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热起来了,年轻人忙着换上夏装,老年人也纷纷外出旅游。人体往往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和旅途的奔波,脾胃常常出现问题。有的人吃不下饭,胃胀、胃痛;有的人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如何才能平安度夏呢?护佑脾胃,从穴位入手,简便易行,效果也很好。
温补扶正四大穴
疾病的过程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外邪是致病的条件,但从养生保健角度来看,正气不足是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正气是什么?从中医角度看,正气是表明抵御邪气的功能。用现代话说,正气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现代人受诸多因素(如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不调等)影响,导致正气不足,让邪气有了可乘之机。而正气是生命之根,生命力的旺盛、寿命的长短,全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盈亏。故《内经》中还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邪气的侵犯能力超过了现有正气的抵御能力时就会生病。养生就是养人体正气,提高自身防御能力、抗病能力以及病后的自我修复能力。《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扶持人体正气,而扶正之中又贵在脾肾。
因为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但中医很多专家更主张补脾胃,认为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通过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可以防止衰老。
中医认为,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灸哪里才能温补脾肾呢?宋代医家窦材《扁鹊心书》的一句话:“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这4个穴位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脾胃;
命门(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
顾名思义,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每天对这4个穴位艾灸10~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增强抗病能力。平时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
助人为乐足三里
从中医经络学来看,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合穴即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治脏腑疾患,尤其擅长治疗腹部疾患。足三里穴可谓是一个多面手,有通调百病的效果,尤其是脾胃方面的问题。《四总穴歌》中有这样一句口诀说得好:“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肚腹脾胃方面的问题都可取它来治。
不仅如此,足三里穴还是一个长寿大穴。若经常刺激足三里穴,还有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现代人平时应酬特别多,饮食无规律,夜生活过于丰富,再加上平时工作压力大,因此胃肠方面最容易出问题,如胃痛、胃胀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刺激足三里穴。
如何取穴呢?站立,把同侧手掌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向下,食指按在胫骨上,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此穴。按摩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穴里处按压,每次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很多上班族长时间坐着,难免感觉体乏肢酸,可在休息时敲打足三里穴,再辅以按摩涌泉穴。每次5~10分钟,即感疲劳顿消,步履轻盈。
总的来说,一般的消化系统疾病都可以从足三里穴调治。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头痛、头晕、产后乳汁不足等,也可以通过每天按揉此穴来缓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