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9|回复: 0

和大家探讨任脉的穴位

[复制链接]

315

主题

176

回帖

113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36
发表于 2014-10-20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中医认为,任脉位于前正中线上,任脉的穴位同样也位于前正中线上,共有24个穴位。可是反复查看《内经》后,我怀疑任脉和督脉是左右两条并行着的经脉。我进行的经络感传试验也支持任督二脉是左右并行的两条经脉。如果任督二脉真的是左右并行的,那么任督的穴位也一定是左右对称的。为了进一步验证任督二脉的左右对称性并明确左右任督二脉相差的距离,我进行了任脉穴位的初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会阴穴
1)传统位置
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2)经络感传
刺激会阴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会阴穴旁开5mm 处可以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刺激会阴穴旁开1cm处可以诱发出督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肺经(旁开5mm)和小肠经(旁开1cm )。
3)纵横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五点前后2cm 和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会阴穴旁开5mm处和旁开1c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会阴穴的会指会合,阴指前后阴。会阴就是指在前后阴之间的部位。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和小肠经。
6)穴位小议
真正的会阴穴位于传统会阴穴两旁5mm处。在传统会阴穴两旁1cm 处也有一个敏感点,通督脉。
2、曲骨穴
1)传统位置
曲骨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
2)经络感传
刺激曲骨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曲骨穴两旁5mm处,可以诱发出同侧任脉的经络感传;刺激曲骨穴两旁1cm处,可以诱发出经小腹两侧到督脉的经络感传。曲骨穴旁开5mm处有串经到肺经(经天突穴)和脾经(经神阙穴横行到大横穴);曲骨穴旁开1cm处有串经到小肠经。
3)纵横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五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曲骨穴两旁5mm和1cm 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曲骨穴的曲骨指耻骨,穴位位于耻骨上缘。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和脾经。
6)穴位小议
真正的曲骨穴位于传统曲骨穴旁开5mm处。曲骨穴旁开1cm 处的敏感点应为督脉穴位。
3、中极穴
1)传统位置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四寸处。
2)经络感传
刺激中极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中极穴两旁5mm 处可以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刺激中极穴两旁1cm 处可以诱发出督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同侧十四经末端。如果以中极穴为中心,以1cm 为半径画外侧半圆,将该半圆均分成12份,由下到上用牙签刺激各弧线中点诱发的经络感传如下:肾经、膀胱经、肝经、胆经、脾经、胃经、大肠经、肺经、小肠经、心经、三焦经、心包经。
3)纵横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五点上下2cm 和旁开1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中极穴两旁5mm处和1c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中极穴的中字指“内也,从口一,上下通”,在此引申为通达;极字指末端。中极指刺激该穴后感传通达十四经末端。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十四经;(4)为全息穴区域。
6)穴位小议
真正的中极穴位于传统中极穴旁开5mm 处。该穴为全息穴区域,感传通往同侧十四经末端。
4、关元穴
1)传统位置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处。
2)经络感传
刺激关元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关元穴旁开5mm 处,可以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刺激关元穴旁开1cm处,可以诱发出督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心经、脾经、肾经和肺经。
3)纵横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五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关元穴两旁5mm处和1c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关元穴的关字指“以木横持门户也”,引申为关口;元为原始之义,在此指人的生殖器官。关元即指刺激该穴的感传通往人的生殖器官。又心为血脉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治本,肺为经气的来源之一,也可认为该穴是人体元神的关口。不过生殖器的元说比较原始些。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心经、脾经、肾经、肺经。
6)穴位小议
真正的关元穴在传统关元穴旁开5mm 处。
5、石门穴
1)传统位置
石门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二寸处。
2)经络感传
