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2|回复: 1

腰部经筋病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4-12-1 17: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2-1 17:12 编辑

    摘要:腰部经筋病常引起腰背疼痛及活动范围受限。文章整理并分析了近年来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献报道,初步明确了腰部经筋病可分为肾虚劳伤、气滞血瘀、寒湿痹阻和痰凝血瘀4型,针刺治疗以经筋理论为指导,局部调筋止痛以治本,并根据不同证型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针刺治疗腰部经筋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且针刺与TDP灯治疗、运动疗法、放血疗法、穴位注射等疗法相结合对临床疗效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针刺;腰部经筋病;经筋;辨证分型
       腰部经筋病以腰部疼痛、缠绵难愈为主要特点,常牵及项背,使活动受限,是临床针灸科、软伤康复科常见病。腰部经筋主要由“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的足太阳膀胱经筋和“循膂内挟脊,上至项”的足少阴经筋组成。经筋是脏腑之精和经脉之气充营于肌骨、结聚于关节之筋肉部分,与经脉相应,腰部经筋即包括腰背部的肌肉、肌腱、筋膜、韧带及部分神经、血管等组织,腰部经筋病即由上述组织损伤所引起。故西医学中的腰肌劳损、棘上韧带损伤、急性腰扭伤、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和第三腰椎综合征等应属本病范畴。现笔者整理并分析了近年来针刺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报道,根据起病特点,结合腰部经筋病的临床特征进行辨证分型,归纳针刺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腰部经筋病临床表现
       1.1局部疼痛
        腰部经筋损伤后,筋脉气血受阻,血瘀气滞,不通则痛,或筋脉失养,不荣则痛,疼痛多表现为酸痛、刺痛、胀痛及牵扯痛。
       1.2功能障碍
       腰部经筋损伤后,局部肿胀疼痛、经筋拘挛,影响筋肉关节的正常活动,即“其病在筋,屈伸不能”。
       2腰部经筋病常见病因
       2.1慢性劳损
      多为弯腰劳作,或坐位办公,长期重复相同姿势,使腰部经筋受到慢性损伤,筋脉失养,不荣则痛。
      2.2风寒湿邪
      多由着衣湿冷、久卧湿地、暑夏贪凉,三邪直中腰府;或冒雨涉水、汗出当风,三邪乘虚侵袭。寒性收引,筋脉拘挛而发腰痛;湿性黏滞,故痛发缠绵。
      2.3跌仆闪挫
      多因突然扭转发力,或腰背持重、用力不当,或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放松不充分,或跌打外伤,而致腰部经筋气血不畅,滞留化瘀而发腰痛。
      3辨证分型
      3.1肾虚体劳型
      肾虚劳伤型腰部经筋病以腰部酸痛症状为主,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常有慢性腰痛史,表现为腰部局限性压痛,多为一侧或两侧腰骶部轻度压痛、酸痛,或压痛点固定在1-2个棘突上,多为下腰段(L3-Si),活动受限,腰部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可使症状加重。临床上最为常见,相当于西医腰肌劳损、棘上韧带损伤。
       3.2气滞血瘀型
       气滞血瘀型腰部经筋病为腰部经筋的急性损伤,多发于劳动或体育运动时,由于腰部某一动作改变而突然产生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随即停止活动,活动受限,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以青壮年患者为主。术者可触及到腰部经筋呈板样硬,或条索状,损伤部位压痛明显,脊柱生理弧度可发生改变,偏向健侧,相当于西医急性腰扭伤。
       3.3寒湿痹阻型
       寒湿痹阻型腰部经筋病多为劳累后汗出着衣湿冷、风寒湿邪侵袭所致,表现为不明原因出现的腰背部疼痛,反复发作,可触摸到较硬的筋结或条索状的筋束,晨起时痛重,活动后减轻,劳累后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得温痛减。术者可在患者腰背部找到特定的痛点,临床称为激痛点或触发点(MTrP ),按压时产生剧烈疼痛,可引起背部、腰部及臀部传导性疼痛,相当于西医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 )
       3.4痰凝血瘀型
       痰凝血瘀型腰部经筋病表现为腰痛如刺,痛有定处,常位于骶棘肌外缘第三腰椎横突尖端处,晨起或弯腰时疼痛加重,多由腰部过度疲劳,或工作时坐姿不良,或急性、慢性损伤治疗不当,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互结,久留经筋所致,相当于西医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X线摄片可见一侧或双侧第三腰椎横突过长,左右对称,或向后倾斜,可作鉴别诊断之用。
       4针刺治疗
     《素问·调经论》云:‘病在筋,调之筋”,指出经筋病以局部调筋治疗为主,即说明腰部经筋病的治疗以调节足太阳、足少阴经筋为主;《灵枢·卫气失常》云:‘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亦指出经筋病变部位即在局部,且临床辨证不明显。然腰者,如人之户枢,贯通上下,且腰部经筋病兼证繁多,病位广泛,故临床治疗不仅要着眼于局部,更要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进行辨证分型,达到标本兼治。针刺治疗腰部经筋病,遵循“以痛为腧’的局部选穴原则,采用分型论治的方法,主穴为足太阳经穴、足少阴经穴、阿是穴和夹脊穴,局部调筋止痛以治本;余穴则根据临床证型,并结合不同疗法,辨证加减。
       4.1温肾活血,调筋止痛
