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观察“经筋疗法”对腰椎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腰椎骨质增生症128例,其中64例(治疗组)采用经筋疗法(经筋手法+经筋针刺+拔罐)治疗,隔天治疗一次,10次为1疗程,并与传统针灸方法64例(对照组)作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7.5%,显效率40. 62%,有效率15. 62%,总有效率93. 75%;对照组治愈率17. 18%,显效率29. 68%,有效率28. 12%,总有效率7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经筋疗法,“骨病治筋”的治疗方法比传统单纯的“通经活络”、“通则不痛”的针灸方法更能有效地治疗骨质增生症。关键词:腰椎骨质增生 经筋疗法近年来,我们在承担经筋疗法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筋骨同病”在骨质增生症中相当普遍,而采用“骨病治筋”的方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患者,疗效十分显著,现将临床观察的128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 1病例选择 选择经X光确诊的腰椎骨质增生症128例,采用分层随机分为经筋疗法治疗组64例与针灸疗法对照组64例。按主要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分层,经均衡性检查结果(∑di)较小,说明两组有可比性。1. 2临床表现 以上病例均依据《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增生性关节炎》和《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进行确诊并排除脊椎的其他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椎弓滑脱、腰椎关节紊乱、强直性脊椎炎等。2方法与结果2. 1治疗组 采用经筋疗法治疗。该法由经筋手法、经筋针刺、拔罐疗法三部分组成,贯彻“以灶(痛)为腧’的诊疗法则,对腰椎骨质增生患者结合X光片和临床症状进行“查灶”取穴(或治疗部位),“经筋病灶”一般多在腰1、2、3、4、5棘突旁,腰三横突点以及脊、腰、臀 `腿等部位可出现肌筋拘紧压痛,或形成索样变筋结状态,触压异常疼痛,或向下肢放射,即定为“筋结病灶点”。经筋“查灶”定位后,先采用点、按、推、揉等理筋手法,对“筋结病灶点”进行重点“松筋解结”,并对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及足阳明经筋循行的腰腿段进行全线松筋理筋。在肌筋充分松解后,采用28号2- 3寸毫针进行“固灶行针”,即用左手拇指尖切压固定病灶点,右手持针行刺,要求针达病灶,使病灶点出现酸、胀、麻、痛或向周围放射后即可出针。加拔火罐10分钟左右即可。隔天施治1次。2. 2对照组 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选用腰部华佗夹脊穴、肾俞(双)、大肠俞(双)、环跳(单)、委中(单)、阳陵泉(单)、承山(单)、昆仑(单)、阿是穴等穴位。用28号2- 3寸毫针快速进针,待产生麻胀痛感并向四周或上下扩散时,停止进针,加艾灸20-30分钟,隔日施治1次。以上治疗,两组均以10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可连续施治1- 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一切药物,忌食生冷、辛辣、酸腐食物,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淋雨、着凉。3治疗结果3. 1疗效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制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两年内无反复;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无效:连续治疗1- 3个疗程以上,症状、体征无好转。3.2治疗结果由上表可见,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具有较好的疗效,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间X2= 6. 50, P < 0. 05,有显著性的差异。4典型病例黄x x,男,53岁,1998年11月5日就诊。诉8年前有轻度腰疼痛,渐致右下肢及足底麻痛,每因久行或着凉等加重。曾在当地医院服药、理疗等效果不佳。近月来腰痛加重,右下肢后侧痹痛,时有抽掣样痛,左下肢时有麻痛,腰部活动受限。X线提示:腰2- 5椎体前缘唇样骨质增生。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症。经筋查灶:第3、4、 5腰椎棘突及两侧肌肉压痛,臀部的梨状肌出现硬结伴压痛,足太阳经筋及足少阳经筋循行沿线肌筋紧张或压痛,直腿抬高阳性,余正常。采用经筋疗法治疗2次后,自觉疼痛明显减轻。共施治10次后,症状、体征消失,腰及下肢活动自如。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