刺激石门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石门穴两旁5mm 处可以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主要传导到生殖器官。有串经到肺经、胃经和脾经。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石门穴两旁5m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石门穴的石字原指山崖下的石头,在人体指睾丸或子宫和卵巢;门指门户,门径。石门即指该穴是通往人生殖器官的门径。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脾经和胃经。
6)穴位小议
真正的石门穴位于传统石门穴两旁5mm处,感传主要经任脉通往生殖器官。
6、气海穴
1)传统位置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一寸半处。
2)经络感传
刺激气海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气海穴旁开5mm 处可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肺经、脾经(血海)、小肠经(小海)、心经(少海)、肾经(照海)和胃经。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气海穴两旁5m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气海的气字指人体内的经络之气;海指广大,此处指被命名为海的穴位。气海指刺激该穴后有经气通往通往叫海的穴位。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胃经、脾经(血海)、小肠经(小海)、心经(少海)、肾经(照海)。
6)穴位小议
真正的气海穴位于传统气海穴旁开5mm 处。此穴为人体五个海穴之一,刺激此穴有经络感传通往其他海穴。
7、阴交穴
1)传统位置
阴交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一寸。
2)经络感传
刺激阴交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阴交穴两旁5mm 处可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手足六阴经。如果以阴交穴为中心,以1cm 为半径画外侧半圆,将该半圆均分成12份,从下到上用牙签刺激各弧线中点诱发的经络感传如下:肾经、膀胱经、肝经、胆经、脾经、胃经、大肠经、肺经、小肠经、心经、三焦经、心包经。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阴交穴两旁5m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阴交穴的阴字指阴经,交字指交会,交通。阴交即指刺激此穴可以串经到六条阴经。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六阴经;(4)全息穴位区域。
6)穴位小议
真正的阴交穴位于传统阴交穴旁开5mm 处。有串经到六阴经。全息穴为区域。
8、神阙穴
1)传统位置
神阙穴位于脐窝中央。
2)经络感传
刺激脐窝中心旁开5mm 处(脐窝边缘),可诱发出同侧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肺经、心经、肾经、胃经。在脐窝中心5mm 处外侧,以1cm 为半径画一半圆,均分成12 等份。由下到上在各等份上给与牙签刺激,结果可以诱发出12 经的感传。具体如下:肾经、膀胱经、肝经、胆经、脾经、胃经、大肠经、肺经、小肠经、心经、三焦经、心包经。
3)纵横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两点上下2cm 和旁开1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脐中心两旁5m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神阙穴的神字指“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婴儿在母腹内的营养来源于脐,故脐称为神或脐神;阙指门观,在此指入口。神阙指婴儿营养来源的入口,即肚脐。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心经、肾经、胃经;(4)全息穴位。
6)穴位小议
传统的神阙穴只能灸或按摩,但是真正的神阙穴位于脐中心旁开5mm 的脐窝边缘上,故可以针刺。
9、水分穴
1)传统位置
水分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一寸处。
2)经络感传
刺激水分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水分穴旁开5mm 处可以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肺经、心经、脾经、胃经、肾经。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水分穴两旁5m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水分穴的水字指水液,在此指血液;分指分开。水分指经络的气血在此可以分成几条感传线到达任脉、肺经、心经、脾经、胃经和肾经。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心经、脾经、胃经、肾经。
6)穴位小议
真正的水分穴位于传统水分穴旁开5mm 处。
10、下脘穴
1)传统位置
下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两寸。
2)经络感传
刺激传统的下脘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下脘穴两旁5mm 处可以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肺经和胃经(通过中脘穴和梁门穴)。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下脘穴两旁5m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下脘穴的下脘指胃下部。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串经到肺经和胃经。
6)穴位小议
真正的下脘穴位于传统下脘穴两旁5mm 处。
11、建里穴
1)传统位置
建里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三寸。
2)经络感传
刺激建里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建里穴两旁5mm 处可与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胃经和手足六阴经。在建里穴旁开5mm 点处,以1cm 为半径画一个半圆,均分成12 份。由下到上依次刺激各各弧的中点,可以诱发出通往12 经的感传。具体如下:肾经、膀胱经、肝经、胆经、脾经、胃经、大肠经、肺经、小肠经、心经、三焦经、心包经。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建里穴两旁5m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建里穴的建字指“立朝律也”也有顺流而下的意思,里字指阴经经络。建里就是指通六阴经。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可串经到六阴经和胃经;(4)全息部位。
