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6|回复: 1

眼针疗法为主治疗中风先兆35例临床观察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发表于 2014-11-14 16: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1-14 16:32 编辑

    摘要:以眼针疗法为主,配以头针和体针洽疗中风先兆35,治疗后全部病人临床症状消失,血压及脑血流基本改善。作者认为中风发病虽急,细问确有先兆可查,医者若能及时留意观察先兆的出现,并积极进行治疗,实是预防中风发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眼针疗法,中风先兆证,胃区,头针,大陵
       笔者用眼针疗法为主,配用头针与体针治疗中风先兆病人3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作报道,以资交流。
       1一般资料
       35例病人中男性19人,女性16人,发病年龄多为45一60岁的中老年人。血压20一24/13一15kPa(150一180/100一l10mmHg),脑血流速普遍下降,肢体活动失调时间短者2d,长者7d。
       2治疗方法。
       眼针疗法取双上焦区穴、双肝胆区穴。配穴:头针,胃区,体针,大陵穴。按操作要求,用特制眼针,先针上焦区穴,继针肝胆区穴,皆用泻法(也可配用电针治疗机)。初发病配胃区,针法以泻为主,心悸者配大陵穴,留针20min,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酒。
      3治疗效果
      经治疗35例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活动正常。血压维持在17一20/11一13kPa(130一50/80一100mmHg),脑血流速基本改善。
      4病案举例
       吴xx,男,49岁,咸阳市沣西乡干部。主诉:头目眩晕,头重足轻,头脑发胀,左侧肢体麻木,,活动不便l周。患者体质较胖,左下肢麻木,活动不便,行步须持拐仗,素有高血压,心悸,夜寝不好,大便秘结,记忆力减退,血压23/14kPa(170/104mmHg),脉弦,舌边赤,苔腻,证属气血并走于上,脑络淤滞,脑神失司。取眼针双上焦区穴,肝胆区配胃区,每日l次,针5认后症状减轻,针10次后可以不用拐仗,自行走路,血压16/10kPa(120/75mmHg),但夜寐不佳,又加大陵穴。针到20次,症状基本消除,嘱其细心调养,注意情志舒畅,半年后随访,一切正常。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6: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1-14 16:32 编辑

5讨论及体会
      中风先兆,元·朱丹溪提出:“眩晕者,中风之渐也。”明·张三锡认为“中风症必有先兆,中年人但觉大拇指作麻木或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三年内必有暴病。”指出中风先兆症状是客观存在的,提酿医者必须抓住治疗时机,预防中风发生。中风的发生是气与血并上逆头脑,脑络淤阻,脑神失司之“淤血证”,治疗中风先兆应似降逆、通淤、醒神为宜。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提出:“凡病左半身不遂者,歪斜多半在右,病右半身不遂者,歪斜多半在左。”说明中风半身不遂患者,病变发生部位应在脑络,脑络者,脑之血脉也。脑络激阻,血脉不通,脑神失荣,主司失灵,故肢痿而不用。眼针在眼眶边缘取穴,系全身治疗方法,它以八卦定位,五行脏腑配穴,根据标本理论及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取上焦区穴可通络祛淤、醒脑舒神;肝胆区穴疏肝理气,降逆通络,胃区泄肝胃上冲之邪,大陵安神定志,顺其宗气。上穴配用使络通淤除,血静神安。中风证的发生常常危及人的生命,在急性期生命得救后往往留下难医的后遗症,笔者临床观察,中风发病虽急,细问确有先兆可查,医者若能正确及时观察先兆症的出现,并抓紧时机消除病因,治疗病症,实是防治中风急证的重要环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5 02:55 , Processed in 0.23723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