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浮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 0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 根据1994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标准》①腰部酸痛或胀痛,休息时减轻、劳累时加重,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长久弯腰和在不良工作环境时加重;②晨间痛,轻者晨起时腰酸、腰痛明显,经活动后缓解,数小时后症状显著减轻;③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④X线或CT、MRI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患。1.3排除标准 患隐性脊柱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椎弓根崩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其他脊柱病变者。1.4剔除标准 合并肝肾及心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因各种情况自动放弃或不能配合治疗、观察及检查无法判断疗效者。2治疗方法2. 1治疗组 患者取坐位,在腰痛局部找准压痛点及距痛点周围6~8 cm处确定进针点,并做记号,医者手指及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采用一次性浮针针具,与皮肤呈15°一25°角快速刺入皮下,提起针尖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向痛点方向推进平刺,深度为25~35 cm之间,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针体做扇形运动,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医者手感松软易进,患者应无酸、胀、痛感,当痛点消失或明显减轻时,抽出针芯,留置软管,用医用胶布固定,于8 ~24 h内拨出,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22对照组 取穴:以阿是穴为主配合腰部夹脊、命门、肾俞、大肠俞。方法:患者取卧位,医者用1.5寸毫针刺入穴位施捻转补泻法得气后,加G 6805一II型电麻仪,用连续波频率130~ 180次/min,强度以患者感受适宜为度,留针20~30 m in。每日一次,3次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和功能评定标准》制订疗效标准、患者的腰部疼痛指数和评估干预效果。32疗效评定方法 (1)患者疼痛改善情况:评估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腰部疼痛指数,采用数字定级法,0一10代表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1一9数字分别代表疼痛程度由轻至重。( 2)评估干预效果:显著好转:腰酸、腰痛消失,无晨间痛,可以从事普通工作及家务劳动;好转:腰酸、腰痛及晨间痛明显减轻,或其中1项症状消失;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3.3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变化比较,结果可见,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疼痛指数均显著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 .01), 2组疼痛指数下降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