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6-25 14:31 编辑
【摘要]综述浮针疗法治疗痛证临床应用进展。本文收集整理1996-2007年间浮针疗法治疗各种软组织痛的临床应用报告及临床治疗效果,并与常用的体针、西药等方法比较。得出浮针疗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颈、肩、腰等部位软组织病痛及关节炎和内脏病痛,有确切疗效。【关键词】浮针疗法;软组织损伤;疼痛;体会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针具在局限性病痛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因其针刺有别于传统针刺方法,不深入肌层,只在皮下,象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取名为“浮针”。该疗法于1996年由符仲华先生发明,2002年8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它是在传统的针刺、阿是穴和腕踝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浮针最先运用于网球肘,经10余年的临床探索其适应症不断扩充,主要运用于治疗“局限性而非系统性,功能性而非结构性”的疼痛病症。病种涉及到软组织伤痛、慢性内脏疼痛、神经病痛和部分非疼痛性疾病,如临床常见病种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膝关节炎、胆囊炎、胆石症、泌尿道结石、痛经、慢性咳嗽等。 浮针疗法具有简(操作简单)、便(所需设备少,方便携带)、廉(费用较低廉)、验(疗效快捷、确切)、广(适应症广泛)、安(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临床特点,正逐渐被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和患者接受。本文综述1996-2007年间浮针疗法治疗各种软组织痛的临床应用报告及笔者对该疗法作用机理的体会,如下:1浮针疗法在痛证的临床应用1. 1四肢软组织伤痛 段氏等采用浮针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50例,方法:取臀部的梨状肌痛点6~8 cm处为针刺点,以15°-25°沿皮快速刺入皮下,然后行扫散手法,操作10~20mi n,留针24 h,7次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50例患者治愈3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吴氏等用浮针治疗60例网球肘患者,方法:取前臂或上臂距痛点6~20 c m处为针刺点,以15°沿皮快速刺入皮下,然后行扫散手法,操作5~20m i n,留针24h,5次为1疗程,间隔3~5日。治疗1 ~2疗程后:6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利氏等用浮针治疗56例髌腱损伤的运动员。患者仰卧,患膝伸直,取髌骨上缘距痛点5~6 c m为进针点,快速进针后,将针尖退到皮下浅筋膜层,针体沿髌尖病痛方向缓缓推入,然后便针体做扇形摆动,持续5~l0m i n,取出针芯,胶布固定软套管留针24h,隔日1次,6次一疗程。治疗结果:第1次进针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明显的有48例,占85. 7%,最后痊愈6例,显效4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6% 。1. 2腰部软组织伤痛 周氏等用浮针治疗50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以突出节段两侧距椎间隙或痛点6~8 c m处为进针点,针体与皮肤呈15°-25°,快速刺入皮下,将针平行推进到突出节段附近,然后手握针柄向左右作扇形运动数次,直至疼痛缓解或减轻,留针8~24 h。治疗结果:显效44例(88%),有效4例(8%),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李氏等将86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43例)和传统针刺组(43例)。浮针组取最痛点左或右2~3寸处为进针点,针尖对准痛点,快速平刺进针,视天气情况留针12~48h,3次(6天)1疗程。传统针刺组取手部奇穴腰痛点;腰骶部中线疼痛配刺人中穴;腰骶部两旁疼痛,配刺扭伤穴;痛在腰脊柱外侧连及臀部及下肢,配刺手部后溪穴,进针后施以中强度刺激量,得气后留针30~50mi n,每l0m i n行针1次,每天1次,6次1疗程。1疗程后,浮针组治愈40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93%;针刺组治愈31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72. 1%。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