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采用壮医经筋疗法(即经筋推拿手法+壮医火针+拔火罐)治疗46例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患者,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者28例,显效者10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3例,有效率93.5%。结论: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疗效好,安全性高。关键词: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壮医经筋疗法;诊治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一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综合征,至20世纪80年代才被命名。本病临床比较常见,但经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梨状肌综合征”,所以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本病属祖国传统医学“腰腿痛”范畴,笔者应用壮医经筋疗法诊治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46例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病人均于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推拿科门诊就诊,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28一56岁,平40岁;病程2周一3年;发病部位左侧26例,右侧19例,双侧1例;急性扭伤者8例,慢性劳损者28例,受风寒湿侵袭10例;来院前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12例,梨状肌综合征者14例,急性腰扭伤者5例。1.2诊断要点患者多有臀部外伤、不正确的手法推拿或感受风寒湿毒邪史。病程长时可呈反复发作。常发于一侧下肢,临床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在于,多表现为干性坐骨神经痛症状。开始表现为臀部钝痛、酸胀、沉重或烧灼感,有时也可表现为剧烈刺痛或辣痛。疼痛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放射,有些可达到足部。部分患者行走时可使疼痛加剧,甚至出现间歇性跛行。体格检查可发现在臀部坐骨神经出口处,即坐骨结节与大粗隆连线的中、内1 /3上方约2.5~4cm处(相当于中医环跳穴),局部扪及痛性结节或痉挛的肌筋,有明显压痛,且疼痛向坐骨神经干起行反向放射。腰椎棘突旁多无压痛。下肢旋转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一般不典型。壮医经筋摸结,可在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触及椭圆形筋结或条索状硬结,压痛明显,并向下肢放射。1.3治疗方法 壮医经筋疗法以手法松筋解结,火针减压止痛,拔罐排毒为治则。操作方法:第一步,壮医经筋推拿手法:医者先用滚、点、按、揉、推、弹拨、捏拿等分筋理筋手法从足部到腰部进行全面松筋,使腰腿部肌筋充分放松发热,重点在患侧坐骨神经盆腔出口、臀大肌、臀中肌、腰三角肌筋、腰侧位深筋、梨状肌等采用肘关节之尖(鹰嘴)、钝(肱骨内髁)、硬(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四个部位顺着病变部位进行弹拨松筋解结。最后再沿垂直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压痛点方向平推1 min,然后在痛点弹拨分筋,手法由轻到重,以放射到下肢足背为佳。第二步,壮医火针法:采取火针配合拔火罐治疗。操作方法: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采用3一4寸毫针,将针尖在酒精灯上烧红至发白,迅速刺入选定的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筋结处,速进疾出,不留针,施术要稳、快、准,垂直刺入,避免针具弯折灼伤皮肤。一般根据筋结大小针刺1一3针。每针间隔约1 cm 。第三步,用玻璃罐在针刺部位上施拔火罐法,留罐约10 min。以上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1.4疗效标准痊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土作;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但劳累及阴雨天有疼痛或不适感;有效:疼痛症状有所改善,但有坐骨神经干疼痛性症状;无效:经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者。2结果经两个疗程治疗后,46例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患者中,治愈者28例,显效者10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3例,有效率93.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