌心放于中脘穴(腹部中线,剑突与脐中间,中脘穴上1寸为上脘穴,下1寸为下脘穴),覆盖上中下三脘穴,右手压于左手背。向左旋转按揉20次,向右旋转按揉20次。

  ⑥按揉天枢穴:平卧位,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上下按揉30次。

  ⑦推腹:平卧位,将左手掌心按于剑突下,右手压于左手背。自上向下推压至小腹耻骨联合处,推50次。

  ⑧揉足三里穴:端坐位,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旋转按压30次。

  ⑨推胃经:两手拇指按于足三里穴处,沿胫骨外侧自上向下推至踝关节处,推30次。

  ⑩全身运动:做完以上保健操后,可做下蹲运动10次和扩胸运动10次,以促进全身气血的流通,更有助于脾胃保健操的效果。本保健操有促进脾胃运化,增加食欲和增强体质的作用。




  5、养脾胃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一忌饮食不节,二忌饮食偏嗜,三忌饮食不洁。

  饮食调养对脾胃的养生保健最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营养成分的均衡,食物品种的丰富多样,进餐的定时定量有利于脾胃的保养。饮食失宜是造成脾胃损伤的主要原因,中医称为"饮食所伤"。饮食所伤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饮食不节,包括饥饱失常和饮食规律失常;二是饮食偏嗜,包括饮食有偏、寒热失宜、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五味偏嗜及嗜酒无度等;三是饮食不洁。所以,要防止暴饮暴食、过饥过饱、进餐不定时,偏食偏嗜、吸烟酗酒、饮食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

   脾胃食疗:

  (1)山药薏苡仁粥:山药50克,薏苡仁2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益气健脾,涩肠止泻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

  (2)莲子芡实粥:莲子10克,芡实10克,补骨脂5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益气,补肾固精的作用,适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五更泄泻等。

  (3)参枣粥:党参10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

  (4)茯苓糕:茯苓10克,面粉100克,将茯苓洗净粉碎成细粉,与面粉混合,加入白糖适量,发酵后蒸糕食用。有健脾燥湿、利水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脾虚有湿所致的脘腹满闷、食少纳呆、失眠多梦等。

  (5)莲子猪肚汤:莲子20克,猪肚1个,胡椒少许,同煮成汤,去胡椒后食用。有温胃健脾,益气补虚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饮食偏冷即胃痛者。

  (6)山楂麦芽粥:山楂10克,麦芽5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作用,适用于肉食或米面食积不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7)薏米小豆粥: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渗湿利水,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食少纳差,脘腹胀闷,尿少浮肿者。

  (8)八宝粥:莲子、芡实、薏米、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益气养血,健脾强身的作用,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者。

  6、脾胃病患者如何用中药自疗?

  常见养脾胃单方及中成药有:

  (1)单味药及验方:

  ①噙化人参,人参切成薄片,放口内含至无参味后嚼碎咽下,每日噙化1~3克。有补元气,益脾肺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脾胃功能减退者。

  ②太子参代茶饮:太子参10克,用开水浸泡半小时后饮用。有益气养阴、健脾益肺的作用,适用于病后体虚、脾胃虚弱、乏力自汗、饮食减少者。

  ③四君子汤:党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四肢无力、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面色萎白等。

  ④参枣汤:人参6克,大枣10枚,水煎服。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脾虚血亏所致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失眠多梦等。

  ⑤健脾止泻汤:白术12克,山药、茯苓、白扁豆各10克,水煎服。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脾虚清阳不升所致的腹胀泄泻者。

  ⑥益脾汤:黄芪10克,人参9克,白术2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益气补虚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脾虚胃弱所致体倦乏力,食欲不佳,脘腹满闷等。

  (2)常用中成药:

  ①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枳实、山楂等组成):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脘闷饱胀、饮食无味、脾虚泄泻等。

  ②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莲子等组成):有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挟湿所致的面色萎黄,四肢无力,饮食不化,大便溏泄等。

  ③开胃健脾丸(由党参、陈皮、白术、砂仁等组成):有补脾健胃、益气和中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食欲不振、面黄肌瘦、大便溏泄等。

  ④香砂六君子丸(由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等组成):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胀满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呕吐泄泻等。

  ⑤参术健脾冲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白芍等组成):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胀痞满,神疲乏力等。

  ⑥理中丸(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组成):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等。


★肝脏养生

 肝: 与胆相表里.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躺则血归于肝.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主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气机舒畅,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肝开窍于目,众多眼病源于肝,称之为“将军之官”。


  1、肝脏在身体健康上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一是"肝主疏泄",二是"肝主藏血"。

  中医理论认为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二:一是"肝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促进全身气血水液运行,促进脾胃消化,分泌胆汁和调畅情志等作用。中医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要靠气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来完成,气机就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升降出入正常,气血水液运行通畅,保证了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肝还有分泌胆汁和促进脾胃消化的作用。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功能还包括调畅情志的作用,与情志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疏泄功能正常则情绪正常,心情舒畅;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则出现急躁易怒、心烦不寐、多梦、头痛头胀等肝气上亢的症状;肝气的疏泄功能不足,则出现胸胁胀闷疼痛、情绪低落、抑郁、多疑善虑等肝气郁结的症状。二是"肝主藏血",包括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摄血的作用,所谓"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就是说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全身血量的分布和防止出血的作用。肝血充足则各脏腑器官组织得以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机体的各种机能。肝血虚少,脏腑器官组织失养可出现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肢体麻木等。所以,肝的养生保健方法应该以保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和肝血充足为主要原则。
  2、情绪和肝脏健康有什么关系?

  肝"在志为怒",大怒伤肝,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

  日常生活中的肝养生保健方法: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和调畅情志等,情志的失常会影响肝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对肝脏养生保健最为重要。

  情志养生保健: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所以七情中的"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的疏泄失常可导致情志失常,而出现急躁易怒,心烦失眠,或抑郁寡欢,情绪低沉等症状。大怒伤肝,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而出现心烦易怒、面红目赤甚至吐血、不省人事等症状。调节情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是有益于肝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有关情志的调节请参考静神养生法。


   3、为什么春天是肝病高发季节?

  "肝与春气相应",春天不仅是肝病高发期,也是保健良机。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与春气相应"。就是说肝脏具有树木的特性,与自然界春季生长之气相应,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状态,情绪既不要过于激奋,也不要低沉抑郁,使情感世界保持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中,则对肝的养生保健极为有利。春季既是肝养生保健的最好季节,也是肝病易于发生的季节,所以在春季更应注意肝的养生保健方法。春季来临时,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使自己的身心都充分地放松,抛弃一切烦恼和杂念,让自己有一种融于大自然中、蓬勃生长的感觉,对养肝护肝防止肝病有很好的效果。
  4、养肝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大敦穴、太冲穴、三阴交穴、两胁。

  护肝保健操:

  ①揉大敦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②按太冲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④推搓两胁法: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本保健操有养肝护肝,增强肝的功能和降血压的作用。


   5、哪些食物最养肝?