       适用于肾虚劳伤型腰部经筋病,临床针刺治疗常结合TDP灯照射,达到温肾活血的作用。冯雷等运用针刺肾俞、大肠俞、委中穴加TDP灯照射治疗腰肌劳损151例,总有效率为96.69%。周仲瑜等采用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腰肌劳损,针刺双侧肾俞、太溪、阴谷、悬钟,采用补法,使针下产生热感,血海、膈俞、委中点刺放血,合谷、大肠俞平补平泻,结果治愈率为43.3%,愈显率为76.7%,总有效率为100% ,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秦玉革等用独刺双侧大钟穴配合TDP灯照射腰部治疗虚证棘上韧带损伤(63),愈显率88.9%,明显优于常规取穴组(愈显率5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杨安府用围刺配合T DP治疗慢性棘上韧带损伤30例,痊愈18例,占60%;显效9例,占30%;好转3例,占10% o
       4.2行气活血,调筋止痛
      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腰部经筋病,临床针刺治疗常结合委中放血或运动疗法,达到行气活血的作用。华洪采用针刺后溪穴及委中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43例,通过与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43例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和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说明针刺后溪穴结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值得临床应用。钮铭等用芒针透刺阳性反应点,针后令患者做被动屈髓屈膝动作,治疗急性腰扭伤40例,总有效率为95% 。邹勇等应用针刺曲池配合运动疗法治疗237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总有效率92.8 %。韩红等将10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治疗效果,治疗组应用针刺腰痛点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腰部局部腧穴针灸火罐治疗,两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4.3散寒除湿,调筋止痛
       适用于寒湿痹阻型腰部经筋病,临床针刺治疗以夹脊穴为主,余穴常选用肝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和昆仑,从而达到补益肝肾、健脾利湿的作用。姜桂美等采用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MPS,并与利多卡因阻滞治疗进行对照,研究表明针刺能达到与利多卡因一样的疗效,是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方法。贾超等将MPS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采用针刺腰背部夹脊穴为主,配合肌筋膜触发点局部针刺)与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触发点局部阻滞治疗)进行比较,两组疼痛缓解度中度以上的患者均占93.33%,二者疗效相仿,证明针刺是治疗MPS的一种有效方法,且针刺治疗能避免利多卡因阻滞产生的副反应。
      4.4祛瘀化痰,调筋止痛
      适用于痰凝血瘀型腰部经筋病,临床治疗以针刺痛点为主,其它穴位选用委中、阳陵泉、丰隆等以祛瘀化痰。顾国群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用毫针斜刺痛点,并随症取巨髎、委中等穴,总32例,痊愈25例,显效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王晓军等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痛点采用三联疗法(齐刺法、电针、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余穴取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与对照组(针刺加痛点局部封闭)进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虽无明显差异,但三联疗法副反应小,患者易接受。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7: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2-1 17:12 编辑

5结语
      由上可见,腰部经筋病为虚实夹杂之证,虚在气血,实在寒痰血瘀,临床可分为肾虚劳伤型、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和痰凝血瘀型,针刺治疗以经筋理论为指导,以调筋止痛为主,并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通过整理并分析近年来的临床文献报道,针刺治疗腰部经筋病的进展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①临床取穴多以局部穴位为主,其中肾俞、大肠俞、夹脊穴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夹脊穴的应用日趋受到重视;②配穴方法不断创新,一些特定取穴,如曲池、血海、后溪、大钟穴等,则具有调节全身气血、振奋督阳、沟通表里两经的作用;③古典刺法的挖掘应用,如齐刺法,值得我们在临床治疗中重点掌握;④辅助疗法多样化,包括火针、电针、火罐、TDP灯照射等;⑤通过中西医治疗方法的对比、结合与应用,明确了针刺治疗本病的疗效;⑥针刺与TDP灯治疗、运动疗法、放血疗法、穴位注射等疗法相结合,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5 01:59 , Processed in 0.515409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