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0|回复: 1

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发表于 2014-10-9 15: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0-9 15:46 编辑

     摘要: 目的 观察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 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灸治疗,每日治疗 1 次,2 周为 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观察 2 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P001) ,但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75%,对照组为 85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结论 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较佳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
    关键词: 腕踝针; 温针灸; 肩关节周围炎; 临床观察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部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本病好发于30 ~ 60 岁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以肩部疼痛、僵硬、夜间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于 2011 年3 月至 2013 年 5 月采用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 40 例,并与单纯温针灸治疗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中医医院针灸科,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治疗组中男 17 例,女 23 例; 平均年龄( 50.10 ± 6.80) 岁; 平均病程( 14.50 ± 9.51) d。对照组中男 14例,女 26 例; 平均年龄( 49.90±7.24) 岁; 平均病程( 14.63±8.99) d。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标准。1) 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所致; 2) 好发年龄在 50 岁左右,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 肩关节周围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4) 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5) X 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纳入标准
年龄在 30~60 岁,性别不限,2 周内未接受药物及相关治疗,并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
      14 排除标准
      1) 对针刺反应过度敏感者; 2)合并肩部脱位或骨折未愈合者;3) 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及采取综合治疗者; 4) 合并严重心血管、脑血管、肾脏病及恶性肿瘤患者或精神病患者; 5) 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温针灸治疗     取穴以肩髃、肩髎、肩贞、外关、阿是穴为主。患者取健侧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 038 mm × 750 mm 毫针快速进针,待针刺得气后,留针 10 min 后再施用温针灸,采用长约 2cm的清艾条,插在针柄上,在近皮肤端点燃至艾条完全燃尽,期间如过烫,可采用纸片隔热。
      212 腕踝针治疗   选取患侧上 4 和上 5 穴,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 03 mm × 500 mm 毫针与皮肤呈30°角,针尖向上,快速进入皮下,针体贴近皮肤表面,针体沿皮下表层刺入一定深度,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若患者有痠、麻、胀、沉感,说明针体深入筋膜下层,进针过深,需调针至皮下浅表层。针刺深度约为 15 寸。在温针灸的同时,进行腕踝针治疗,针刺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每周治疗 6 次,2 周为 1个疗程,1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22 对照组
      对照组单纯采用温针灸治疗,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3 观察方法
      肩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定参照美国 Michael Reese 医疗中心的评分标准。
     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5 结果
      51 疗效标准
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标准。治愈: 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显效: 肩部疼痛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明显改善。好转: 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未愈: 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52   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比较
结果可知,2 组治疗前肩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2组治疗后 肩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均明显升高( P<0.01) ,表明 2 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肩关节运动功能,但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P<0 .05) 。
       53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可见,2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6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又称“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多由风、寒、湿侵袭人体,经脉痹阻,营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病是一种肩关节周围组织退行性改变的疾病,在风寒侵袭、扭伤、慢性劳损等外因的作用下,导致肩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组织产生的一种范围较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并逐渐形成粘连而引起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活动障碍。临床以肩部疼痛、僵硬、夜间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腕踝针是一种皮下留针法,具有良好的即时止痛效果,往往能够立竿见影,腕踝针主要刺激的部位为皮下浅表层,现代解剖发现,皮下浅表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富集带区,含有较多的组织体的气化物质,是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感受器,传导兴奋高效、快捷,因此镇痛疗效显著。《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而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说明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生与寒气侵袭导致血脉不通有关,治疗当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为主。温针灸是针刺和艾灸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针刺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艾灸具有温通经络、祛湿除寒的作用,可以使凝滞经脉得以温通舒畅。现代研究发现,温针灸能够扩张患处血管和淋巴管,加快血液循环,抑制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同时能加速炎症渗出物的吸收,达到松解粘连、消除炎症之功,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本临床观察中,腕踝针疗法和温针灸配合应用,腕踝针的即时止痛与温针灸的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作用相结合,达到了协同作用,相得益彰,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因此,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值得临床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09:22 , Processed in 0.14212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