  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牛奶等。

  饮食与肝脏的养生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维持肝脏代谢功能和保证肝脏正常健康的必要条件。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牛奶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食物,不但能够保持肝脏所需的营养,而且能够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帮助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米面等主食中所含的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可以为肝脏提供能源,保证肝脏正常的代谢功能。维生素是肝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为肝提供了充足的来源。脂肪也是肝脏的能量来源之一,但过多的脂肪容易沉积在肝内而形成脂肪肝,破坏肝细胞而损伤肝的功能,所以,对含脂肪较多的食品要进行控制。肝脏的饮食养生保健方法分为补法和清法,肝虚者宜用补法,肝火盛者宜用清法。


  肝脏的补法:

  (1)猪肝粥:猪肝(或用羊肝、牛肝、鹅肝亦可)50克,粳米100克,将猪肝洗净切碎,与粳米同煮成粥。有益气生血、养肝补虚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或患有慢性肝者。

  (2)胡萝卜猪肝粥:胡萝卜50克,猪肝50克,粳米100克,胡萝卜、猪肝洗净切碎,与粳米同煮成粥。有补益肝肾,养血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血不足所致的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夜盲症等。

  (3)生地猪肝羹:生地20克,猪肝100克,生地洗净,猪肝切片,加入葱姜醋盐调味,同煮40分钟,吃猪肝喝汤。有滋阴补血,养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苍白或萎黄,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

  (4)枸杞甲鱼羹:枸杞子30克,甲鱼500克,将枸杞子洗净切碎,甲鱼宰杀去内脏切块,同放入砂锅中,煮40~60分钟,再放葱姜盐醋少许调味。有补益肝肾,滋阴强壮的作用,适用于躯体虚弱,肝肾不足所致的体弱无力,阴虚盗汗,视物不清,面色无华者。

   肝火清法:

  (1)罗布麻茶:罗布麻10克,用开水浸泡(如泡茶)20分钟,代茶饮用。有平肝潜阳,镇静降压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头胀,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

  (2)菊花茶:菊花5克,开水浸泡半小时,代茶饮用。有清肝明目,清热降压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头晕目眩及高血压症。

  (3)菊花决明茶:菊花3克,决明子10克,用开水浸泡半小时,代茶饮用。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头胀痛,头目眩晕,目赤肿痛及便秘等。

  (4)天麻鱼头汤:天麻10克,鱼头1个,天麻洗净,鱼头洗净劈开,加入葱姜醋盐调味,放入砂锅中煮半小时,食肉喝汤。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眼花、肢体麻木等。

  6、肝病患者怎么进行中药调理?

  药物调治肝的养生保健方法也分为补法和清法。

  方药的补法:

  (1)白芍补肝饮:白芍10克,熟地20克,枸杞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补益肝肾、养血滋阴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血不足所致的体弱无力、面色无华、两目干涩、目暗不明等。(2)当归补血饮:当归12克,白芍10克,黄芪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补血养肝、益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爪甲不荣、形体消瘦等。

  清法:

  (1)菊花清火汤:菊花10克,桑叶8克,薄荷6克,先将菊花、桑叶煎煮15分钟,再放薄荷煎5分钟,早晚服。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头晕目眩、目赤肿痛等。

  (2)菊花决明饮,菊花10克,决明子10克,黄芩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热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

  常用中成药补法:

  (1)杞菊地黄丸(由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等组成) :有滋补肝肾,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等。

  (2)杜仲地黄丸(由杜仲、牛膝、枸杞子、熟地等组成) :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乏力,遗精滑精等。

  (3)二至丸(由女贞子、墨旱莲组成) :有补益肝肾,滋阴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肝血不足所致的头昏眼花,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燥咽干等。

  清法:

  (1)逍遥散( 柴胡、白芍、当归、白术等组成):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的作用,适用于肝郁血虚,脾虚所致的头晕目眩,两胁作痛,口燥咽干等。

  (2)龙胆泻肝丸(由龙胆草、柴胡、黄芩、生地等组成):有泻肝胆实火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目赤,胁痛口苦等。
★肺脏养生

    肺: 与大肠相表里,主诸气,司呼吸,吸入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清微结合,化为元气,维持生命.肺朝百脉,气推动血运行有赖于肺,参与人体水液代谢,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凡皮肤,鼻咽喉诸症,皆与肺有关,肺为宰相之官。

   1、养肺适合吃哪些蔬菜水果?

  品性微凉的蔬菜水果最养肺。

  日常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少食肉食及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忌食辛辣,戒烟酒。蔬菜以胡萝卜、西红柿、丝瓜、鲜藕、竹笋、菠菜、南瓜、黄瓜等为主;水果以柑橘、梨、苹果、葡萄等为主。

  养肺补法:

  (1)二冬茶:麦门冬、天门冬各5克,洗净切碎,用开水浸泡10分钟,加入蜂蜜适量。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热燥咳痰粘,阴虚劳嗽证。

  (2)银耳羹:银耳10克,大枣7枚,冰糖适量。将银耳用水泡发切碎,大枣去核,同煮一小时,加入冰糖适量,分早晚二次全部服用。有补益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干咳少痰,喉痒咽干,神疲气短等肺气虚证。如长更期服用可减量,用银耳3克,大枣3枚,煎煮方法同前,还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软化血管,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3)秋梨粥:秋梨50克去核切碎,粳米50克,同煮成粥,加冰糖适量。有生津止渴,润肺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秋季干燥伤肺证。

  (4)海枣粥:海枣10枚,粳米50克,同煮成粥,加蜂蜜少许。有润肺止咳、生津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咽喉干痛、咯痰不爽的慢性气管炎。

  (5)百合粥:百合10克,粳米50克,同煮成粥,加白糖适量。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肺热久咳、体虚劳嗽等证。

  (6)玉竹粥:玉竹10克,粳米50克,同煮成粥,加蜂蜜适量。有滋阴润肺、生津养胃的作用,适用于燥咳痰粘、咽干喉痒、食欲不振等肺胃阴虚证。

  (7)杏仁豆腐:杏仁5克,豆腐50克,将杏仁用沸水浸泡数分钟,去皮,再加水200毫升与杏仁同磨成杏仁浆,煮沸十分钟后放入豆腐,再煮沸后加入冰糖适量。有利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种种咳嗽气喘证。

  (8)燕窝羹:燕窝3克,冰糖10克,将燕窝用温水泡软洗净后,加入冰糖,放入碗中,蒸30分钟。有养阴润肺、益气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的咳嗽气喘者。

  2、肺病患者如何药补?

