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07|回复: 0

董氏奇穴相关问题讨论(第四回)

[复制链接]

96

主题

0

回帖

29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92
发表于 2014-10-20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氏奇穴相关问题讨论(第四回)



作者 杨维杰






一、问 : 『体应针法 』与一般之『刺五体法』有何异同?五体,指的是灵枢官针中的:凡刺有五,以应五脏?是吗?


: 刺五体法 一般系指《灵枢官针篇》之五刺, 体应针法包含《 灵枢官针篇》之五刺,但内容更丰富,以皮治皮治肺除半刺外上有毛刺;以脉治脉治心除豹纹刺外上有络刺、赞刺;以筋治筋治肝,除关刺外尚有恢刺;以肉治肉治脾,除合谷刺外尚有浮刺、分刺;以骨治谷除输刺外尚有 短刺。也就是说不只包括五刺,还包括九刺及十二刺。除《灵枢官针篇》外,还包括《素问刺齐论》及《素问调经论》的内容。

体应针法 ( 或称体应全息 ) 主要内容有 : 一、以体治体(体体对应) ;二、以体治脏(体脏对应) ;三、以体治象(体象对应) 。简单说就是:一、以体治体(体体对应): 包含有「刺五体法」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脉治脉;以肉治肉;以皮治皮。 许多古人的经验也与此相合,目前虽也能看到些零星的应用经验,但整体性全面性的论述并不得见。 二、以体治脏(体脏对应):可以五体治五脏,即《 灵枢官针 篇》 中的:『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但亦很少见人提出具体全面之应用。三、以体治象(体象对应):这是本人扩大其对应治疗范围,以五体对应五行之象的扩大应用,例如以筋治风;以骨治寒;以肉治湿等…。则范围更大。 因而将此一大法称之为体应针法。
一般人之应用『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脉治脉;以肉治肉;以皮治皮』。 多仅限于局部,如刺皮法刺患处的皮内,治疗皮肤麻木疼痛等症;刺筋法在肌腱上针刺;刺骨法治疗足跟骨刺,针照海水泉申脉等穴;网球肘刺肘髎穴,颈椎病刺天窗穴等;董氏竒穴许多用法虽与此相合,但董氏竒穴治疗五体之病多在远处取穴,效果更大,治疗范围更广,不过老师并未对此加以叙述,一般人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个人加以综合整里发挥,对于十四经穴及竒穴皆以此广泛应用,进而使之成为一完整实用之系统理论。并将此一大法称之为体应针法。
二、 : 什么情况,下三皇同用,什么情况只用天皇副及人皇? 听说如果偏于补肾则以肾关为主向下三寸取地皇,偏补脾则以人皇为主向上三寸取地皇。
: 一般用针以精简为要,若病重则下三皇同用。有时为加强效果也可下三皇同用。若还有其他用穴,用穴不宜太多,则针天皇副及人皇两针即可,甚至仅用天皇副一穴或人皇一穴即可,这就必须把天皇副及人皇的作用、位置、穴性及与周边十四经穴的关系认识清楚。肾,脾,肝之阴阳皆虚,有很多人以为应下三皇倒马同用,但有时也可用两针或一针,不过人皇不可少,因为人皇在三阴交穴 ( 脾肝肾之交 ) 之稍上,脾肝肾皆治。
至于偏哪里治哪些病,我在一些学校的竒穴治疗课程里讲过一些,偏于补肾则从肾关向下三寸取地皇,偏补脾则从人皇向上三寸取地皇。这种讲法只对了一部分,董氏竒穴范围很大,内容很多。地皇浮动取穴有更深意义,浮动之间所夹穴位亦有特别意义。复习思考题先前已提出,请看看题目,留点空间自己思考,作更多发挥。
三、三个三叉穴何以三叉三穴效果最大,怎样取法?
: 三叉三穴在手背第四与第五指缝接合处,略贴第四指,在筋下骨旁,握拳取穴 ( 见照片)) 当液门穴前,刺入后穿过十四经穴液门、后溪、中渚及竒穴中白、下白、腕顺一穴,并可透达腕顺二穴,透过穴位之多,无出其右者。 可以说透过荥俞原,又在筋下骨旁,上邻小血脉,针之与筋骨脉皆有关,透达俞原穴之 肉多处 ,与脾亦有关,又能健脾益气。 进针时紧贴皮下近针,与肺亦相应,为治疗感冒之特效针。这种得天独厚的有力地位,是其他三叉二、三叉一甚至别的穴位都无法比拟的。所以能治疗许多疾病,诸如:感冒、头痛、肩痛、五官科疾患、喉痛、耳鸣、心悸目赤肿痛、荨麻疹、腿痛、眼皮下垂、眼皮沉重、疲劳、提神、重症肌无力等都很有效。
本穴在三焦经上,透过肾与三焦通,也能补肾。本穴脾肝肾皆治,又能增加免疫机能,治疗上述诸症确实有效。 主治之病既多而有效,为个人常用十大要穴之一。
四、问:听说穴位有空间性,也能进一步说明吗?
:穴位的空间应用范围较广内容较多。这里仍以五输穴为例简单说明:

