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4|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4-10-18 15: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推拿治疗   经筋疗法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起病突然,常于早晨洗脸、嗽口时发现口眼歪斜、面肌麻痹。其好发于一侧面部,俗称“口眼歪斜”。我们以经筋疗法为主辅以针刺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1例中,男11例,女20例;年龄18一63岁;病程最长的为2年,最短的1天;病程3个月以内者22例,3个月以上者9例;31例均伴有面部发紧,13例伴有偏头痛,7例伴有耳内及乳突区疼痛,1例伴有面部疼痛。
诊断标准:患侧面部板滞、瘫痪,眼睑闭合不全,口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额纹消失,不能完成整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漱口漏水,迎风流泪。
2治疗方法
2.1理筋手法施治:先于患者额部,作揉抹、揉捏的理筋治疗3分钟;后提捏睑板,并作轻柔的轮转性按摩3分钟,令睑板由硬结变柔软;然后术者拇指指腹置于攒竹至眼眶内上角的大皱眉所处的部位,施以切拨的理筋手法2分钟;并将施治手法延向眉心、眼眶上缘、眼眉外梢,对小皱眉肌及颞肌、耳肌,分别施以切按、切拨及切揉的理筋手法施治5分钟;再用拇指尖从目内眦至迎香之间的鼻骨与泪骨间沟,施以切按手法治疗2分钟;对颧肌、提上唇肌、降口角肌等可提捏的小肌,采用提捏捻转手法施治5分钟;对咬肌、二腹肌之二腹,用切按、切拨及提捏捻转手法施治5分钟。最后切按合谷、翳风、太阳、迎香、承浆、颊车等穴结束治疗。每日1,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
2.2对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先行电针治疗,取翳风、合谷、颊车、四白、鱼腰、太阳、迎香、地仓、承浆、下关等穴,G6805治疗仪,连续通电25分钟;后按上述理筋手法施治。每日1,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痊愈为诸症消失,恢复如常;显效为诸症大部分消失,但患者笑时口略歪向健侧;有效为面部仍有不适,笑时口歪明显;无效为经治3个疗程后症状改善不明显。3.2治疗结果:31例中,痊愈20,64.5%;显效6,19.4%;有效4,12.9%;无效1,3.2%。总有效率为96.8%
4典型病例
李某,女,26岁,农民。1999年6月18日初诊。患者1999年6月13日晨起杭头时发现口眼歪料,即在当地中医治疗,因自觉症状加重,于6月18日来诊。经筋检查:右侧睑板、皱眉肌、颞肌、耳肌、提上唇肌、颧肌、咬肌、二腹肌等肌筋均呈结块状,触捏疼痛。诊为“周围性面瘫”。按上述理筋手法施治,经治5次即有明显好转,1个疗程即告痊愈。后又治疗3次以巩固疗效。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5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系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阳明太阳经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经筋病变多以“筋结”为患。通过经筋疗法之理筋手法,作用于躯体结构最庞大的筋肉系统,直接作用于病态之“筋结”,使之从病理性的紧结、气血闭阻状态转为生理性的形态并使气血通畅,从而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瘀的目的。现代研究表明,骨骼肌在经筋系统中的比重很大。而骨骼肌可引导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神经缺损部位,有诱导和促进神经再生功能,并能为再生神经纤维提供良好的营养及代谢环境。用理筋手法“理筋”调整,解除肌筋之挛缩,使挛缩之肌肉周围组织的牵拉、压迫得予解除。同时,对面部骨骼肌的“理筋”按摩,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又使面神经各分支得到充分的刺激而兴奋,促进了神经功能的再生,从而恢复局部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的“生态平衡”,使之最终痊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5-13 03:21 , Processed in 0.97598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