  实虚药补各不相同。

  肺脏疾病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者宜用清法,虚证者宜用补法。

  (1)补法:常用方剂:①玉屏风散。黄芪10克,白术12克,防风5克,水煎服。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弱、肌表不固所致的恶风自汗,不耐寒热,容易感冒等。

  ②黄芪四君汤。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9克,五味子6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健脾益气、补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所致的咳喘气短、神疲乏力、语声低微等。

  ③百合知母汤,百合20克,知母5克,麦冬5克,水煎服。有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用于肺阴不足、阴津亏虚所致的干咳少痰、痰质黏稠、不易咯出、咳声嘶哑等。

   常用中成药:

  ①人参保肺丸(由人参、贝母、陈皮、杏仁等组成)。有益气补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虚所致的咳嗽气喘、神疲乏力、气短痰稀等。

  ②蛤蚧养肺丸(由蛤蚧、沙参、麦冬、贝母等组成)。有补虚润肺、健脾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衰、脾肾不足所致的咳嗽痰少、咳痰不爽、喘急气短、消瘦乏力等。

  ③养阴清肺膏(由地黄、麦冬、白芍、贝母等组成)。有养阴清肺的作用,适用于肺肾阴虚、燥热内生所致的咳嗽痰少、口燥咽干、心烦少寐等。

  (2)清法:常用方剂:

  ①杏苏汤:苏叶6克,杏仁10克,桔梗6克,陈皮5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宣肺化痰,散风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外感凉燥、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痰稀、鼻塞头痛等。

  ②百花汤:百合15克,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杏仁6克,水煎服。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热所致咳嗽、咯痰黄稠、不易咯出、咽喉肿痛等。

  ③清肺汤:百合15克,麦冬12克,桑叶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养阴润燥、清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干咳少痰、痰稠不易咯出,咽喉疼痛、口燥咽干等。

   常用中成药:

  ①通宣理肺丸(由麻黄、杏仁、陈皮、半夏等组成)。有解表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咳嗽痰白、无力恶寒、头痛鼻塞等。

  ②清肺抑火丸(由黄芩、栀子、贝母、前胡等组成):有清肺抑火、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闷咽痛、痰黄黏稠等。

  ③二母宁嗽丸(由贝母、知母、黄芩、桑白皮等组成):有清肺润燥、顺气止嗽的作用,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或干咳无痰、口燥咽干等。

★心脏养生

 心; 与小肠相表里.主神明,是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是一身之主,脏腑,百骸之君王,主血脉其华在面,主汗,开窍于舌,称之为“君主之官司”。

  1、为什么夏天是心脏病高发季节?

  心与夏气相通应,夏季养心要顺时。

  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日常生活中要戒烟酒,不饮浓茶,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过劳或过逸,根据自己机体的状况选用合适的运动来锻炼身体,则对心脏的养生保健有益。

  2、保护心脏适合做哪些运动?

  静神调息、运动养心。

  静神调息法:端坐位,挺胸收腹,下颌内收,将右手放于左胸的心前区,闭合双目,使精神进入宁静状态。慢慢地调节呼吸,使呼吸速度缓慢而深沉,然后右手根据呼吸的速度顺时针地轻摩心脏,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按摩一圈,按摩36圈。有运行气血、营养心脏的作用。

  运动养心法: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

  3、保护心脏穴位有哪些?

  内关穴、郄门穴、心前区。

  (1)按内关穴:端坐位,将右手按于左手臂内关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内关穴30次。

  (2)按郄门穴:将右手按于左手臂郄门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5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郄门穴30次。

  (3)揉心前区:将左手放于左胸心前区,右手压于左手之上,顺时针旋转按摩30次,再逆时针旋转按摩30次。有疏通气血,调养心脏,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

  4、怎样通过饮食来养护心脏?

  清淡饮食、戒烟限酒、忌暴食。

  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但能够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病率,还能预防肥胖和高脂血症。心脏饮食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就是以清淡饮食为主,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平时应戒烟酒,忌食膏粱厚味或暴饮暴食。

  (1)山楂茶:山楂15克,用开水浸泡20分钟,加适量白糖调味。有降脂强心,消食开胃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食欲不振者。山楂为药食两用之品,有消食化积,活血化淤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山楂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并有强心和增加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还能抗心律不齐和助消化,而且安全无毒。所以,多饮用山楂茶或食用山楂制品(如山楂糕、山楂片、山楂糖等)对心脏的养生保健有益。

  (2)柏子仁茶:柏子仁10克,炒香捣碎,用开水浸泡5分钟,加适量白糖调味。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心气不足、心悸失眠、大便秘结等。

  (3)菊楂决明茶:菊花5克,山楂10克,决明子10克,用开水浸泡20分钟,加适量白糖调味。有降血压、降血脂、强心明目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

  (4)龙眼肉粥:龙眼肉15克,大枣7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贫血等。

  (5)小麦粥:浮小麦30克,粳米100克,大枣10枚,同煮成粥。有养心神、补脾胃、止虚汗等作用,适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心悸不安、失眠等。

  (6)桂圆莲子粥:桂圆肉15克,莲子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加适量白糖。有益心宁神、养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大便溏泄等。

  (7)酸枣仁粥:酸枣仁(打碎)1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养阴宁心:补肝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心烦失眠、心悸怔忡、体虚自汗等。

  (8)蜂王浆:鲜王浆200毫克,用温水冲服,或加适量蜂蜜调味。有养心健脾、滋补强壮的作用,适用于心脾虚损所致的心慌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躯体衰弱等。

  5、人参对养护心脏有好处吗,怎么吃?

  人参是养心最好的中药(常见单方及中成药)。

  (1)单味药及验方:

  ①独参茶:人参1~3克,切薄片用开水浸泡半小时,代茶饮。有补虚益气,强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心慌气短,失眠健忘等。

  ②三七饮:三七粉1克,温开水冲服。有益气补血、散淤通脉、强心定痛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血淤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等。

  ③西洋参茶:西洋参片1~3克,用开水浸泡半小时,代茶饮。有益气滋阴、清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阴不足所致的阴虚有热、心悸气短、心烦口渴等。

  ④参芎饮:人参6克,川芎10克,水煎服。有益气活血、通脉强心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血淤所致的心悸怔忡、心慌气短、心痛等。

  ⑤养心汤:人参10克,五味子6克,酸枣仁6克,水煎服。有益气养心、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心气虚损所致的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失眠多梦等。

  ⑥养血补心汤:当归12克,白芍10克,川芎6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水煎服。有养血敛阴、补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易惊健忘等。

  (2)常用中成药:

