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3|回复: 1

基于“观眼识病”的中医眼针疗法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4-9-30 16: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9-30 16:24 编辑

       [摘要]中医眼针疗法是已故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眼睛与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密切联系,所以它能反映出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因此,通过针刺眼穴可以调理脏腑经络之功能失调。眼针疗法是以观眼识病为基础的,脉络的部位、形态及颜色是观眼识病的要点,各脏腑在眼睛上都有相对应的区域,应用眼针取穴针刺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
   〔关键词〕观眼识病;眼针;针灸疗法
中医眼针疗法是已故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在总结多年行医之针灸秘验,并经过潜心研究《黄帝内经》和《证治准绳》中有关眼目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关系的基础理论和后汉名医华佗的“观眼识病”学术思想基础上而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
1观眼识病及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目部五脏分属”之说。《灵枢 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可见,眼目是需要五脏六腑之精气的濡养,才能正常地发挥其“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的作用。如“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于是便有“目者心之使”之说。而“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若肺气不调,则有“气脱者,目不明”之证。“脾主清阳之气得升,目窍通利。”可见, “清阳出上窍”对于眼目清明之重要。而作为先天之本的肾精亏损,则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目无所见”之优。因此,眼目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二者之间便是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的。正如《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经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睛。“《素问 五脏生成》云:“诸脉皆属于目。”正是因为眼睛与脏腑经络之间存在着这种密切联系,所以它能反映出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这便为“观眼识病”及“眼针疗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眼部分区
根据中医目诊的基本理论——“八廓学说”,用后天八卦将眼睛分为8区,其中每个区域代表一个卦位,再配以脏腑,同时根据各区内白睛上的脉络变化,用以“观眼识病”,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病情辨证取穴。
划分区域时,人仰卧,头向北,足向南。两目向前平视,经瞳孔中心做一水平线,并延伸过目内、外眦,再经瞳孔中心做该水平线之垂直线,并延伸过上、下眼眶。于是将眼区分为4个象限。再将每一个象限分成两个相等区,即成8个象限,区域相等,此8个相等区就是8个经区。左眼的西北方恰当乾卦,正北为坎,东北为良,正东为震,东南为翼,正南为离,西南为坤,正西为兑。与脏腑的关系,乾属金,肺与大肠属金;金生水,坎为水,肾、膀胱属水;水生木,正东方肝、胆属木;木生火,正南方心、小肠属火;火生土,西南方坤为地,脾、胃属土。东北良为山,山为高峰,划为上焦;东南粪为风,划为中焦;正西兑为泽,划为下焦。又因“左目属阳,阳道顺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顺行。右目属阴,阴道逆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逆行。”因此左眼8个区域序列为顺时针方向,右眼8个区域序列为逆时针方向,左右对称。
      3“观眼识病”之要点举例
      3.1观察白睛脉络的部位   观察白睛中脉络所在部位之目的是确定病位。观察眼部8区中白睛脉络形态、颜色等的变化所在的部位,并结合眼部8个区域所配属的不同脏腑经络,可以简便快捷地确定病位,从而为尽快解决病人疾患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某些疾病涉及多经多脏,既分不清病属具体何经,又无法准确地划分病位,尽管是多经发病,也必须有所侧重,诊断时既要全面照顾,又要重点突出。
      3.2观察白睛脉络的形态   若脉络发出后,多有迂曲或充盈饱满,呈曲张或怒张状态,多属于瘀血证或病情较急重,如急性肺炎等;若延伸的脉络在中间或某一部位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的瘀点分开,标志该部器官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等,可见于脉管炎等;若脉络发出后,纤细而长,从一个经区延伸到其他经区,多表示病情的发展方向及疾病的范围,说明该部位的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如腰间盘突出症!痛经等;若脉络根部粗大,向外逐渐变细,多属于顽固性、慢性疾病,如冠心病,慢性肾炎等;若白睛上的脉络从主干发出很多分支,标志着病情不稳定,容易变化或扩散,如某些炎症的扩散等;若在脉络的末端有一黑点,好像草叶末端的露珠一样,为癖血的表现,儿童多为虫疾;若在脉络上出现稍大的黑圈,不仅标志着瘀血,而且提示有肿块出现;若脉络延伸进人黑睛,或穿过黑睛,俗称赤脉贯瞳,其中仅有一条赤脉者为病轻,23条赤脉者为病重,又以脉络不穿过瞳神者为病缓,穿过瞳神者为病急,如淋巴系统疾病可见到这种现象;若发出的脉络表浅、明显,多在球结膜上,好像田地里的垄台一样,高出眼球表面,多属于六腑疾病,如尿路感染等;若脉络多而纤细、纵横交错,形成模糊一片,则多见于肝胆区,为肝气郁结的表现,
      3.3观察白睛脉络的颜色   若白睛脉络紫红为热盛;若脉络深红为热病且病势加重;若脉络鲜红多为新病、急病、热病,表明病势正在发展;若脉络红中带黑主热病人里,热炽血滞;若脉络红中带黄,说明胃气渐生,为病势减轻的现象;若脉络淡黄为疾病将愈;若脉络浅淡,为气血不足或气血凝滞,属于虚证或寒证;若脉络暗灰属于陈旧病灶,主要由于疾病重、损害大,脉络变化后不易复原;若脉络由灰暗转为淡红,为旧病复发的表象。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16: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4眼针取穴操作
     4.1眼针针具及眼穴位置的确定   眼针是一种特制的针具,以长15mm30~34号,即0.5寸的不锈钢针具为宜。眼穴的位置均在眼眶缘内及眼眶和眼球之间或距离眼眶内缘2mm以内的眼眶上。1区肺、大肠,2区肾、膀胱,3区上焦,4区肝、胆,5区中焦,6区心、小肠,7区脾、胃,8区下焦。共计13个眼穴。取穴时以瞳孔为中心,将眼周分360°,目内毗为0°,目外毗为180°,每个眼穴都有一定的范围,眶内直刺时,针体刺在穴位点上,眶外横刺时,针体刺在该穴位所在范围的眶缘上。针尖刺人真皮,到达皮下组织即可,直刺不可超过10mm。留针以10min为宜,出针后紧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4.2各区域眼针取穴操作
      4.2.1肺区眼针取穴在瞳孔内上方,相当于22.5°一45°之间眼眶内缘的中点取穴。眶内直刺: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按眼球向外下方,医生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的穴位直刺5分,不提插、不捻转。眶外横刺:在眶内缘上2mm内,穴位的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刺人3一5分,到达皮下组织。