6)穴位小议
真正的建里穴位于传统建里穴旁开5mm 处。该穴可以串经通到六阴经和胃经,是一个可以通往12经的全息部位。
12、中脘穴
1)传统位置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四寸。
2)经络感传
刺激中脘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中脘穴两旁5mm 处可以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肺经和胃经(经过梁门穴)。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中脘穴两旁5m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中脘穴的脘字指胃, 中脘即指胃的中部。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和胃经。
6)穴位小议
真正的中脘穴位于传统中脘穴两旁的5mm 处。八会穴中腑会中脘即指中脘穴可以串经到胃经,影响胃肠的功能。
13、上脘穴
1)传统位置
上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五寸。
2)经络感传
刺激上脘穴不能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上脘穴两旁5mm处可以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肺经和胃经(经过中脘穴横行到梁门穴)。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上脘穴两旁5m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上脘穴的上脘指胃脘的上部,脘指胃。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和胃经。
6)穴位小议
在上述三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上脘穴两旁5mm处较为敏感。
14、巨阙穴
1)传统位置
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六寸处。
2)经络感传
刺激巨阙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巨阙穴两旁5mm处可以诱发出同侧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同侧肺经和胃经(经过中脘穴横行到梁门穴)。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巨阙穴两旁5m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巨阙穴的巨字指大,阙指门观。巨阙指巨大的门观,在人体指胸骨剑突下端 联及两侧肋骨边缘犹如巨大的门观。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和胃经。
6)穴位小议
真正的巨阙穴位于巨阙穴两旁5mm 处。
15、鸠尾穴
1)传统位置
鸠尾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下一寸。
2)经络感传
刺激传统的鸠尾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鸠尾穴两旁5mm 处可以诱发出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肺经。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鸠尾穴两旁5mm处较为敏感。
4)穴名小议
鸠尾穴的鸠尾二字指鸠的尾巴,在此指人的剑突。穴在剑突中点(上下量)。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
6)穴位小议
真正的鸠尾穴位于传统鸠尾穴两旁5mm 处。
16、中庭穴
1)传统位置
中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五类间,胸剑联合的中点。
2)经络感传
刺激中庭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中庭穴两旁5mm 处可以诱发出同侧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同侧肺经。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在中庭穴两旁5mm 处最敏感。
4)穴名小议
古人在命名穴位时,常将人体比作建筑物。人体的躯干被比作古代较大的建筑物,前面为堂,后部为院。中庭为前面建筑物的靠近后院部分。在命名穴位时指剑突与胸骨相接的部分。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
6)穴位小议
真正的中庭穴位于传统中庭穴两旁5mm 处。
17、膻中穴
1)传统位置
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类间。
2)经络感传
刺激传统的膻中穴不能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膻中穴两旁5mm 处,可诱发出同侧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同侧肺经。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刺激上述三个位点上下2cm 处,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膻中穴两旁5mm 处敏感。
4)穴名小议
膻中穴的膻字指“肉膻”,原指牛羊的肉或奶膻味。在穴位上指两乳房之间的位置。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
6)穴位小议
真正的膻中穴位于传统膻中穴两旁5mm处,气会膻中指该处的经络感传可串经到肺经。
18、玉堂穴
1)传统位置
玉堂穴位于胸部,在前正中线上,平第三肋间。
2)经络感传
刺激玉堂穴不能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玉堂穴两旁5mm 处可以诱发出同侧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同侧肺经。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个位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刺结果只在上述玉堂穴两旁5mm 处敏感。