  ①人参归脾丸(由人参、当归、白术、黄芪等组成):有补益气血、健脾养心的作用,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体倦乏力等。

  ②人参补心丸(由人参、丹参、当归、远志等组成):有益气养心、补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心烦不安、失眠多梦、健忘等。

  ③人参养荣丸(由人参、白术、当归、熟地等组成):有益气养血、强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心虚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食少便溏等。

  ④天王补心丹(由人参、丹参、麦冬、酸枣仁等组成):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阴不足、心血亏损所致的虚烦少眠、梦遗健忘、心悸怔忡等。

  ⑤黄芪生脉饮(由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等组成):有益气养阴、强心补肺的作用,适用于心肺两虚、气阴不足所致的心慌气短、神疲乏力、脉细弱无力等。


  ⑥补心气口服液(由薤白、人参等组成):有补益心气、理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心气虚损所致的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冠心病患者。


时令、起居养生箴言(一、四季防病)



箴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春季三个月中,为陈旧的万物发新生芽之际,天地间一派生发蓬勃,万物也繁荣新生。人生活在这生发的季节,也应每日晚睡早起,起床后在庭院中散步,让头发披着、身形放松、衣服松解,以反映志气的新生,让生长旺盛而勿摧残杀戮,让予给的多而勿掠夺,让赏赐的多而勿惩罚,这都是春季生发的反应,是人逢春季的养生法则。如违背了春生法则,很易耗伤春主之脏的肝气,至夏季将患寒邪为病,使之本该茁壮成长的反减少。


评述:春气发陈,万物俱生,人亦应之使志生、新生、多予、多赏,才有利夏长养生。

箴言: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夏季三个月中,一派繁荣众秀的气概,经过天气与地气的交会,万物开花结果、勃发生机,人也应迎着夏气之长,晚睡早起,不可厌恶阳光,要使情志无愤怒,与夏天的华英成秀气概一样、生气蓬勃,爱向外进发,这就是夏三月人应夏气而茁壮成长的养生法则。如违背了这些,则可耗伤夏所主之心气,而衍成秋季之疟病,影。向收藏的质量,冬季还易发生重病。


评述:为应夏三月的蕃秀华实之气,人也宜夜卧早起,无厌日,志无怒、气得泄、爱在外,这样才不致于影响养其茁壮成长的养生之道。否则,非唯夏不能长,还影响秋之疟生、奉收少及冬之重病。此可见夏季养长之要。

箴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秋季三个月中,万物的生长已容颜平缓而成熟,天气急变而清肃,地气明爽而秋高,此时人亦应秋气之变而宜早睡早起,鸡叫即起床,并使情志安宁平静,以缓解秋天肃杀之气,此时要收敛心神,使像秋气之平容一样,情志也宜内敛而不外泄,因肺气的清肃而顺应秋气的特点,这就是秋季养收的修养法则。如违背了这一法则,可耗伤秋季所主之肺气,至冬季可发腹泻等病证,以致冬季的收藏之气相应减少。


评述:秋三月,天地清肃,人也宜应其收敛之气而早起卧、志安宁、敛神气、缓秋刑、清肺气。否则可耗伤秋所主之肺气,使冬发为飧泄,影响收藏减少。

箴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语译:冬季三个月中,反映出万物生长停顿和一派藏匿的景象,水结冰、地冻坼、阳刚之气似已收敛,此时人亦须顺冬藏之气而早睡晚起,以待阳光和温暖,使情志收敛伏藏,好像有自己的主意、好似已有收获,生活上要远离寒冷趋向温暖,不使皮肤泄气而使内气外逸,这些都是对冬气的顺应,是符合冬天养藏的养生法则的。如违背了这些则可耗伤肾气(冬主肾),至来年春季可发生萎软厥冷的疾病,且还可致来春应有的生气减少。


评述:为顺应冬三月闭藏之气,人亦宜早卧晚起、情志伏藏、去寒就温,不泄阳气,以利养藏的长生。逆之则非仅冬伤肾,且波及次春的痿厥和奉生,由此足见四季气候的变化,人亟须顺应之,始可保健延龄。

箴言: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不正常的狂风经常刮来,损人的暴雨经常袭来,天地间的四季气候如此令人健康难保,只是因为人与自然的异常气候规律不相适应,以致多数人不能活到自然的寿命就夭折了。但是那些善于养生的人能顺从某些气候和环境的异常变化,故可以身不患大病,所需的器物也不缺少,因而其生气即使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也不会衰竭。


评述:此句提出了一项新的认识:一般人只是在习见的自然条件下可顺应求生,但遇到灾难性的气候和环境就难保身体的健康长寿了。但善于养生的人,有的因习练出在尚可耐受的反常情况下保健求生的本领,如气功、导引、漱津、服气、静心、节食等方术,也还是可以“生气不竭”的。这启示人们,不仅要在正常情况下习练养生,也还要学习和训练自己在异常气候和环境下的求生延命之道。当然,这后一种养生法较前一种正常情况下保健的难度更大,但也并非绝对不可能做到,如大地震的厦倒房坍,有的人可延续被困下的生命达十余天之久,这是否也与胎息、咽津、服气、绝谷等养生术的自然或不期然的运用有关?或者是因为其具有若干特异的体质使然?这问题值得从养生学的体质与在异常条件下的习练等角度加以认识和探索。

箴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战国·《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

语译:一年四季阴阳盛衰的变化,是天地间万物生长壮老死等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善于养生的人多能做到,因春夏两季时阳气由弱渐生,故此时宜主养阳气以助阳旺;秋冬两季时阴气由弱渐长,故此时宜主养阴气以助阴旺。这就是从根本上来扶弱使旺的养生道理,故这些人就能与世间万物一样因适应阴阳消长的变化而保健延寿。若违背这一根本原则,则等于是自伐生命的本源,损坏自身的真元之气了。

箴言: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战国《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天地间四季阴阳的变化,也即是万物由开始至终结的变化,亦即其生死的根本原因,如不能顺从它则发生灾害,如能适应它则疾病不会发生,这就是人养生的大道理。这种道理,善养生的人能遵行它,而愚笨的人则常不听信它。能顺应阴阳变化的人则可保健长寿,违背阴阳变化的人则常失健而易夭折。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能顺从阴阳变化的则可治可健,违逆它的则常乱常夭。如果应该顺从时却反变为叛逆,这就叫内格,也就是其事物本身的格拒和对抗,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箴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战国·《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因此善于养生治国的人,对未病先防比已病后治要重视得多,同样道理,对未乱先防较已乱后治也关注得多,这也就是预防胜于治疗的涵义。如果已经生病了才想到吃药,已经成乱了才想到去预防,这就等于是口渴了才想到挖井,要打仗了才去制兵器,不是已经嫌晚了而临时抱佛脚吗?