      4.2.2大肠区眼针取穴   在瞳孔内上方,相当于45°一67.5°之间眼眶内缘的中点取穴。眶内直刺: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按眼球向外下方,医生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的穴位直刺5分,不提插、不捻转。眶外横刺:在眶内缘上2mm内,穴位的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刺人3一5分,到达皮下组织。
      4.2.3肾区眼针取穴在瞳孔上方偏内侧,相当于67.5°一90°之间眼眶内缘的中点取穴。眶内直刺: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按眼球向下方,医生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的穴位直刺5分,不提插、不捻转。眶外横刺:在眶内缘上2~内,穴位的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刺人3一5分,到达皮下组织。
     4.2.4膀胱区眼针取穴   在瞳孔上方偏外侧,相当于90°一112.5°之间眼眶内缘的中点取穴。眶内直刺: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按眼球向下方,医生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的穴位直刺5分,不提插、不捻转。眶外横刺:在眶内缘上2~内,穴位的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刺人3一5分,到达皮下组织。
      4.2.5上焦区眼针取穴在瞳孔外上方,相当于112.5°一157.5°之间眼眶内缘的中点取穴。眶内直刺: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按眼球向内下方,医生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的穴位直刺5分,不提插、不捻转。眶外横刺:在眶内缘上2~内,穴位的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刺人3一5分,到达皮下组织。
      4.2.6肝区眼针取穴   在瞳孔外侧偏上,相当于157.5°一180°之间眼眶内缘的中点取穴。眶内直刺: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按眼球推向目内眦侧,医生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的穴位以45°角向内后方直刺5分,不提插、不捻转。眶外横刺:在眶内缘上2mm内,穴位的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刺人3一5分,到达皮下组织。
      4.2.7胆区眼针取穴   在瞳孔外侧偏下,相当于180°一202.5°之间眼眶内缘的中点取穴。眶内直刺: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按眼球推向目内眦侧,医生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的穴位以45°角向内后方直刺5分,不提插、不捻转。眶外横刺:在眶内缘上2~内,穴位的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刺人3一5分,到达皮下组织。
     4.2.8中焦区眼针取穴   在瞳孔外下方,相当于202.5°一247.5°之间眼眶内缘的中点取穴。眶内直刺: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按眼球推向内上方,医生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的穴位直刺5分,不提插、不捻转。眶外横刺:在眶内缘上2~内,穴位的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刺人3一5分,到达皮下组织。
     4.2.9心区眼针取穴   在瞳孔下方偏外侧,相当于247.5°一270°之间眼眶内缘的中点取穴。眶内直刺: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按眼球推向上方,医生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的穴位直刺5分,不提插、不捻转。眶外横刺:在眶内缘上2mm内,穴位的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刺人3一5分,到达皮下组织。
     4.2.10小肠区眼针取穴    在瞳孔下方偏内侧,相当于270°一292.5°之间眼眶内缘的中点取穴。眶内直刺: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按眼球推向上方,医生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的穴位直刺5分,不提插、不捻转。眶外横刺:在眶内缘上2~内,穴位的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刺入3一5分,到达皮下组织。
     4.2.11脾区眼针取穴在瞳孔内下方,相当于292.5°一315°之间眼眶内缘的中点取穴。眶内直刺: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按眼球推向外上方,医生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的穴位直刺5分,不提插、不捻转。眶外横刺:在眶内缘上2~内,穴位的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刺人3一5分,到达皮下组织。
      4.2.12胃区眼针取穴    在瞳孔内下方,相当于315°一337.5°之间眼眶内缘的中点取穴。眶内直刺: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按眼球推向外上方,医生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的穴位直刺5分,不提插、不捻转。眶外横刺:在眶内缘上2mm内,穴位的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刺人3一5分,到达皮下组织。
      4.2.13下焦区眼针取穴    在瞳孔内侧,目内眦边,相当于337.5°一22.5°之间眼眶内缘的中点取穴。眶内直刺: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按眼球推向目外眦侧,医生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的穴位直刺5分,不提插、不捻转。眶外横刺:在眶内缘上2mm内,穴位的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刺人3一5分,到达皮下组织。
     5小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眼目与脏腑经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正因如此,司眼目变化之外便可以揣脏腑经络变化之内。而眼针疗法更是为“观眼识病”划上了完满的句号,由此“观眼”不仅可以“识病”,而且还可以“治病”。自眼针问世后,以其用针小、取穴少!、针刺浅、手法轻、操作简便、见效快等特点迅速普及全国乃至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眼针与体针一样,适应症广泛,对于内、外、妇、儿等各科50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对30多种疾病有明显疗效,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当然,客观地讲,眼针取穴操作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如留针、起针的问题,手法问题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12 07:38 , Processed in 0.30954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