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7|回复: 1

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4-10-18 15: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10-18 15:25 编辑

【摘要】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51 例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 对照组 51 例以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2 组均 10 d 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 组治疗前后即刻症状评分、长期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80%,对照组总有效率 82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 组治疗后即刻症状评分、长期症状评分均降低( P 005) ,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医疗法; 正骨手法; 骨牵引复位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 亦称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由于现代生活工作方式改变,发病年龄日趋低龄化。2010 -08—2013 -01,我们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 CSA 51 例,并与颈夹脊穴针刺治疗 51 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全部 102 例均为针推科患者,门诊68 例,住院 3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51 例,男 31 例,女 20 ; 年龄 23 61 岁,平均( 374 ±1125) ; 病程 1 个月 10 年,平均 ( 1083 ± 1078) 个月。对照组 51 例,男 27 例,女 24 ; 年龄 25 62 岁,平均( 363 ± 11. 64) ; 病程 20 d 9 年,平均( 957 ±1162) 个月。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 2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
122 排除标准 ①局部皮肤过敏或破损、感染者; ②合并有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患者; ③梅尼埃病引起的内耳眩晕症者;④颈椎有骨折、脱位及脊柱结核、肿瘤等; ⑤未能按治疗方案要求完成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评价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1 1 颈椎牵引法坐位或仰卧位,采用枕颌带牵引,患者头前屈 15°左右,牵引力开始为 2 6 kg,逐渐增加,一般不超过 10 kg,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或隔日 1次,每次 30 min
1312 壮医经筋疗法壮医经筋疗法包括壮医经筋推拿手法、针刺疗法及拔火罐三联疗法。隔日治疗 1次。
131. 21 壮医经筋推拿手法    贯彻“以灶( ) 为腧”的取穴施治原则,以“松筋解结”为手法要领。患者坐位,医者立于身后,以拇指指尖、指腹或拇指与其他 4 指合力,按经筋线路进行循、摸、按、切、拿、弹拨等手法进行查灶,寻找压痛点或结节样、条索状等阳性病灶,重点是颈部胸锁乳突肌、颈斜方肌、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臂丛神经点以及大、小菱形肌等肌群的起止点、交叉点。发现阳性病灶后,用拇指结合肘部逐一对病灶点进行揉、按、扌衮、拿、弹拨等理筋手法,力量由浅而深,由轻而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对病灶进行松筋解痉,散结消灶,力求使病灶软化、松解,局部压痛点减轻。对于有颈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可视情况运用扳颈法予以调整。即患者坐位略低头前倾,医者立患者身后,一手掌部托其下颌,另一手大拇指置于定点节段偏歪棘突旁,然后术者上身前倾并用前胸固定患者头部,将患者头部转向棘突偏歪同侧,至最大幅度时,以巧力行快速可控的扭转扳动动作,快速将患者下颌提起,可听到“咯”声,手法告毕。
13122 壮医经筋针刺法 贯彻“以灶( ) 为腧”的取穴原则,以“固灶行针”为针刺要领,对经筋病症的“结灶”进行“消灶解结”,以达到“灶去病消”的治疗目的。方法是: 经手法施治后,对仍疼痛明显的病灶,医者以左手拇指固定,常规消毒后,视病灶深浅,右手持适宜的毫针,在病灶部位快速进针,直达病灶筋结点之基底部,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根据病灶的大小重新调整进针角度,施以一孔多针分别刺及筋结点的前后左右,使气达病所后快速出针。一般一个局部病灶施以 3 5 刺为宜。
13123 拔火罐 针后在针刺处加拔火罐 5 8 min
132 对照组 予颈夹脊穴针刺。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取与症状表现部位相应的第 1 7 颈椎夹脊穴为主穴,配用风池( ) 、大椎、后溪( ) 、曲池( ) 、阿是穴等,辨证取穴。按照常规方法行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
133 疗程  2 组均 10 d 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 ①即刻症状缓解效果: 采用直观模拟标尺法(VAS)。每位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 min 分别进行眩晕、疼痛程度的自我测定。每次测定都让患者在未画过的直线上做疼痛标记,以免患者因比较前后标记而产生主观上的误差。②长期症状缓解效果: 采用 VAS 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1 个疗程后的症状评分。
15 疗效标准   治愈: 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 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 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2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2
21    2 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2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 组即刻症状评分比较结果显示,2 组治疗后30 min 症状评分均降低( P 005) ,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 P 005)
23    2 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2 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降低( P0 05)
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 P 005)
3
CSA 壮医称之为“活邀尹”。壮医筋病学认为,在外感、内伤劳损等因素作用下,颈部筋脉挛缩,肌筋硬结,关节失稳,骨赘形成,导致气血凝滞,两路( 龙路、火路) 不通,局部形成病灶,形成机体恶性刺激来源,继而影响机体功能,发生颈椎病。而现代医学则认为,CSA 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小关节位移、颈部肌肉痉挛或颈椎间盘病变等导致椎体失稳,压迫刺激椎动脉的颅外段或椎动脉周围的颈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的反射性痉挛收缩,使管腔变小、供血减少而导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眩晕、头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因此,CSA 治疗的关键是解除颈部筋脉紧张挛缩和椎动脉的痉挛、压迫,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改善脑部供血。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5: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采用颈椎牵引可通过调节和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解除颈部肌肉痉挛,降低椎间盘压力,拉大狭窄的椎间隙和椎间孔,使椎动脉和椎动脉周围的颈交感神经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解,神经及血管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得以松解。能直接增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扩展椎管及椎间孔的容积,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缓解        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恢复颈椎正常曲度,有效纠正颈椎的内平衡。
    《灵枢·刺节真邪篇》曰“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诸筋者皆属于结”。“ 横络”、“结”即指硬结或条索状物。壮医经筋疗法以《灵枢·经筋》提出的“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的理论为基础,把查灶消灶作为颈椎病的主要诊疗手段,灵活运用推拿、针刺、拔罐 3 种疗法消灶解结。先运用理筋手法松解颈部经筋痉挛,消除肌肉疲劳,调整颈部小关节紊乱,对局部病灶进行手法解结。随后对重点“病灶”及连锁反应的“结灶”采用“固灶行针”法加以针刺治疗,其治疗原则是“针至病所”,即直接针刺松解筋结点病灶点。最后在针刺部位加用拔罐治疗,令结聚的病灶经脉疏通,邪从表解。通过综合应用经筋手法、经筋针刺法、火罐疗法等疗法,可松解消除颈项部筋结“病灶”,舒筋散结,活血通络,解除肌肉组织粘连,纠正经筋痉挛而导致的颈椎小关节紊乱,从而纠正颈椎应力失稳,恢复颈椎动静力性平衡,解除对椎动脉及周围组织、神经的刺激及压迫,消除炎症刺激,改善椎 - 基底动脉的供血,经脉通畅,使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或消除。
      壮医经筋疗法和颈椎牵引 2 种治疗方法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相辅相成,协同作用。两者并用呈叠加作用效应,有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远期疗效稳定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5 04:45 , Processed in 0.19856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