箴言:春阳初升,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宿病发动,又兼冬时,拥炉熏衣,啖炙炊煿成积,至春发泄。体热头昏,壅隔疫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常当体候。若稍觉发动,不可便行疏利之药,恐伤脏腑,别生余疾。惟用消风、和气、凉膈、化痰之剂,或选食治方中,性稍凉,利饮食,调停以治,自然通畅。若无疾状,不必服药。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春季阳气刚开始回升,万物初发芽初长,正月二月时,时冷时热。年岁较高的人,多有陈旧的慢性病。初有春季阳气攻伐,常感精神昏沉困倦,旧病遂起。加之,去岁冬天,因冷而围炉向火、热气薰衣,并多进烧烤红烧的食物致酿积滞之病,至春天时发泄出来。感到发热头昏,胸膈壅滞常有咳嗽,四肢困倦无力,腰脚疲乏懒动,这都是去冬蓄积的病,应当经常注意此类发病征兆。如初觉此冬春积疾已发作,不可当即就用疏泄利导的中药,以免伤损脏腑,另发其他疾病。但可用消去风邪的、使气平和的、清凉胸膈的、涤化痰饮的方药,或选服用于饮食治疗的方中药性微凉的、有利消化吸收的,酌情结合加以治疗,上述诸病症自可消减而使人舒畅。如果并无何不适症状,则也不必服药。春天气候渐暖和,人们应当常去园林亭阁、空旷敞爽的地方走走,以驱除郁滞的情怀而使生气欢畅。不宜独坐孤寂,心情抑郁少欢。饭量与酒饮不可多食,米面团饼之类也不宜多进,以免损伤脾胃,难以消化吸收。春天的气候常时寒时暖,不可一下就脱去棉衣,宜慢慢递减衣层才对。尤其是老年人,大多元气衰弱、骨质疏松、身体虚怯,春风多冷寒易使人感冒,故宜时刻准备夹衣,遇到天气暖和时可换着单衣,像这样一层一层随冷渐加、随暖渐减,切忌一瞬间就将棉衣、夹衣收藏不用。

评述:这一段春季养生之道,在衣食住行、防病舒心等方面着着细腻关照,实属经验之谈,更有利体虚年老者奉行以保健防病。

箴言:夏月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以防贼风中人。饮食宜温软,不令太饱,畏日长永,但时复进之。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熟水,生冷肥腻,尤宜减之。若需要食瓜果之类,宜虚实少为进之。夏至以后,宜服不燥热平补肾气暖药二三十服,如苁蓉丸、八味丸之类,以助元气。 (元·邹铉《养老奉亲书》)。

语译:夏天气候炎热,但在屋檐下过道或墙有穿洞和破窗之处,都不宜纳凉解暑,以免贼风吹人致病。饮食也宜微温和软脆,不可吃太多,如担心夏日太长易饥,宁可间或再食。口渴宜饮小米粥,或稍温的豆蔻汤饮。对生冷肥腻之类饮食,尤宜尽量减少。若想吃瓜果之类的东西,宜稍微吃点不可贪多。夏至以后,体质稍虚的人,可因人因虚不同而选服一些药性不燥热而能平补肾气的温补药二三十剂,如苁蓉丸、八味地黄丸之类以助元气的恢复。

评述:此句主要是就夏季调理饮食和纳凉提出若干符合养生之道的经验,值得一试。

箴言: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稍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著,使人扇风取凉。……头为诸阳之总,尤不可风,卧处,宜密防小隙微孔,以伤其脑户。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着头皮,当在无风处梳梳,自然去风明目矣。……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安息火炽,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屋檐下,走廊里,弄堂中,破窗处,都不可藉以乘凉,这些地方虽较风凉,但致病的凉风最为厉害,只宜在空敞的堂屋、净室、水亭中,树木的荫凉处,因其空敞洁净,自然感到清凉舒爽。这样的处所更适宜于调呼吸、静心神,似若有一团冰雪聚于心中,自会感到外界的炎热在我心中已大消减;而切不可因环境炎热引发内心也热燥,如这样自更满热上加热了。……夏天,也不得在星月下露宿,或自己睡着,还要他人为你掮风而图凉快。……头为人身各条阳经的总汇,尤不可当风露宿,睡卧的地方须谨密探查有无即使是微小的孔隙,以免风钻进来,伤损脑神经。夏季三个月内,宜每天用双手手指当梳子,由前额往颈项后梳1~2百次,但不可有伤头皮,应当在避风的地方梳发,久之自然可去除风邪且能明目生发。夏季三个月内,须安静其精神的……安在安息其心火的炽旺,使心神澄清平和,对外宜远浊声淫色,对内宜清茶淡饭、少食多餐。常可登高远眺,使心旷神怡,早睡早起,不厌避白天,并顺应正阳之升,以消除暑热之气。

评述:此句进一步谈及夏季防风、防凉及饮食、生活养生之法。有助保健防疾。

箴言: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明·汪绮石《理虚元鉴》)。

语译:夏季要防暑防热,也要防因去署而取凉的不当习惯,长夏的时日则须防避湿邪的为病。

语评:此句进一步补充并再次叮嘱,夏当防暑防热,也要防取凉之不当,长夏宜防湿。
箴言:秋时凄风惨雨,老人顿多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语译:秋季常多刮风落雨,凄惨悲愁,老年人在此时节常多伤秋之感。亲朋或后人如见其情志多愁而不乐,便宜多方诱导和劝说,使之能驾驭心神、振作起来而忘秋之伤感悲思。

箴言:但春秋之际,故疾发动之时,切须安养,量其自性将,养,秋间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以致脏腑不安;惟宜针灸,下痢进汤散以助阳气,又若患疾劳、①五痔、消渴等病,不宜吃干饭炙煿,并自死牛肉,生绘鸡猪,浊酒陈臭,咸醋粘滑难消之物,及生菜、瓜果蚱酱之类;若风气、冷病、②痃癖之人,亦不宜食。……又当清晨,睡觉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次,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注释:
①五痔:此处疑为五疔,古中医将疔痔分为心、肝、脾、肺、肾五类,或依颜色分为赤、青、黄、白、黑五种。
②痃癖:音xuan pi,读玄辟,泛指脐腹或胁肋部患有痞块之证。

语译:如在春或秋季,老病发作的时候,一定要安心保养,可根据个人的情况加以养护,秋天不宜催吐或发汗,这样可使人发热消瘦以致五脏六腑受到干扰;但可酌情针灸,如下痢可选用汤散方药以助阳气恢复。如若患有辛劳之病或五痔、消渴等证时,则不宜进食干饭、烧烤、生而不熟的鱼、鸡、猪肉,浓酒、久藏或有臭味和过咸、太酸、甚粘滑的食物,生菜、瓜果和腌酱一类的东西;若患有风病、冷病、痞块一类疾患,上述各物也不宜吃。……秋季的气功导引,可于清早尚未起床时,闭目叩齿廿一下,吞咽口液,并搓热两手熨眼皮数次,此很能使视力明朗。