1
、「病在脏者取之井」,井穴能治神志病变及头部病症。从﹝部位对应﹞之手躯逆对及足躯逆对两法来看, 手指尖及足趾尖可对应于头顶 ,因此等同于百会、神庭等穴,是以井穴能治神志病变及头部病症。神志病急救时最常用,其他神志病也常用,例如脾井隐白,配胃井厉兑能安神治梦靥不宁。又井穴能开窍袪寒善治「窍病」,如肝井大敦能治阳痿;隐白(脾统血)配肝井大敦(肝藏血)能治崩漏急症。

「井主心下满」,井穴能治「心下满」 ,即中脘痞满。 又,急症常见心下满闷不通,邪实壅闭心窍,井穴能疏泄邪热,开通心窍,故能治急症。
2 「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荥主身热 」『 「荥」俞治外经』 这里的外经与经络有关,与外邪也有关, 从全息对应来看荥穴对应于面目鼻喉,对原发性神经痛也有一定疗效。
3 「俞主体重节痛」,『荥「俞」治外经』 。风湿及筋肉疼痛之病多取俞穴 所谓「荥俞治外经」,一系指荥俞部位较浅,所以用治体表外感病,一是说荥穴、俞穴适于治疗各经所过的体表和所属经脉病变。
归纳来说:俞穴对应于一、五官(详见余之著作《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谈太极全息与对应一章) 。二、身体关节。三、半表半里(少阳阳明合病或兼病) ,也就是说能治疗这些部位的病变。
4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主喘咳寒热」 ,经穴之五行属性在脏属金,金与发音有关,金与肺相应,与风寒有关。整体来看,经穴主治皆系与发音有关之器官及部位 ,主要是肺及喉舌口齿。
5 「合主逆气而泄」 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每一脏腑皆有其逆气之病,皆可取该经之合穴治疗。 临床常用尺泽治气喘(灵光赋) ;足三里(胃经合穴)治疗腹胀、呕吐(大成、杂病穴法歌、百症赋) 、定喘(席弘赋、玉龙歌、杂病穴法歌、行针指要歌) ;阴陵泉(脾经合穴)治心腹胸胁之满(席弘赋、金鉴)
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也是合穴临床常见之用法,例如肠胃有关消化之病多取足三里、曲池、阴陵泉等合穴。瘀血病也多再合穴刺血,如尺泽、委中、足三里等都是刺血要穴。
至于「合治内府。」是说合穴适于治疗体内各自所属六腑的疾病。其实也包括了脏病。

