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艾灸;免疫调节;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近10年来灸法的应用与研究在医疗实践中取得了重要成就。既往大量研究工作是围绕艾灸的基本作用展开的,包括艾灸对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镇痛作用、免疫作用和促进组织修复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灸疗的作用是温热作用、药物作用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艾灸治疗可调整机体各系统脏器的功能,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均有调节作用。艾灸的抗炎免疫作用是其抗感染、抗病毒、抗肿瘤、抗超敏反应及延缓衰老作用的基础,而且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的特点。现就近几年来艾灸对机体细胞和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综述如下。
1艾灸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艾灸对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白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红细胞等的数量、功能及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相关研究显示,艾的燃烧产物和药物可通过灸热由损伤皮肤处渗透进去,产生某些作用。日本人西氏以姜和蒜为隔物施灸,证实其有效成分姜辣素和人蒜素可通过灸热作用于人体,从而产生治疗作用。而在临床上应用隔药灸(药饼由附子、肉桂等组成)来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现隔药灸组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状态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
1. 1艾灸对T淋巴细胞的调竹作用T淋巴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其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是衡量细胞免疫功能强弱的重要指标。成拯等研究发现经隔盐艾灸神阙穴治疗后CD3、CD4、CD8均明显上升,提示艾灸神阙穴可调'节 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提高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周立华等运用艾条灸法,选基本穴位关元、神阙、足三里、天枢,每天灸治1次,10天为1个疗程,结果30例中,29例临床痊愈,1例无效,证实艾灸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数,升高CD4、CD8水平。
1. 2艾灸对白细胞的调节作用 白细胞有强大的非特异性吞噬杀菌能力,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崔瑾等研究报道,针刺或艾灸隔俞穴以及常规西药治疗均能回升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强化疗大鼠巨噬细胞诱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能力,尤以艾灸膈俞穴效果为佳。邓宏等将46例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分为2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艾灸组在化疗同时艾灸足三里、三阴交,2组均在白细胞减少达Ⅲ度以上时给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结果表明艾灸组发生III ~IV度白细胞减少的例数较非艾灸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说明艾灸可有效防治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
1. 3艾灸对NK细胞的调节作用 NK细胞是一类异质性、多功能自然杀伤细胞。邱幸生等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 TT)法测定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艾灸能提高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率,与移植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 05),表明艾灸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此作用与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有关。田华张等将62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和肾俞、命门、足三里,对照组给予AT一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兔疫功能,结果显示对照组NK细胞活性较低,而治疗组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说明艾灸能显著升高NK细胞的活性,进而能有效提高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
1. 4艾灸对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 巨噬细胞尤其是活化的巨噬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功能活性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对肿瘤细胞产生毒性,而对正常细胞无害,并可通过多种途径破坏和清除肿瘤细胞。
1. 5艾灸对红细胞的调节作用 1981年关国科学家西格尔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免疫系统”这一免疫学新概念,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逐步发现在红细胞膜上存在许多免疫物质,具有在机体内处理各种抗原成分、传递信息、清除致病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等作用,并能实现自我调控和参与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赵宁侠等应用血液黏度计,红细胞变形和(或)聚集测试仪,于艾灸三阴交穴前后,测试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艾灸三阴交穴后可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程度,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速度,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张周良等研究艾灸对健康人血液流变性的效应,发现艾灸八邪及三阴交穴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红细胞聚集性。
2艾灸对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
2. 1艾灸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是生物体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一人类内源分子,既是机体免疫应答的效应分子,又是机体免疫系统内部以及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语言。唐照亮等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肾俞穴能消肿散瘀 .减小跖围、预防或减轻大鼠多发性关节炎,能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含量,提高自介素-2(interleukin-2, IL-2)水平,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