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9|回复: 1

眼针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4-9-27 15: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9-27 17:25 编辑

[摘要」目的:观察眼针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眼针配合运动针法治疗。以Brunnstrom六阶段评佑法和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作为观察指标,观察偏瘫和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偏瘫上下肢功能达到Ⅳ期及以上者均明显增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 P <0.01);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治疗组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眼针配合运动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3级肌力以下患者Brunnstrom分级和Barthe1指数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针灸疗法;眼针;运动针法
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3级以下者进人后遗症期功能恢复较为困难。近年来,笔者对肌力3级以下者,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眼针配合运动针法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医院脑病中心住院患者,共70例。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5~75岁,平均(64.7土7.3)岁;病程平均3.5月。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7~75岁,平均(66.1士5.9)岁;病程平均3.3月。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相关标准。
1.3纳入标准   CTMRI证实主要病变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年龄≤75;病程在16;一侧偏瘫,肌力<3,Brurmstrom六阶段偏瘫评估<;神清,生命体征平稳,能配合检查和治疗。
1.4排除标准  偏瘫肢体肌张力明显增加,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有较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如生命体征不稳定、严重精神障碍及痴呆、帕金森氏病、关节病变等;眼部有明显感染性炎症者。
2治疗方法
2组均辨证使用中药汤剂和中成药,配合康复训练,并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和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对症和基础治疗,禁用营养神经药。
2.1对照组   常规针刺治疗。取穴:患侧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平补平泻,得气为度。每天1,周日除外。治疗3周为1疗程,共计18次。
2.2治疗组   先做眼针,取患肢侧上焦区、下焦区,定位及操作方法参照文献。先以左手指压住眼球,右手持针迅速自眼眶缘外0.5cm处刺入穴位,深达眼眶骨膜为度。每隔5分钟均匀上下刮擦针柄运针1,每次1分钟,留针25分钟。留针期间配合运动针法,即令患者主动活动患肢,包括上抬、平移和屈伸等;如仍不能活动或活动幅度很小,加用针刺患肢侧穴位以令其反射性活动。上肢取内关、极泉下2寸、尺泽;下肢取三阴交、委中、涌泉、隐白、太冲。下肢穴位每次取3个即可,涌泉、隐白、太冲为直刺,提插或捻转强刺激。余穴针刺方法参照石氏醒脑开窍法:内关直刺0.51.0,提插捻转泻法;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11.5,提插补法;极泉下2寸提插泻法;尺泽提插泻法;委中直腿抬高取穴,11.5,提插泻法。每穴均以患侧手或下肢抽动3次为度,皆不留针。除上述间、直接主动运动外,医生还要多次活动患者患肢,即让患者行被动运动。留针结束后拔出眼针,再行常规针刺治疗,同对照组。需注意的是眼针出针要缓慢,并需久按针孔,防止出血。疗程同上。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   Brunnstrom六阶段评估法评估偏瘫,以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活动能力。Brunnstrom六阶段评估:I驰缓、无反射;共同动作或其成分的出现,开始出现痉挛;可随意引起共同动作或它们的一些成分,痉挛达顶点;脱离基本的共同动作,痉挛开始减弱;V开始有分离的活动,痉挛明显减弱;VI共同动作大致正常,痉挛轻微。
3.2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4治疗结果
4.1   2组治疗前后偏瘫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比较。2组治疗后偏瘫上、下肢Brunstrom分期均显著改善,治疗后偏瘫上肢由小于期达到期及以上者治疗组为44.44%(P<0.01),对照组为17.65%(P<0.05);偏瘫下肢功能达到期及以上者治疗组为61.11%(P<0.01),对照组为32.35%(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4. 2    2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后2Bar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4-9-27 15: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5讨论
      眼针是著名针灸专家彭静山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创制的,实践表明某些偏瘫患者存在眼针敏感现象。在无患肢明显痉挛情况下,针刺时让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具有较好的即刻改善瘫痪功能的效应。朱凤山等报道患肢最高抬举度可达75cm。但也有没有反应的,尤其是肌力小于3级者。笔者发现加用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法和经验用穴涌泉、隐白、太冲强刺激后,多数患肢可反射性地抬举或回缩,起到了间接主动运动的作用,是对运动针法的扩展应用,更加促进发挥了眼针的优势,而且经过反复多次治疗后,最终可达到明显的累积效应,在患者能较好自主活动患肢后即可不需再做强刺激。
      眼针配合运动针法不仅可以促进肌力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激发患肢残存功能,增加肢体协调性,向正常模式转变,这与现代康复医学中利用感觉输人、联合反应、协同运动等诱发肢体主动运动、促进脑功能重塑及代偿是相一致的。由本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治疗组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提示患者的自理能力增强,肢体功能障碍及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减轻。
      上焦区位于目外毗,为手足少阳经脉及经筋所过;下焦区位于目内毗,是阴跷、阳跷、足太阳经会合处,心经支者也合于目内毗,手太阳经两支脉则分别到达目内外毗。因此眼针上下焦区配合运动针法,可激发阳气,调畅跷脉,疏通气血,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除委中外,内关、极泉下、尺泽、三阴交、涌泉、隐白、太冲皆为阴经穴位,位于大神经干或肢体末梢部位,针刺刺激量大,神经感传强,故可加强眼针激发经气、触发运动的作用,也体现了“阴中求阳”的针刺治则。有报道指出眼针可增加脑血流量及流速,改善脑供血,故笔者推测眼针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机理与脑内血流动力学改善有关。
      综上,对于脑梗死偏瘫肌力在3级以上的患者常规针灸作用比较肯定,而对于肌力3级以下的患者如常规针灸疗效不佳者,可配合眼针运动疗法,它的优势在于可即刻改善运动功能,且疗效有累积效应,以达到稳步改善生活能力的作用,而且取穴少、操作简便、安全、疗程短,适合临床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04:12 , Processed in 0.28431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