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28|回复: 1

神奇的中医按摩指法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4-9-15 21: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5-20 17:10 编辑

揉百会:揉百会的种类有拇指揉法,中指揉法。揉百会的功效为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操作时将拇指或食指放在百会穴上,加一定的压力缓缓揉动,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手法柔和,由轻到重,用力不宜过大。用于脱肛、久泄、气血不足等。

揉百会:



扯大椎:扯大椎的种类有食中指提捏法。功效为清热解毒、发汗解表。 医者用屈曲的食、中二指蘸清水在穴位上提捏,至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紫为止的方法。动作干脆、有力。用于感冒、发热、流涕、咳嗽等。

扯大椎:


掐十宣: 掐十宣主要用拇指掐法。掐十宣的功效为清热镇静、开窍醒神。医者用拇指指甲掐患儿十指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各掐5次。操作时以掐法为主,轻柔协调。用于小儿发热、惊风。

掐十宣:


推肾水:推肾水的种类有拇指推法。功效为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利湿热。医者用拇指沿患儿指根推向指尖方向为补,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的方法。动作轻柔,速度均匀。用于小儿发育迟缓、消化不良等。

推肾水

补脾土:医生循患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反复直推。补脾土的功效为健脾和胃,补气和血。用力要轻,速度要均匀,频率每分钟100-300次。补脾土常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厌食、贫血、久泄等。

补脾土:


提捻法:又称捏积疗法。提捻法的种类有两指提捻法,三指提捻法。患儿俯卧,医者双手抵于小儿骶骨尾椎,双拇指在下,两食指在上,将皮肤提起后,用两拇指沿督脉(后正中线)作滑动性的拿捻,连续操作五六次,以局部出现潮红为宜的方法。双手配合灵活有力,有规律。提捻法的功效为调理脾胃,消积导滞。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便干、发育迟缓、毛发
稀疏、盗汗自汗等。

提捻法:


推上三关:推上三关的种类有拇指推法,食指推法,中指推法。医者以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腹自患儿腕关节桡侧推向肘的方法。推上三关功效为补气行血,温阳散寒。以推法为主,协调柔和,操作100-300次。用于小儿气血虚弱、消瘦肢冷、腹泻日久不愈、关节疼痛。

推上三关:


按揉中脘:按揉中脘的种类有指端按揉法,掌根按揉法。医者用指端或掌根按揉中脘穴的方法。按揉结合,和缓有节律,力量适中,操作100-200次。按揉中脘的功效为消食利气、健脾和胃。按揉中脘的适应范围在脐上四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上)。用于小儿食积、腹胀、厌食、呕吐等。


按揉中脘:




揉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功效: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揉内关: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腕横纹上2寸的中央凹陷处。按揉此穴可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揉内关


捏各手指指甲旁边


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按合谷穴

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揉曲池穴

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点压劳宫穴

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点压此穴可以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掐手指的肺穴

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掐手指的肝穴

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按揉风池穴


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此处就是风池穴。按揉此穴可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按摩眼部穴位


承泣穴: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睛明穴:眼头起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

攒竹穴:约眉头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转折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鱼腰穴:眉毛中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丝竹空穴:眉尾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方约一指宽的地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按摩耳部穴位


耳穴中的脾、胃两穴:针对肠胃不适、控制食慾。

耳穴中的神门(位于耳上方三角窝处)、心区、内分泌及皮质下等穴:针对疲倦且睡眠品质不好。

耳穴中的髋点、膝点及颈椎点等处:针对腰酸背痛。

8

主题

864

回帖

100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14-9-15 21: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足三里穴


       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按摩足三里可以修饰曲线,恢复窈窕并能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揉阴陵泉


    膝盖下方,拇指与食指由膝盖往下,扣住胫骨两侧缝隙可压到一凹陷处,小腿胫骨内侧缘,往上推到尽头的地方。按揉此穴可以修饰曲线,恢复窈窕并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按三阴交穴


      脚内踝最高点上方约四指幅。此穴能改善失眠,脾胃虚弱,辅助治疗妇科疾病等。


按阳陵泉穴

    小腿外侧,膝下1寸之凹陷,腓骨小头附近。按摩此穴可以改善腿酸腿粗。  

按承山穴

    踮起脚尖,足跟轻提,在小腿肌肉正中出现凹窝处。按摩此穴可以改善腿酸腿粗。


揉涌泉穴



    位于脚底人字中心,往下约1/3处的凹陷处。按摩此穴可以改善失眠。

揉水分穴

    肚脐上2公分处,腹部中线上。按揉此穴可以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揉关元穴

   肚脐正下方4指宽处,腹部中线上。按揉此穴可以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揉膻中穴


    位于两侧乳头正中间与胸骨中线的交接点。按揉此穴可以缓解情绪郁闷、心悸、焦躁等。  

揉捏肩井穴

   位于第七颈椎下与肩膀外高骨突起(即锁骨肩峰端)连线中点。揉捏此穴能消除肩膀酸痛,帮助入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9 15:16 , Processed in 0.99930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