箴言:冬三月……人之骨痛者,肾虚也;人之齿多龃者,肾衰也;人之齿堕者,肾风也;人之耳痛者,肾气壅也;人之多欠者,肾邪也;人之腰不伸者,肾乏也;人之色黑者,肾衰也;人之容色,紫面有光者,肾无病也;人之骨节鸣者,肾羸也;肺邪人肾则多呻,肾有疾当吹以泻之,吸以补之。 (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冬季的三个月,……如有人感到骨痛的,那是因为肾虚;齿不齐正的是因为肾衰;牙齿脱落的是因肾风;耳痛的是因肾气壅滞;人爱打哈欠的是因肾有邪气;人的腰伸不直的是因肾已困乏;人的颜色发黑的是因肾衰;人的面色紫而光泽是肾健无病;人的骨关节鸣响的,是因肾气疲弱;肺病传肾则人多呻吟。对肾的疾病,可以吹气为泻肾,吸气为补肾。

箴言:冬时伏阳在内,有疾宜吐;胸膈多热,所忌发汗,恐泄阳气故也。宜服酒浸药,或山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寒极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惟无寒即已,不得频用大小烘炙,尤其损人;手足应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人心,使人烦躁;不可就火烘炙食物,冷药不治热极,热药不治冷极,水就湿,火就燥耳。饮食之味,宜减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寒风。老人犹甚,恐寒邪感冒,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冬日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沐浴,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必出大汗。高年骨肉疏薄,易于感冒,多生外疾;不可早出,以犯霜威;早起,服醇酒一杯以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切勿房事,不可多食炙煿肉面馄饨之类。(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冬季三个月中人的阳气多潜伏在体内,如有病须治疗时宜采用吐法使病邪外泄;心膈处感有发热时,忌多汗或用汗法,是防止伏阳外越的缘故。此时宜服浸药的酒,如山药酒一、二小杯,以迎升阳气抗病。如感体力虚乏时应多休息入睡。当感到寒冷已甚时才加棉衣,并逐渐因冷极而加厚,不可一次加得很多很厚。屋帷之内感到没有寒意就可以了,不宜过多地用火热烘烤,这样是很损伤人体的;人的手足是与心相感应的,故冷时也不可用手烤火过热,此可将火热引入心气,使人烦躁不安;不可对着火上烘烤食物即吃,寒凉的药是治不好热极的病,亟温热的药也不用来治冷极的病,这是因为寒水多湿,火热多燥的缘故。冬季的饮食,宜减酸味增苦味来保养心气。冬三月因肾主令,其水司咸味,因恐肾水克心火,心易受病累,故冬季宜养心气。故宜居住在不透风的房室内,衣裳应穿得十分保暖,要调理好饮食五味,使冷热适宜,切不可迎寒顶风。老年人更应十分注意,是恐被寒邪引发感冒而发咳喘、麻痹、头昏眼花等病;因冬三月,阳气多潜藏于体内,阴气多越于体表,此时老年人多有上热下冷的不适毛病;老年人于冬季不宜多用热水洗澡,这是因为内藏的阳气,如为热烫的浴水所逼必大汗淋漓,老年人骨肉疏薄,这就常易患感冒并引发其他病患;冬天不宜过早外出以触感寒风冰霜的淫威;早上起床后,可饮醇酒一杯以御严寒;晚间可酌情服用消痰饮凉膈热的药使心气和平,不致心火上涌;入冬宜戒房事,不可对烧烤肉食,馄饨面食过多的进服。

评述:此句对冬季的衣、食、住、行、入睡、用药和房事等项的养生要求备述颇为详细,对老年人更多叮咛,确有经验之谈,迄今仍有些颇具指导保健长寿的实用意义。当然,其中某些用五行生克制化类推的有关措施,如饮食减酸增苦,不可沐浴之例聊供借鉴,并非绝对的清规戒律。

箴言: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此圣人之预戒也。 (明·胡文焕《新创摄生集览》)。

语译:生活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危难的事情,人生健存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病死的不幸。这些都是善于养生者的预见和警戒意识。

箴言: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 (晋·葛洪《抱朴子·用刑》)。

语译:明隙诊治病患的医术的人,多应有预防尚未发生的一些病的保健养生技能。

箴言:遇事始知闻道晚,抱疴方悔养生疏。(宋·陆游《剑南诗稿》)。

语译:遇到了麻烦事不好处理时,才知道自己所学所闻的真本领太少太晚,当自己生了病时才后悔以往对养生之道的荒疏是无知的

箴言: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生于无疾之先。(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语译:与其在生病后去救治,不如在无病前去摄生保养。

箴言: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清·曹庭栋《老老恒言·防疾》)。

语译:用方药来治疗已得的疾病,还不如病前在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的调理摄养更为有利。

箴言:爽口物防须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宋·邵雍《击壤集》)。

语译:多贪口福的人须当注意患病,如心所欲的快事过多必生祸殃。与其得病后去求医求药,何不在病前注意做到预防和摄养呵。


箴言:养生之本,凡事有节;人之寿夭,在乎调摄。(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语译:养生的根本法则是,做任何事都要有理有节;人的长寿与夭亡,关键在于平时的调养珍摄。

箴言:善摄生者,惟能审万物出入之道,适阴阳升降之理,安养神气,完固形体。使贼邪不得人,寒者不能袭。(宋·赵佶等《圣济总录》)。


语译:·善于养生长寿的人,主要是能审察天地间万事百物进退出入的道理,能适应阴阳消长升降的变化,平时能安养其神气,保护身形健全结实,使病邪无法入侵,冷热也无法向他袭击。


箴言:谨于摄生,春夏奉以生长之道,秋冬奉以收藏之理,饮食之有节,起居而有常,少思寡欲,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此无病之时,不药之药也。(元·罗天益《卫生宝鉴·无病服药辨》)。


语译:要谨慎把握养生的习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相应顺奉,进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常规,清心少欲,淡泊平静不奢华,经常保持精气神的健康强壮,这些都是未生病的时候,不需用药的特殊预防药。

箴言: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所由矣。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战国·《吕氏春秋·达郁》)。

语译:肌肉皮肤应长得致密紧细,血脉应让其顺利通畅,筋骨应使其坚固健实,心神情志应尽可能平和安静,精气应尽可能运行通畅。这样就不可能有病邪留身,恶疾也无法产生。病邪的留身,恶疾的发生,都是由于精气的郁滞所引起。

箴言:心为一身之宰,脾为万物之母,养心养脾,摄生最要。 (清·陈文囿《医述》)。
语译:心为人一身的主宰,脾土为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的母亲,故善养心脾这人生的两大父母,实为养生最重要的原则。

箴言: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慎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今吾忧寒疾而先服乌喙,忧热疾而先服甘遂,则病未作而药杀人矣。(宋·苏轼《东坡先生志林集》)。

语译:养生所采取的措施,只不过是饮食起居宜谨慎,和节制浪声淫色而已。这慎与节是用在来病之前而先预防,而求医服药则在疾病已生之后。今我们有的人因怕患寒疾而先服乌头类热药,怕患热疾而先用甘遂等寒药,这岂不是疾病未发而药却在杀人害人了吗!?

