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0-23 16:07 编辑
<,关键词> 鼻针全息疗法;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医学在2000多年前就已萌发了“全息”思想。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观念不断明确,如《丹溪心法》认为“欲知其内者,当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即反应了全息对应原理。在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信息,传递到某一特定部位的表征,给予一种相应的信息刺激,作用于整体,调节机体的功能。实际上,治疗疾病,就是为了输入信息,调整机体恢复其固有的生命过程。 笔者在中医学经络学说指导下,结合张颖清教授的生物全息律,综合鼻针、全息定位,创制了“鼻针全息疗法”,临床治疗腰、腿、膝、踝关节急性扭挫伤及坐骨神经痛等方面,有一针立效之奇。本文就该法治疗坐骨神经痛进行讨沦。 1 临床资料 518例患者中男382例,女136例;年龄19~64岁;从事体力劳动307例,其他非体力劳动211例;病程2~3d;有姿式性劳损加风、寒、湿环境接触史386例,因外伤或其他原因132例;左侧疼痛306例,右侧疼痛212例。患者大多数持有地区或上级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的病历证明。在全部病例中临床指征明确,均有不同程度的沿坐骨神经循行处发生疼痛(多呈放射性),重症患者在咳嗽、深呼吸、喷嚏时均可引起剧烈疼痛,腰骶、臀部有明显压疼,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阳性。抬腿30°以内出现疼痛197例, 30°~60°出现疼痛178例, 60°以上出现疼痛143例。 2 治疗方法 患者端坐或取仰卧位,术者以患者鼻部意为人体盘腿打坐之缩影,向心而坐,按全息对应规律定位。取穴“腰三角”,正中点在心穴(又名健脑点)下方、鼻骨下缘,两侧点在正中点的外下方,“两膝点”在鼻翼连线的中点。 全息点行常规消毒,医者右手持0. 5寸毫针,以快速敏捷的方法,对准全息点呈切面将针刺人,约0. 2寸。每5分钟行针1次。虚者轻柔缓慢行针以为补;实者迅疾快捷捻转以为泻。刺激量以患者针侧眼内流泪为佳。信息传导快捷,感觉明显者一般5~10min内即有热流冲击感,呈波浪型,直达病所;传导较弱者在10~20min内即有热麻胀感呈间歇状达病所;传导迟纯者约30min后即有不同程度的热麻酸胀感呈进行性传导。根性坐骨神经痛者,取穴以腰三角为主配膝点;干性坐骨神经痛者,一般只取两膝点行针即可。临床只要气至病所,立获奇效。 3 典型病例 例1.男, 64岁,机关干部,于2000年7月16日就诊。患者自述腰腿疼痛(右侧)6个多月。检查:疼痛由右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关节外缘、腓骨前、外踝前至足背放射,其痛动则加剧,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苔薄黄,脉弦紧;并兼有胁痛、口苦、便结等症状。诊断:坐骨神经疼(根性)属足少阳胆经受病。取穴:腰三角、右侧膝点,快速捻转泻法, 10min左右有热流冲击感沿右侧坐骨神经循行处呈波浪型放射,自腰臀至足趾感觉强烈,针1次后病愈过,针3次痊愈。1个月后随访至今,无复发。 例2.男, 50岁,日本国人。于1999年6月18日就诊。患者述1年前因打高尔夫球扭伤腰部,后因多方治疗不理想,其居处为海洋性气候,受潮湿和寒冷日久,症状日渐加重,时逢出差来中国,特来就诊。检查:疼痛由右侧腰骶部经臀部大腿后侧外缘下行,经足外踝后至足背外缘放射。其痛持续,有明显的压痛点,动则加剧,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苔白,脉弦紧。诊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属足太阳膀胱经受病)。取穴:两个膝点。右侧点用泻法,左侧点用补法。交替行针,10min时,自臀至足有蚁行热麻感呈波浪型传导。留针40min, 2次而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