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0|回复: 1

经筋刺法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4-12-4 17: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2-4 17:14 编辑

       <关键词> 刺法;综述文献;十二经筋
      《灵枢 经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论述经筋的专著,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筋的循行、病候和治疗,虽然经筋理论及经筋刺法不如十二经脉理论为人所重视,但在针灸临床已被广泛应用,深入探讨并掌握经筋理论及经筋刺法不仅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而且对经络的进一步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近十年有关经筋刺法在针灸临床应用概况的文献整理,报道如下。
1 理论依据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人体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综合和概括。骆书彦等认为经筋的循行分布与十二经脉大体相同,既有不及本经的范围,还有部分补充和延伸了十二经脉在体表分布循行及功能上的不足,同时认为经筋的行走路线与神经关系密切,其生理功能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等多方面作用。病理上有一般筋病和特殊筋病,一般筋病是指运动系统疾病;特殊筋病主要是指神经系统疾病,所以在针灸临床上经筋理论与经筋刺已得到广泛应用。刘涛等认为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于其实质的研究甚少,严重制约了经筋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对经筋实质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迄今为止,对经筋实质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解释认为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的筋肉系统;另一种解释认为经筋是神经系统。刘涛认为二者各有根据,盲目地认为经筋就是筋肉系统或就是神经系统未免过于偏颇。沈志生从经筋的字义、解剖学基础、病候与治疗诸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经筋理论是在体表十二分法基础上形成的,经筋起于四肢末端,联缀百骸,维系周身,主管运动,协调平衡,经筋本质含义是神经和肌肉。李万瑶认为经筋病主要是在经筋分布之处的筋肉挛急、掣引、痹痛、转筋、强直、弛缓、肢体不用等症,临床以痛症为主,取穴特点大都是痛点及附近部位。其列出了治疗经筋病的火针疗法、傍针刺法、齐刺法、扬刺法、关刺法、恢刺法、合谷刺法、浮刺法、直针刺法等。薛立功认为经筋的基本功能是约束并越过关节,牵引肢体产生运动,所谓“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其病损亦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经筋疾病的治疗原则是“针至病所”,其针刺方法有关刺、恢刺、分刺、短刺、输刺等。黄敬伟等致力于发掘经筋学理论及其具有医疗实用价值的经筋疗法医术,撰写《经筋疗法》,提出采用“手法-针刺-拔罐-辅助疗法”的联合疗法手段,构成“综合消灶-系列解结-多维解锁-整体调机”的新型诊疗体系。秦玉革通过解剖、定位、症状、临床及五行理论的对比分析,否定了后人对经筋的错误认识,论证了《内经》经筋的实质是以周围神经的躯体神经为主,含少部分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认为这一概念的澄清与回归,无论是对中医的继承、发展及中西医结合,还是科研、临床都有重要意义。郑利岩认为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附属体系,为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 经筋》对十二经筋的起止循行、病候及其治疗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探讨分析其理论对针灸、推拿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侯书伟等认为《灵》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的组成部分,经气经经筋、络脉散络于筋肉关节,使人体保持正常的形态和运动功能。经筋的循行分布较复杂,研究其分布规律,有助于对经络的全面认识,且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张军认为经筋为病,涉及的病种非常广泛,可分为一般筋病和特殊筋病,一般筋病是各经筋循行所过之处的筋肉、关节的疾患,以疼痛和运动障碍为主,如经筋的牵掣、拘挛、疼痛、转筋、强直、弛纵以及关节活动不利和肢体偏废不用等,特殊筋病是经筋受邪后累及经脉及其所属脏腑和五官九窍的疾患,如息贲、伏梁、耳鸣目痛、目不合、舌卷、溃疝、阴器不用、维筋相交等,且多数为针灸治疗的适应证,尤以治疗某些特殊筋病为好。马立新从十二经筋的生理、病理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认为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与十二经脉基本相同,不入脏腑,向心性循行,结、聚、交、合,分布范围大。