箴言:老来疾病,都是壮时作的。(明·德清《菜根谭》)。

语译:老年人得的疾病,大多是少壮时逞欲逞性所潜伏下来的。

箴言:人待老而后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亦无补矣。 (清·粱章钜《退庵随笔》)。
语译:如果一个待老年后才注意养生,这就好似如贫穷后才想到去储蓄一样,虽一再卖力也于健康少有补益。

187

主题

147

回帖

71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16
发表于 2014-9-15 21: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令、起居养生箴言(二。劳逸结合)

箴言:天之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语译:天地间能孕育出各种生物,是因为宇宙的经常运动,之有其生命,亦在于经常的运动。

    箴言:运体以却病,体活则病离。(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人经常运动身体可防止生病,形体活动常可使疾病离身。

    箴言:常亲小劳则身健。(清·申涵光《荆国小语·序》)。

    语译:经常身体作些轻微劳动可使人健壮少病。

    箴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语译:宇宙间的天体在不断的运行迄今健运从未停歇,善养生的人也以健运而强壮却病。

    箴言:衣欲常漂,食欲常饥,体欲常劳。(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语译:衣服要经常漂洗,饮食要经常似饥欠饱,身体要经常劳动。

    箴言: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晋·陈寿《三国志》)。

    语译:人经常运动摇摆,可使五谷饮食容易消化吸收,血脉流通不滞,疾病也不易发生。

    箴言:养生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行之有常,并不因疲,日益精壮。(清·颜元《雪斋先生言行录》)。

    语译:养生的举措好莫过于经常运动,早起晚睡,振作精神,经常找事做,经常去运动,并不因而疲乏,且身体日益精壮健康。

    箴言:人身欲得摇动,则谷气易消,血脉疏利。(明·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上》)。

    语译:人的身体要时有运动摇摆,这就使饮食易于消化吸收、血脉运行顺畅。

    箴言:发宜多栉,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清炼,手宜在面。此为修昆仑之法。(明·郑暄《昨日庵日纂》)。

    语译:头发宜多梳理,牙齿宜多上下互叩,唾液宜常吞咽,元气宜常呼吸炼息,手宜经常按搓脸面各处。这是修炼头面的养生法。

    箴言:目宜常运,齿宜常叩,气宜常提,津宜常咽。(清·丁基誉《寿世秘典》)。

    语译:双眼宜经常运动并左右远近环视,牙齿宜上下常叩交啄,鼻肺之气宜经常提运,口中津液宜经常吞咽。

    箴言:延年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明·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上》)。

    语译:要延年益寿健壮无病,必须以按摩导引等动形养生措施为先导首选。

    箴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战国《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

    语译:运眼望物过久可伤血,睡卧太多可伤气,久坐可伤肉,久站可伤骨,久行可伤筋,这叫五劳,也就是过度劳动之五伤。

    评述:养生宜运动劳作,唯须适当。如运动过久,劳作太过,则反有损健康,此即所言之“甚劳有害”之意。

    箴言:力视损明,力听损聪,疾言阻德,功伪败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天下有始篇》)。

    语译:过度地使用视力可损伤目之明亮,过度的使用听力可损伤耳的聪声,逞口而出的言词常阻滞个人的德性,弄虚作假可败坏自己的功德。

    箴言:天地之道至纯以大,尚犹节其章光,爱其神明,人之耳目曷能久重劳而不息乎?精神何能久驰骋而不既乎。   (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

    语译:天地的威力和规律是宏大雄伟的,尚能节制它的伟力和光亮,钟爱它神明威力,人的耳目怎么能胜任过重过久的劳动运作而不休息呢?精神又怎能长久过度运用而不停歇呢!?

    箴言:识事之有当,不任非当之事。事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毙于形神。(唐·司马承祯《坐忘论·简事》)。

    语译:办事先要识清此事是否洽当和力所能及,切不可作不当和不胜任之事。做不恰当的事则伤己智识良知,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则己反可伤损心神和形体。

    箴言: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

    语译:养性保生的措施,应常作轻微的劳动,但不可太使疲困和做己所不能胜任之事。

    箴言:力所不胜而强思之,伤也。力所不任而强举之,伤也。深虑重喜皆有伤也。(宋·姚称《摄生月令》)。

    语译:自己才力不能胜任的事却要强行去思考,常能伤损健康,己力所不能胜任的事却要强行去干,也会伤损健康。过度的思虑和过份的喜悦都对身体有伤害,不宜强求。

    箴言: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东汉·班固《汉书》)。

    注释:
    ①蚤:通“早”。
    语译:心神使用太过则易衰竭,身形过度劳累则疲败,一个人的神与形早衰,而又想生命与天地共长久的,从未听说过。

    箴言:极目远视,夜读注疏,久居烟火,博奕不休,饮酒不已,热餐可食,抄写多年,雕镂细巧,房室不节,泣泪过多,刺头出血,迎风追兽,丧明之由。(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语译:极瞪双目看远,夜读蝇头小字的注疏,久住烟火弥漫之室,整日打牌下棋不休息,从早到晚饮酒不断,烫热的饮食也争食,抄抄写写数十年,每日精工细琢的雕刻,夫妻性生活无节制,哭泣眼泪过多,常因刺头出血,对着风追赶野兽,这都是使自身眼睛失明的常见原因。

    箴言:故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语译:养老年最重要的措施是:耳不听靡靡之音,口不说粗鄙之言,身形不乱劳乱动,心神无私心杂念,这些都有益于老人养生。

    箴言:远唾损气,多唾损神,多汗损血,疾行损筋。(宋·张呆《医说》)。

    语译:经常向远处吐唾沫可伤元气,多吐唾液可损心神,常出汗多可损耗血,常快步行走可伤损筋。

    箴言: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宜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宋·蒲处厚《保生要录》)。

