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1-15 16:49 编辑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治疗; 浮针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脊髓或马尾神经而出现的综合征,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 20 ~50 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探寻更好的治疗方法,2006 年 10 月—2010 年 12 月,笔者先后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00 例,分别用浮针和常规针刺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 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 2 组。试验组 50 例,男 35 例,女 15 例; 年龄 18 ~66 岁,平均 47 岁; 病程 1 d ~ 5 a,平均 3. 5 个月。突( 膨) 出部位:腰5—骶1 25 例,腰3-4 4 例,腰3 - 5 10 例,腰4—骶1 6 例,腰3—骶1 5 例; 侧后方突出 39例,中央型突出 11例; 发病前有明显外伤史 24 例,突然发病 26 例,症状逐渐加重 16 例,有缓解史34 例。对照组 50 例,男 24 例,女 26 例; 年龄 20 ~ 65 岁,平均39 岁; 病程 2 d ~ 4 a,平均 3. 1 个月。突( 膨) 出部位: 腰5—骶1 27 例,腰3 - 4 4例,腰3 - 5 8 例,腰4—骶1 5 例,腰3—骶1 6例; 侧后方突出 37 例,中央型突出 13 例; 发病前有明显外伤史 22 例,突然发病 28 例,症状逐渐加重 14 例,有缓解史 36例。2 组患者均经 CT 或 MRI 检查,显示为突出脱出或膨出。2 组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均 > 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病例选择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治疗对象: ①腰部疼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 ②有神经性症状,如感觉麻木、膝反射减退或消失、肌力下降; 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④CT 或 MRI 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排除: ①局部皮肤破损或有感染性疾病者; ②伴有严重内科病患者; ③椎管肿瘤。 1. 3 治疗方法 1. 3. 1 试验组 首先找到激痛点( 肌筋膜触发点) ,这是浮针疗的关键。因为针尖对准激痛点是浮针治疗法的特点之一,针尖偏离激痛点则疗效较差或无效,不同的疾病一般都可在特定的位置找到激痛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委中穴、臀上皮神经、腰骶关节附近、脊上韧带、腰椎后关节附近寻找激痛点。找到激痛点后进行常规消毒,以 2 mL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在距离激痛点4 ~6 cm 处水平进针,整个针体浅置于皮下,以进针点作为支点,以右手手指的来回摆动使针体在水平方向上做来回摆动的扇形运动,直到压痛消失或压痛不再继续减轻时停止,拔出针头。在做扫散动作时,左手可不断按压痛点,一是检查疼痛减轻情况,二是借此诱导引徕效应,提高疗效。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空松软滑易进,无痛感,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或刺到血管,必须调整后再进针。浮针治疗每天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 1. 3. 2 对照组 针刺常规穴位。取穴: 肾俞、气海俞、次髎、秩边、环跳、阿是穴、委中、阳陵泉、悬钟。令患者俯卧位,皮肤常规消毒,用 2.5 寸 28 号毫针快速进针,直刺 1.5 ~ 2.0 寸,肥胖者可刺 2.5 寸。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腰臀部穴位进针后使针感下传,轻微刺激 1 ~2 次。接上电针机,用疏密波,频率 20 Hz,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 30 min,每天 1 次,10 d 为 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嘱患者卧硬板床休息,腰部垫枕,避免剧烈活动。 1. 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于 1984 年制定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为腰椎功能评定的标准,最高得分29 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可计算出改善率。改善率 =( 治疗后评分 - 治疗前评分) /( 正常评分 - 治疗前评分) ×100% 。改善率 100% 为治愈,改善率 > 60% 为显效,25% ~60% 为有效,< 25% 为无效。除外无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