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1|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发表于 2014-9-25 16: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9-28 08:44 编辑

【摘 要】目的:探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加针灸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统计得出治疗组治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率为56.0%,总有效率为8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壮医经筋疗法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法加针灸。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筋疗法;针灸疗法;拔罐
我们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并与传统手法加针灸治疗组(50例)进行对照观察,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为住院病例,随机分为经筋疗法组(治疗组)和传统手法加针灸组(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1d,最长10年,平均9个月。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19~65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2d,最长10年,平均8个月。CT扫描示100例椎间盘突出者中,治疗组50例:L3/4突出2例,L4/5突出16例,L5/S1突出10例,L3/4、L4/5均突出8例,L4/5、L5/S1均突出者10例,L3/4、L5/S1均突出者2例,L3/4、L4/5、L5/S1均突出者2例;对照组50例:L3/4突出1例,L4/5突出19例,L5/S1突出9例,L3/4、L4/5均突出8例,L4/5、L5/S1均突出者9例,L3/4、L5/S1均突出者1例,L3/4、L4/5、L5/S1均突出者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之间;③经X光、CT或MRI检查确诊;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巨大椎间盘突出或伴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或出现肌力明显下降等具有手术指征者。②严重骨质疏松及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或肝肾等疾病危及生命以及意识不清者。③合并严重感染。④妇女妊娠期。⑤腰椎结核、肿瘤患者。⑥合并腰椎滑脱或椎体压缩性骨折及伴严重椎管狭窄或有较大的骨赘等。⑦有椎间盘突出但临床症状不明显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以经筋手法为主,配合经筋针刺、拔罐等三联疗法。
2.1.1 经筋手法   手法原则:松筋解结、疏通气血、降低内压、拉宽间隙、解除粘连、回纳髓核。
第一步:足太阳经筋手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采用肘关节之尖(鹰嘴)、钝(肱骨内髁)、硬(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四个部位从患者的足底涌泉穴起按,顺着足太阳经筋线从足到头方向进行全线按、揉、点、推、弹拔等松筋理筋,重点推按足跟筋结、踹外筋结(腓肠肌)、腘内筋结(腘绳肌)、大腿后筋结(股二头肌)、臀部筋结(臀大肌)、髀后筋结(髂肋肌)、华佗夹脊筋结(骶棘肌、腰三横突点、腰4、5或腰5骶1之间的棘突旁)等筋结病灶点,使足太阳经筋全线松解为佳。第二步:足少阳经筋手法:患者取侧卧位,双膝间垫一小枕,医者用肘部尖、钝、硬、软四个部位顺着足少阳经筋从足到头方向进行全线松筋理筋,重点松解足次趾筋结(踇长伸肌)、腓侧筋结(腓骨长肌、腓神经)、膝外筋结(股四头外侧肌)、伏兔筋结(二半膜肌、缝匠肌)、髀上筋结(髂筋束、阔筋膜张肌)、尻筋结(梨状肌)等筋结病灶点;配合侧板复位法。左右各一次。第三步:足阳明经筋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肘部及拇指指腹从顺着足阳明经筋从足到头方向全线松筋理筋。重点松解足背筋结(中三趾)、髀内筋结(股四头内侧肌)、气冲筋结(腹股沟股神经、股动脉点)、腹后筋结(腰大肌)等病灶点,点按股动脉时以有热气向下肢冲击为佳。最后以直腿抬高加强手法和“4字征”强化手法结束。
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2.1.2 经筋针刺与拔罐   经筋手法的基础上,采用经筋针刺法。针刺原则:以灶为腧,固灶行针,快进快出,减压消肿,行气止痛。具体针法:采用2.53寸毫针,选取突出部位的棘突旁压痛点、尻点、伏兔点、腘点、腓点、踇点等筋结病灶进针,快进快出,以有针感传电到足底为佳。针后加拔火罐即可。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加针灸治疗)
2.2.1 传统手法 操作步骤:①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医者站其旁,双手掌或单手掌反复揉腰骶部和两臀部数遍。②双拇指或肘尖,按揉腰骶部5条线(督脉和足太阳经一、二侧线,督脉以按压椎间隙为主)35遍;点按肾俞、志室、腰阳关、大肠俞、腰眼、八髎、阿是穴。③拇指或肘尖按揉理顺臀上皮神经路线和梨状肌投影处的酸痛点,反复施术35遍;点按环跳、秩边穴。④拿揉下肢后侧35遍。⑤肘尖按揉理顺大腿后侧足太阳经路线;重点按揉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涌泉。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2 传统针法    取穴:肾俞、大肠俞、八髎、华佗夹脊等。下肢放射痛偏于正中、膀胱经者,取秩边、殷门、承山、昆仑、足临泣等;下肢放射痛偏于后外侧胆经者,取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太冲等。采用补泻兼施手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临床疗效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腰部活动正常,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腰部活动明显改善,能坚持工作;有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腰部活动改善,可做轻便工作;无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
3.2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9-25 16:47 编辑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范畴,病位在脊柱,病体在坐骨神经,其循行分布与足三阳经筋关系密切,当属“经筋”病症。在生理上看,《灵枢·经筋》所描述的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足阳明经筋与现代的坐骨神经、腓神经、股神经的循行走向和生理功能十分相似。从临床表现上,十二经筋的病候多表现为该经筋循行所处的筋肉疼痛及运动障碍。据《灵枢·经筋》足太阳经筋的病候“足小趾掣强,脚跟肿痛,骨节挛急……”及足少阳经筋的病候“足第四趾掣强,牵引膝外侧转筋,膝不能屈伸,窝筋急……”以及足阳明经筋的病候“其病足中趾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腹筋急……”等足三阳经筋病候记载,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也极为相拟。从脊柱的生物力学看,脊柱力平衡失调与脊柱周的动力肌有关,肌筋的失衡导致脊内外压失衡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
壮医经筋疗法是以古典十二经筋理论指导,根据壮族民间“顺藤摸瓜、顺筋摸结”经验进行“经筋查灶”。治疗上提出“骨病治筋”新说,采用壮医经筋手法主,配合经筋针刺、拔罐等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壮医经筋手法达到松筋解结、疏通气血、降低内压、拉宽间隙,解除粘连,回纳髓核;经筋针刺法,以灶为腧,固灶行针,快进快除,减压消肿,行气止痛;拔罐又能活血祛瘀,促进新陈代谢,所以该法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综合运用壮医“手法+针刺+拨罐”三联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松筋解结治疗,具有较好的行气活血,疏通两路,降低内压,减少致痛物质产生,恢复脊柱力学平衡,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共达“松-顺-动-通”的理想功效。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法加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15:19 , Processed in 0.225607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