4)穴名小议
玉堂穴的玉指颜色如玉一样的胸骨,堂字指殿堂。在此指胸骨的中心(从胸骨柄上端到剑突下端)部位。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
6)穴位小议
真正的玉堂穴位于传统玉堂穴两旁5mm 处。
19、紫宫穴
1)传统位置
紫宫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
2)经络感传
刺激紫宫穴不能诱发出经络感传,在紫宫穴两旁5mm处可诱发出同侧任脉的经络感传,串经到同侧肺经。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紫宫穴两旁5mm 处敏感。
4)穴名小议
紫宫穴的紫字指“帛青赤色”,在人体指青色的静脉和红色的心脏结合部;宫指中心的储藏室,此处指心脏的上部。紫宫就是心脏的右心房及静脉连接处,在体表相当于平第二肋间处的胸骨上。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
6)穴位小议
真正的紫宫穴,位于传统紫宫穴两旁5mm 处。
20、华盖穴
1)传统位置
华盖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角的中点处,平第一肋间。
2)经络感传
刺激传统的华盖穴不能诱发出经络感传,刺激华盖穴两旁5mm 处可诱发出同侧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肺经。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个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华盖穴两旁5mm处敏感。
4)穴名小议
华盖穴的华字指荣华,盖指苫盖。华盖指古代华丽的车棚盖,在此指胸腔的上部与中部相接的部位,即胸骨角处。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
6)穴位小议
华盖穴两旁5mm 处的敏感点应为真正的华盖穴。
21、璇玑穴
1)传统位置
璇玑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柄中央处。
2)经络感传
刺激璇玑穴不能诱发出经络感传,局部也不敏感。但刺激璇玑穴两旁5mm处可以诱发出通往同侧任脉的经络感传。有串经到同侧肺经。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上述三个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处给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璇玑穴两旁5mm处敏感。
4)穴名小议
璇玑穴的璇字指美玉,在此指白色如玉的软骨;玑字指“珠不圆也”。一个不圆的象玉一样的软骨块,即指胸骨柄。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
6)穴位小议
传统璇玑穴两侧5mm处的敏感点,应当是璇玑穴的正确位置。
22、天突穴
1)传统位置
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正中。
2)经络感传
刺激传统的天突穴可以诱发出两侧肺经的感传;刺激传统的天突穴两旁5mm处,可以诱发出双侧肺经和同侧任脉的经络感传;以天突穴两旁5mm处为中心,以1cm为半径画左右圆,将该半圆分成12份,由下到上刺激各区域,可诱发出左右各12 条经络的感传。从下到上依次为:肝经、胆经、肾经、膀胱经、脾经、胃经、大肠经、肺经、小肠经、心经、三焦经、心包经,左右对称分布。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天突穴三个位点上下2cm范围内,每隔2mm给与牙签刺激。结果以上述三点为最敏感。
4)穴名小议
天突穴的天字指上位,突至突出的喉节。天突指该穴位于喉结下方。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肺经和任脉交会点;(4)全息位点。
6)穴位小议
天突穴两旁5mm 处的敏感点通两侧任脉,应为真的天突穴所在;天突穴是左右经脉循环的交叉点;天突穴3cm范围内为全息位点,可通十二经脉。如此重要的位置似乎不宜用于选作气管切开的切口。
23、廉泉穴
1)传统位置
廉泉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当舌骨下方凹陷中。
2)经络感传
刺激传统的廉泉穴没有诱发出经络感传,局部也不敏感。但是在两侧5mm处可以诱发出同侧的任脉感传,并串经到达肺经拇指端。
3)纵向牙签压迫刺激
在三个位点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于一个牙签刺激,结果只在传统的廉泉穴两旁5mm处敏感。
4)穴名小议
廉泉穴的廉字指人居屋下,在此指该穴位于下颏下面;泉指经络气血或指唾液之来源处。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肺经。
6)穴位小议
廉泉穴的正确位置在传统位置的两旁5mm 处。
24、承浆穴
1)传统位置
承浆穴位于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2)经络感传
刺激颏唇沟与前正中线可以诱发出左右大肠经的感传;刺激颏唇沟距中线两侧5mm处可以诱发出左右任脉的经络感传。
3)纵横向牙签压迫刺激
纵向刺激前正中线与颏唇沟交点上下2mm 范围,没有发现明显的经络感传和敏感点;横向刺激颏唇沟前正中线两侧,以5mm处最为敏感点。刺激点经络感传均通对侧大肠经。
4)穴名小议
承浆穴的承字指承受,浆指口中的浆水。承浆指该穴位于可以承受口中浆水的部位。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与手阳明大肠经交会。
6)穴位小议
承浆穴的位置与传统说法有异,在传统位置两旁5mm 处。

任脉穴位的研究发现:该经的左右穴位均相距1cm 。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支持任脉是左右两条并行的说法。两条经络相距约1cm 。 上古时多使用按摩或艾灸,故很难分左右穴位,长此以往便以为任督二脉在前正中线上。不过从任督的名称上,还是可以看出其左右并行的痕迹。如任指“信”。古时用六寸的竹管从中劈开,平时分开保留。使用时合在一起为信符,持于胸前。两个半片竹管显示出其左右对称的情况;督脉又名“夹脊之脉”或“夹脊(旅)上项”也反映出其左右两条的情况。另外督脉的一些穴名也能反映出左右双穴的特点。如“兑端”指闭嘴时有三条线(下唇线、口列线和上唇线),其中上唇线被鼻唇沟隔断,形成卦象兑上缺的现象。兑端指上唇线与鼻唇沟交点处,也就是指兑上缺的两个内端。两个端点相距约1cm。任督的穴位在推拿和艾灸时无法分开治疗,但是如果针刺还是要分左右来治疗的。此次研究还发现任脉的某些穴位具有全息特点,这在医疗保健方面将具有特殊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5-16 05:53 , Processed in 0.44384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