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1-11 15:21 编辑
[摘 要] 目的:比较浮针与封闭疗法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7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57例、封闭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变情况。结果:浮针组痊愈率为70.2%,封闭组为45.0%,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浮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封闭组。 [主题词] 针刺疗法/方法;网球肘/针灸疗法;浮刺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是肘关节外上髁部局限性疼痛,影响伸腕和前臂旋前功能的慢性、劳损性疾病,临床上常迁延不愈。目前的治疗方法如制动、封闭、口服消炎药、外敷镇痛药膏以及理疗等多种方法,均能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例难以治愈或反复发作,而浮针因其独特性,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封闭疗法相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内共治疗网球肘患者117例,病人发病就诊前都经过1~3个不等项目的物理或药物治疗而未见好转。将以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浮针组和封闭组。浮针组57例中,男26例,女31例;年龄39~63岁,平均55.5±11.2岁;病程18天~36月,平均22.3±11.2月。封闭组60例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36~69岁,平均54.6±12.6岁;病程12天~30月,平均33.8±13.4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肱骨外上髁附近或肱桡关节后方及桡骨小头附近可触及压痛点或小圆形结节,大部分无明显肿胀;(2)旋臂屈腕伸直试验、握拳试验阳性。 2 治疗方法 2.1 浮针组 采用符氏研制的直径0.6 mm、长32 mm中号浮针,针具由针芯、软套管及针座构成。令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患部,找准病灶压痛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在距离痛点上或下10 cm处进针,针尖直指痛点,尽量快速透皮,针体与皮肤呈15~30度角,达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后缓慢平行运针,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做匀柔平稳扫散,时间约10分钟后取出钢针芯,软套管置留皮下约24小时后出针。2天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 2.2 封闭组 采用2%利多卡因5 mL+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25mg(1 mL)常规局部封闭治疗,每周1次,2次为一疗程。 两组均于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以下列3项为观察指标 1)患者疼痛改善情况;(2)肘关节活动度(内旋、外旋);(3)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包括梳头、洗脸、刷牙、解扣、系皮带、提物、拧毛巾、穿衣等8项,每个动作完成情况分5级:不能完成为0分,帮助下完成为1分,部分完成为2分,完成时间延长为3分,正常完成为4分,满分为32分。治愈:疼痛消失,肘关节活动正常,ADL评分32分。显效:疼痛明显好转,肘关节活动基本正常,ADL评分>28分。有效,治疗后上述指标有进步。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3 .2 治疗结果 浮针组57例中,治愈8例,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愈显率为70.2%;封闭组60例中,治愈6例,显效21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愈显率为45.0%,两组愈显率经统计学处理,X2=7157,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浮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封闭组。 4 典型病例 梁×,男,52岁,于2003年7月21日来我科就诊。病史:右肘部疼痛,活动不便,酸软无力,外贴奇正藏药疼痛仍无明显缓解,先后在外院封闭治疗过3次,每次封闭后疼痛有所减轻,2周后疼痛复发。又在当地医院进行理疗、外敷中药等治疗,自觉症状时轻时重,近日来感上述症状加重。检查见右肘部屈伸时疼痛,肱骨外上髁处有明显压痛及增生粗隆,右手用力握手时肘部及腕部疼痛,伸肌肌腱牵拉试验阳性。X线检查未见异常。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给予浮针治疗。在肘关节下方约10 cm处常规消毒,刺入一支浮针,针尖对准肱骨外上髁,运针扫散15分钟后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减轻,牵拉时疼痛无明显改善,又在肘关节上方刺入一支浮针,针尖向下,对准痛点,运针5分钟,牵拉疼痛减轻,固定浮针,留针24小时,2天治疗1次。第2次治疗时肱骨外上髁压痛消失,但牵拉及用力时疼痛较显著。治疗仍然采用上下各刺入一支浮针的方法,经过7次治疗后,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