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0-20 16:50 编辑
关键词: 菱形肌损伤; 针刀治疗; 经筋疗法 菱形肌损伤是引起肩背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菱形肌损伤多因长期在肩胛骨外旋位姿势下工作、局部外感风寒湿邪或使肌纤维出现慢性炎症、变性、粘连。此外,因肩扛重物、手持物向前抛掷、举重、搬运重物等,使肩胛骨外旋转,由于力量过大或牵拉过度而致肌纤维撕裂出血、水肿、渗出、肌肉痉挛,也常能导致菱形肌急性损伤。3 年来我科运用肌肉起止点针刀治疗配合壮医经筋多向刺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22 例菱形肌损伤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 16 例,女性 6 例; 年龄 18 ~63 岁; 病程最短 2 天,最长 5 年; 左侧 8 例,右侧 14 例; 其中慢性劳损 19 例,占总损伤 86.36%,急性损伤 3 例,占 13. 64%。 1.2 诊断要点 ①有急慢性劳损史; ②在脊柱与肩胛骨内侧缘的后背部疼痛,如负重物感; ③低头双手抱胸时疼痛加重,即菱形肌牵拉试验阳性; ④头后伸挺胸、双上肢后伸时疼痛,即菱形肌收缩试验阳性; ⑤在其止点或中点可扪及痛性结节。 1.3 排除标准 ①颈椎病引起的 C4~ C6臂丛神经受压造成的菱形肌疼痛; ②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③有凝血机能障碍者; ④有骨结核或感染者。 2 治疗方法 2. 1 找穴 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病位。触摸确定肌肉的疼痛硬结处为第 1 治疗点,用龙胆紫做好记号。然后用左手拇指按压第 1 治疗点,右手拇指在同侧的第 6 颈椎至第 5 胸椎棘突外侧缘按压,寻找第 2 治疗点即菱形肌起点,指压时以第 1 治疗点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作为第 2 治疗点,并用龙胆紫做好记号。 2.2 针刀治疗 第 2 治疗点常规消毒后。使用刃宽 0. 8 mm 的一次性针刀,刀口线与脊柱走向一致。快速透皮后缓慢进针,作纵行切割 1 ~ 2 刀,切割时可听见“沙沙”的响声,患者可有酸胀感。操作完毕即出针,按压针孔片刻。每周 1 次,共治疗 3 次。 2.3 经筋疗法 患者采取健侧卧位,患侧肘关节曲屈约 90°,上臂稍后伸,使菱形肌处于放松状态,常规消毒后,采用壮医经筋疗法“固灶行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中指捏拿第 1 治疗点的筋结点作为腧穴,右手持直径 0. 3 mm、长 40 mm 一次性毫针,以 20° ~30°斜向头部或下肢方向刺入所取腧穴。行左右多向刺法,出现肌束抽动后出针。起针后,在第 1、2 治疗点施以火罐拔吸,并留罐5 min,起罐后擦干血迹,消毒,贴创可贴保护针口。每周 1 次,共治疗 3 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 局部疼痛不适感消失,活动正常,随访 6 个月未复发; 好转: 肩背部疼痛消失,但仍有轻度牵拉的胀痛感或疼痛消失,但 6 个月内复发的; 无效: 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者。 3. 2 治疗结果 治疗 3 次后统计,治愈 20 例,占 90. 91%,好转 2例,占 9.09%,总有效率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