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8-13 14:32 编辑
摘要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康复训练。经2周治疗后,观察简式Fugl-Meyer法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部疼痛评分(VAS及临床疗效,从而观察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疼痛均有所缓解,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肩手综合征 浮针疗法 康复训练近年来,笔者运用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der-hand syndrome,SHS)30例,并设单纯康复训练组3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选择针灸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3岁;脑梗死20例,脑出血10例;平均病程42d。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岁;脑梗死21例,脑出血9例;平均病程40d。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 ,具有可比性。1.2纳入及排除标推 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以及《神经康复学》的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早期:肩部疼痛,手指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肿胀,血管运动性改变,手指呈伸直位,屈曲受限,被动运动可有剧痛;中期:手的自发痛和手的肿胀消失,皮肤与手的小肌肉可明泉萎缩或挛缩,手指活动不因肿胀消退而改善;晚期:手部呈全部挛缩,皮肤与肌肉明显萎缩。纳入标准:符合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中期的诊断。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如晚期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等)。(2)虽符合诊断标准但有下列情况者:血压>180/100mmHg者;有肺部感染体温升高者;对浮针产生晕针现象者;长期服用(接受)其他药物(治法)及采取综合治疗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2治疗方法2.1治疗组2.1.1浮针疗法 根据肌筋膜触发点的位置,选取2-3个点进行浮针治疗,每个点浮针扫散2min,频率100次/min,浮针软管留5-8h。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治疗1-2个疗程。2.1.2康复训练 (1)良肢位的摆放并使腕关节保持轻度背伸位;(2)使肩关节旋外并稍向外侧分离牵引且沿上肢长轴向肩关节方向做轻柔的挤压;(3)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关节无痛范围内的轻柔被动运动或辅助主动运动;(4)先以10℃左右冷水浸泡5min,再用40℃左右温水浸泡l 0min,交替浸泡,每次30min,每日2次;(5)向心性缠绕法:用直径1-2mm的线从1个手指的远端向近端细密缠绕,到手指根部后立即松开。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治疗2个疗程。2.2对照组 行康复训练,方法、疗程同治疗组。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 (1)肩手部疼痛的变化: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变化情况。(2)采用简易Fugl-Meyer法评定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3.2疗效标准 参照《神经康复学》,根据临床症状及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评定。显效:浮肿、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有效:浮肿基本消失,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症状及关节活动范围无改善。3.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均数±标准差,采用多样本均数比较及两两比较,进行相关分析等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均以P0.05 ) ;经相应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