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从诊断、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操作方法、度量等方面,归纳、总结和分析《灵枢经》所载放血疗法,探寻古人应用放血疗法的相关规律。关键词:灵枢经;刺络;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目前针灸临床实践中,疗效卓著的一种治疗操作方法。早在《内经》中就有诸多关于放血疗法的论述,特别集中在《灵枢经》中。而后经过金元时期攻邪派代表医家张子和的发扬,放血疗法成为针灸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本文从《灵枢经》中搜集整理有关论述,做一归纳、总结和分析。1《灵枢经》中用放血疗法治疗的适用范围 《灵枢经》中直接提到用放血疗法治疗疾病的篇章共有十一篇,共涉及十九种疾病。分列如下:《寿夭刚柔篇第六》“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终始篇第九》“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四时气篇第十九》“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牙邪。”《五邪篇第二十》“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须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寒热病篇第二十一》“暴瘖气鞭,取扶突与舌本,出血。”《癫狂篇第二十二》“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颇,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太阴阳明。”“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热病篇第二十三》“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上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癃,取之阴蹻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厥病篇第二十四》“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杂病篇第二十六》“厥挟脊而痛至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颔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颔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五乱篇第三十四》“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荣输。”《忧患无言篇第六十九》“黄帝日:刺之奈何?岐伯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 从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出,放血疗法可以治疗经脉肢体疼痛疾病,如:久痹、各种疼痛。还可以治疗脏腑疾病,如:胆逆、肝之邪气、肾之邪气、暴暗、癫痫、狂、短气、心病、癃等。放血疗法广泛用于虚证、实证,对于实证先刺血,后调经脉;虚证则先补经脉,后刺血。刺血的部位可以是具体腧穴,也可以是具体经脉上而的特定反应点,随血络位置灵活选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