(
) 、同气相求

五输穴通过五行与脏腑有着相应的治疗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同气相求」。 应用更丰富更灵活,内容甚多,以后再说明。
五、请问你对于台湾针灸四大派之看法?
:我在台湾执业针灸多年,从不知台湾有四大派,也不认为应该分派,台湾四大派之说似乎出于网站,网站上有人提出一个观念或一句话,只要有个东呼西应,很快就成为一种时尚及流行。所谓网站之台湾四大派,其中所提的当然都是不错的医生。孙培荣在新生南路的诊所我曾去过。他只在书中列出几个用流注治病的病例,是否就可归于流注派?修养斋之飞经走气也就是感传,七零年代我曾看过他表演,受体质环境等影响,未必每次皆能感传。事实上台湾几十年来有过不少针灸名医,比前述好的医生也不少,例如郭家梁就有不少学生,曹成章、林天树等医师皆有特色,还有易卦派之陈照亦极突出。 分派对他们及其门生并不公平。
也不能说我写了几本董氏奇穴的书或因为是董氏门生就是奇穴派,我写的十四经穴书籍比奇穴更早、更畅销、更多,尤其临床以五输穴应用最多,这方面也写过专书,又因为我用穴多采各种古词赋歌诀之取穴为主。称我五输派或歌诀派的也有人在,这又怎么说呢。
在我个人看来以灵枢经之刺法如官针篇之九刺五刺十二刺等针法为主,取穴以五输穴为主的的就可算是正统古法针灸。由于用穴精简效宏,也可以称为针灸的经方派。至于以针灸大成之经典歌赋穴为主的或可以称之中古派;其他则均为后世派。但我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分派,也不知怎样详细界限分派。
六、问:能简单谈谈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吗?
:好的,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会很多,疗效也好。我曾经在台北中国时报写过一篇谈三叉神经痛的文章,一周内就来了六七十位此症病人,可见罹患此病的真是不少。
三叉神经痛其部位在面颊及额颧部,主要为三阳经。特别是与足阳明胃经关系最大。阳明胃经与少阳胆经均循绕侧头面部,另外小肠经「…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之者,别颊上拙,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此一部分与三叉神经痛亦有密切关系。
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特效穴很多,我个人习惯远处针刺,基本上以1 、后溪、大白为主 ,可取健侧的大白穴(作治疗针)及患侧的后溪穴(作牵引针) ,或取健侧的后溪穴配患侧大白穴双穴共治,效果都不错。2 、间而用侧三里、肾关为主,效果也不错。 这几组穴对治疗三叉神经痛都是非常好的。三叉神经痛有时候非常严重,可是针刺起来可以马上止住疼痛。 一般两穴即可达到镇痛效果。
取侧三里之之机理及经验:侧三里穴介于阳明经(土经)与少阳经(木经)之间,善治木土不和之病,对于阳明经及少阳经之病变皆有疗效,尤善治阳明少阳两经合病之疼痛,因此对于牵涉少阳阳明经之间的偏头痛及三叉神经痛皆有显效。若因情绪所致(木土不和即肝脾不和)或加重者,疗效尤佳。若久病偏正头痛及三叉神经痛,配肾关穴疗效尤佳,一则久病入肾,针肾关可补肾,一则肾关在脾经上,透过脾与小肠通治三叉神经痛亦有效,如此双穴相辅,疗效尤佳。
后溪 之机理及经验: 后溪 为小肠经穴位, 小肠经「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 其之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这段经文指出颊颧鼻目内外眦皆小肠经所过 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大致相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在,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俞(木)穴,俞主体重节痛,尤其是阵发性 痛更为有效 ( 俞主时间时甚之病 ) ,本穴五行属木,与风相应,风之性常突如其来,三叉神经痛常突发而至,有风之突发性。因此本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甚为有效。
取三间(大白)之之机理及经验:三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俞穴,俞穴主体重节痛,为治痛最常用之穴位,头面阳明部位与三叉神经区域有关。 经脉所过,主治所在。 本穴五行亦属木,与风相应,风之性常突如其来,三叉神经痛常突发而至,有风之突发性。因此本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甚为有效。如系多年疼痛,中医认为久病多兼肾虚,本穴再向前贴骨,即大白穴,大白穴接近第二掌骨侧,属全息点之头点,因此亦为治疗头面痛特效点,刺之效果尤佳。
取肾关之机理及经验:肾关为脾经之穴位,治疗本经脾经之病疗效甚佳。透过脾与小肠通能治小肠病,小肠经循行经过三叉神经痛之部位,透过脾与小肠通,兼之本穴兼有土水二性,善治先后天能健脾益气,补肾袪寒,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久病尤宜用之。(以上机理详见即将出版之《杨维杰一针疗法》)
七、能谈谈你治疗落枕的特效经验吗?
:落枕是极为常见的病,针灸治疗落枕疗效极佳。我们在临床上常会遇到很多的患者,早上起来后就觉得脖子疼痛转动不灵,牵扯着肩背都痛。多为酣睡时姿势不正,枕头过高或感受风寒外邪袭入经络,致使气血凝滞、筋脉拘急而成此病。 临床表现以颈项强直、疼痛为主(多表现为一侧项部肌肉强直) 。患者自觉颈项强硬不舒,局部肌肉痉挛痛重,触之有明显压痛。颈部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剧,头项可向一侧歪斜,(头斜向患侧,下颔歪向健侧)转颈时疼痛加剧并向肩部及上臂放射。
这里谈谈我箇人治疗落枕最常用的穴位。
治疗此病首先选用重子或重仙中的一个穴就可以,然后再加承浆穴,效果会非常好。疼痛偏脖子为主时,用重仙穴比较好,疼痛偏于肩部时,用重子穴比较好,脖子和肩部都痛时就用重子、重仙穴一起针最好,这时如再加承浆后,让他活动活动脖子,效果会更好,马上就会看到患者感觉疼痛减轻许多。早上起来肩颈背部疼痛的患者,马上到中医诊所治疗后,疼痛立刻消失的人很多。两、三天才来的患者,通常针刺后也会好个八成。
治疗落枕还有很多穴可用,其他常用的特效穴有:内关外关束骨绝骨(悬钟)支沟落枕正筋养老听宫风池阳陵泉大椎后溪天井中渚液门等,都是治疗落枕有效的一针疗法穴位(详见即将出版之《杨维杰一针疗法》 ) >
为什么选用重子穴、重仙穴及承浆穴呢 ? 当颈背肩有疼痛时,重子穴及重仙穴常有青筋浮现,既能反应病变,因此也能以之治疗该病。此两穴在肺经范围,故治肺经呼吸系病及胸痛,透过肺与膀胱通,故治肩背痛。为治肩背痛之特效针。 治疗肩痛亦极有效,治疗颈痛亦有效。可以说治颈肩背痛均特效,治疗落枕更是速效。配承浆穴效果更佳。选用承浆穴之理由,是因为在古歌诀中,十四经治疗项强最常用的穴位就是承浆穴,如《通玄指要赋》《玉龙歌》《胜玉歌》《卧岩凌效应歌》都以承浆穴为治疗项强之首选针。承浆穴为任督手足阳明经之会穴,督脉入脑,任脉滋阴,阳明经多气多血能调理气血,具有较强的镇痛及镇静作用,为治疗神经疾患的常用要穴之一。而且这种针法是前后对应的关系 ,有以阴治阳 ( 以任脉穴治督脉病,以口部对应颈部 ) ) 的意味 。余三十多年来以此治疗落枕患者不下数百例,均有立竿见影之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22:39 , Processed in 0.13494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