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1-14 16:29 编辑
关键词:眼针疗法;脑卒中后遗症 脑卒中后遗症是指脑血管病急性期过后遗留的偏瘫、语言不利和口眼歪斜等症,中医称为“偏瘫”、“偏枯”,其治疗甚为棘手。3年来,我们采用眼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53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53例中,男48例,女5例;年龄45~76岁,平均58岁。病程1个月~3年。均有偏瘫及语言不利;伴口眼歪斜30例,肌肉萎缩3例。 1.2 治疗方法 取上、下焦区,配指、趾尖等穴。以患则为主,配合健侧。常规消毒,以右手指按压眼球,使眼眶皮肤绷紧,右手持30号5分毫针在所取之穴距眼眶边外缘0.2寸处,按取穴顺序在经区界限内沿皮横刺进针,不用手法,留针15 min,起针后用棉球压迫针刺处,以防出血。留针期间用5分毫针依次刺指、趾尖端,捻转数次出针,并主动和(或)被动活动肢体,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休息3~5天后可进行第2个疗程,2个疗程后改为隔日1次。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行动自如。好转:行走部分恢复,生活能简单自理。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1.4 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0例(56.6%),好转15例(28.3%),无效8例(15.1%)。总有效率84.9%。 2 讨论 最新资料表明,在我国疾病谱中,脑卒中已跃居第2位,致残率高达62.6%~70.0%,其中50%生活不能自理。但据WHO资料显示,脑卒中病人经康复治疗,第1年60%生活可自理,20%需要一定帮助,15%需较多帮助,仅5%需全部帮助,且30%工作年龄的病人在病后1年内可恢复工作。由此可看出,我们在脑卒中康复治疗方面仍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整体治疗中的重要性已被国际承认。营造让病人主动接受治疗的医疗环境,预防一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强调早期活动和早期营养支持,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求病人在24 h内离开病床,对中度以上昏迷病人要保持功能体位,心理医师积极引导和心理支持,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这一切都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眼针疗法有化淤通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等功效,对各种类型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促进作用,且特有针刺时或针刺后患肢即能抬高甚至行走的即刻效应,尤以脑血栓者为著,且即刻效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表明不间断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但针刺同时必须配合肢体和语言的康复训练,本病恢复顺序一般以下肢为先,上肢次之,而手(足)指(趾)及语言功能恢复较迟,病程在3个月内者疗效最好。硬瘫及病程1年以上合并脑萎缩者疗效较差。因此,应强调早期治疗,偏瘫肢体未出现肌萎缩或变形为佳,一旦肢体变形不宜应用眼针疗法。对出血性卒中病情尚未稳定、血压不稳者,应慎用本法。我们认为,以病程不到1个月,肢体肌力稍有恢复者效果最好,实践证明,早期治疗不但对急性期抢救有利,也利于预防后遗症的发生。但急性期不宜用过强刺激。在治疗失语时,可增选语门穴,同时嘱病人进行发音锻炼,否则恢复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