    语译:养生的人,要使血脉经常通畅,如水的通流无阻。坐时不可至有倦意,行不可至感疲劳;如果须多次不断的步行,则步伐宜徐缓,这就是轻微劳动的方术。

    箴言: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牖①,视多则镜昏,听多则牖闭。(宋·李石《续博物志》)。

    注释:
    ①牖:音you读有音,窗户也

    语译:双眼为人身的镜子,双耳为形体的窗户,久视过多则镜子浑蠓不清,倾听过多则门窗皆闭听音不清。

    箴言:百忧感其心,百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人常有多思多忧之患,方壮遽老,方老遽衰。   (北宋·欧阳修《秋声赋》)。

    语译:过多的忧愁可使心神常因而感应,过多的事务可劳损人的身形,心神感应动于中,必多动摇其精气。如人常有多思虑、多忧愁的侵袭,则可使刚至壮年之人即变为老人,刚至老年即身心已衰弱不堪。

    箴言:凡叫喊、跳跃、歌啸、狂舞、奔逸、超走之类,凡以力从事者,皆能损气。(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语译:凡从事叫喊、跳跃、唱歌、狂舞、奔跑、迅走等剧烈运动或做劳动用力过大的情况,都能损伤元气。

    箴言:心劳则百病生,心静则万邪息。   (明·龚信《古今医鉴》)。

    语译:心气过于劳累则百病丛生,心神恬静安逸则百病皆止息。

    箴言: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人的颜色憔枯悴晦,是由于操心过度、过份劳累劳作所致。

    箴言: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何由可致? (明·胡文焕《新刻摄生集览》)。

    语译:善于养生的人,多既不劳累心神,又不苦其身形,其神形既都安泰,疾祸又怎能发生呵

    箴言: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七情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心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精神皆危。   (明·万全《养生四要》)。

    语译:心气清淡平静则心神安泰,神安则七情因而安于调节,用这种方法养生则可延年益寿,不会夭折。如果心气过于劳累则心神不安,心不安则精神身形皆易病而临危。

    箴言:视过损明,语过损气,思过损神,欲过损精,谓之四损。(明·万全《养生四要·慎动》)。

    语译:用眼视物太过可损其明亮,用口言语过多则损伤元气,思虑过多伤心神,欲嗜过多损精气,此即谓之“四损”。

    箴言:出则从车,人则以辇①,务以自佚②,命之曰拓蹶之机。 (战国·《吕氏春秋·本生》)。

    注释:
    ①辇:音nian,人拉之车。
    ②佚:通逸。

    语译:有的人出门则坐轿车,人家还坐人拉车,一味追求自身的安逸,这就是自招瘫痪的原因

    箴言: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战国·《吕氏春秋·尽数》)。

    语译:人是需要运动的,身形不动则精气也不流动,精气不流动则气血郁滞而常病。

    箴言: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备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战国·荀况《荀子·天论》)。

    语译:如人所需的衣食齐备而充足,再加上运动劳作有经常且有节制,则天地也不能使之患病,……若衣食虽足养而其作劳运动太少,则天地也无法保健而使之安全。

    箴言: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即损寿。(明·龚廷贤《寿世保元·饮食》)。

    语译:每日整天稳坐少动,都能使气血郁滞不能通畅运行,久之即可夭损寿命

    箴言:终日屹屹端坐,最是生死,人徒知久行久立伤人,而不知久卧久坐之尤伤人也。(明·李梃《医学入门》)。

    语译:终天坐着不动,最关人之生死。一般人只知久行、久站可伤人,殊不知久睡、久坐不动更能伤损人。

    箴言:终日坐书房中,萎惰人精神,使筋骨疲软,以至天下无不弱之书生,无不病之书生。生民之祸,未有甚于此者也。(清·颜元《雪斋先生言行录》)。

    语译:每天整日坐在书房不动,这样可使人的精神萎靡不振和懒惰,使全身筋骨酥软疲困,所以人都说世间没有不萎弱的书生,也没有不病的书呆子。对求生人的祸害,没有比这更甚的了。

    箴言:善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宋·苏轼《苏东坡集·教战守策》)。

    语译:善于养生的人,常能做到劳逸结合,既不只劳不逸,也不只逸不劳。

    箴言: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语译:养生的重要原则是,不要持久地行走、睡卧、眼看、耳听、端坐,……能坚持做到这些即为中庸平和、劳逸结合的养生要求,也因此而能延年益寿。

    箴言:动止有常、言谈有节。(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语译:劳动与静止要做到常相结合,言语与谈论也要有节制,这才符合养生之道。

    箴言:久劳则安闲以保极力之处,久逸则导引以行稍滞之气。 (唐·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

    语译:若劳动太久则须用安闲休息来修复过劳的付出,若生活太安逸则须用导引微动以使稍滞的气血能通畅运行,这就合乎动静结合和劳逸结合的养生之道。

    箴言:造物劳我以生,逸我以老,少年不勤,是不知劳;老年奔驰,是不知逸。(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宇宙之造化万物,是通过劳动使我生存,通过安逸使渐衰老,少年时怠惰不勤快,是不知劳动的重要;老年时仍奔波勤劳,是不知安逸的作用。故劳与逸要和调适中。

    箴言:气之与神并为阳也,逸则气神安,劳则气神耗。(宋·严用和《济生方》)。

    语译:人的元气与心神都属于阳,故适当的安逸可使气与神也安和,过度的劳作则气与神被耗伤。

    箴言:能以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与导引无异也。(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语译:从早至晚地常有作有为,使自己不停息才感爽快,但如感觉到有些疲困了就该休息,休息待身体复原后再又作习小劳,这种劳逸结合实与导引没有什么差异。

    箴言:晨晡节饮食,劳逸时卧起,藉此来长生,耄期直易尔。 (宋·陆游《野兴·十四》)。

    语译:早晚时要适当节制饮食,劳动后需要睡歇、逸憩后需要劳作,像这样劳逸结合地保健养生,活到八、九十岁是不难的。

    箴言:看书涩似上羊肠,得睡甘如饮蜜房,起坐藤床搔短发,数声画角报斜阳。(宋·陆游《倦眠》)。

    语译:当看书看到好似上羊肠小道一般苦涩艰辛的时候,躺睡安逸片刻真比饮蜂蜜还香甜,安睡后从藤床上坐起搔梳数十次短发以行导引,在这样劳逸结合的意境中画角几声报到了日影偏西的时光。

    评述:这几句诗文虽是文人骚客呤咏之作,但也表达了古人劳逸结合的养生习惯,“劳逸时卧起”,“起坐藤床搔短发”等句都生动如实地形容了其劳逸相辅的所作所为。据悉,陆游虽曾有情恋的心伤,但也能延寿至古稀以往,我们不能不说其劳逸有致是厥功非小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02:57 , Processed in 0.78662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