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1-15 16:36 编辑
摘要:目的 观察温针灸配合腕踝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温针灸配合腕踝针与单纯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共 60 例。结果 温针灸配合腕踝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4%,经统计 2 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温针灸配合腕踝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温针灸;腕踝针;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是指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根据症状表现当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笔者采用温针灸配合腕踝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的 60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经过电子胃镜以及病理活检,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排除 Hp 阳性患者)。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32 例,男 18 例,女 14 例;年龄28~56 岁,平均(42.45±4.48)岁;病程 9 个月至 3 年,平均(1.73±0.58)年。对照组 28 例,男 15 例,女 13例;年龄 25~57 岁,平均(41.70±5.14)岁;病程 10个月至 3.5 年,平均(1.55±0.42)年。所有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 年•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疗共识意见: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症状为①胃痛隐隐,绵绵不休;② 喜温喜按, 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为;次要症状:①泛吐清水;②神疲纳呆,四肢倦怠;③手足不温,大便溏薄;④舌淡苔白;⑤ 脉虚弱。 西医内镜诊断标准参照消化内镜学会 2003 年 9 月于大连召开了全国慢性胃炎专题讨论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下红斑与周围黏膜比较,有明显的发红。分级标准:Ⅰ级:分散或间断线状;Ⅱ级:密集斑点或连续线状;Ⅲ级:广泛融合。 1.3 治疗方法 1.3.1 选穴与治疗 治疗组:①温针灸选穴:足三里、内关、太冲、中脘、天枢;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平卧位,常规皮肤消毒后,用 0.3mm×50mm 毫针,毫针直刺足三里 1~1.5 寸,内关 0.5~1 寸,其后行温针灸,留针 30min。并直刺太冲 0.5~1 寸,中脘 1~1.5 寸,天枢1~1.5 寸,行提插补法,不留针;②腕踝针选用双下 1区和右下 2 区,采用 0.3mm×50mm 毫针沿真皮下进入1.2~1.4 寸。 对照组: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温针灸法治疗。 1.3.2 疗程 2 组均为隔日治疗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3 个疗程。 1.4 统计方法 2 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采用 Radit 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重庆)中相关标准制定。临床痊愈:证候基本消失,减少达到95%至 100%。显效:证候有效率较治疗前改善相比,达到显效,减少 75%以上。有效:证候有效率较治疗前改善相比,达到减少 55%以上。无效:证候有效率较治疗前改善相比,未达到有效,(减少 50%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