十二经筋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具有连缀、维络、约束、护卫的作用。在病理上,经筋的病理变化为筋急、筋纵、筋痿,其病症与相应的经脉病证不同,多表现在各条经筋所过部位的筋肉、关节的运动障碍及疼痛,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筋病。 “以痛为输”是治疗经筋病的基本取穴原则,针法上,燔针劫刺是治疗经筋病的一种基本方法,此外还有“合谷刺”、“分刺”等特殊针法。其同时总结了自己在临床中治疗经筋病的心得体会,认为面瘫、腕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肩背部肌筋膜炎等疾病从经筋论治能提高疗效。杨丽美注重经筋理论的应用,对于经筋病的治疗从三条途径入手,其一正治经病,即在病变部位针刺天应穴,也就是所谓“以痛为输”,在各压痛点上用针;其二外治皮部,即在病变经筋外层的皮部治疗,可用梅花针浅刺出血,以便经筋处的邪气排出;其三内治经脉,可在病变经筋所属经脉上远端取穴治疗。
2 在运动系统疾病的应用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肌肉关节的体系,经筋与肌肉骨骼的关系十分密切,经筋刺法在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何生华阐述了经筋理论与颈椎病的发病关系,总结临床上颈椎病表现出的经筋损伤特点及经筋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为应用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理论依据。韦英才等采用经筋手法、经筋刺法、经筋拔罐综合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56,效果较常规针刺法好。刘军等认为腰背肌筋膜炎属于中医学“经筋病”的范畴,采用经筋排刺配合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72,总有效率为94%。王凤德等采用经筋手法及经筋刺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6,总有效率为97%。薛立功等应用经筋理论采用《内经》“长圆针”、“解结针法”治疗364例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总有效率95%。侯玉铎等采用锋勾针经筋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漏肩风200,与传统的毫针循经取穴刺法进行比较,临床治愈率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韦英才采用经筋针刺法结合壮药外敷治疗1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与单纯针刺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筋针刺结合壮药外敷这一综合疗法在疗效和治愈时间上都优于对照组,疗程短,见效快。唐燕萍根据肩部疼痛部位,判断属何种“经筋”病变,然后取该“经筋”所连属经脉俞募穴为主,施针治疗肩周炎184,总有效率97%,具有取穴少、见效快的优点。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7: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3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
      王敏等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分别进行面部穴位微循环血流量观察及对肌电图的影响,总有效率为94%,治疗后面部穴位微循环血流量明显提高,肌电图的变化显示,该法能够有效、迅速提高运动单元电位电压,增加募集电位,从而使瘫痪面肌肌力恢复正常。田茂等采用“透刺经筋法”结合中药治疗顽固性面瘫46例,总有效率97%,认为’“透刺经筋法”可改善局部炎症、渗出、水肿、受压等病理现象,促进面神经的微循环代谢,使受损的面神经纤维得到有效的恢复。金芝勋认为“透刺经筋法”具有“通经络、调气血、荣经筋”的作用,采用该法治疗面瘫取得较好效果。于学平采用经筋刺法治疗组60例,与传统针刺手阳明经组60例作对照,治疗脑卒中患者遗留肢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以肢体痉挛的运动模式,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肌电F波的变化,结果中风痉挛状态病人治疗前肌电F波表现为波幅高、时限长、阈值低,经治疗后,经筋刺法组波幅下降(P<0.01),时限缩短(P<0.001),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阈值均有提高,但经筋刺法组疗效(P<0.001)优于对照组疗效(P<0. 005)。其认为经筋刺法组通过降低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减低牵引反射以缓解痉挛。岳增辉等经筋刺法与独取阳明进行对照,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运用现代康复医学有关痉挛状态的评定方法和等力测时法等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显示,经筋刺法对肢体各关节活动肌肉(或肌群)痉挛状态的缓解疗效明显优于阳明组。陆彦青等从现代医学神经肌肉恢复的角度以及从中医经典理论对筋脉拘急的理论进行分析,探讨了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机理,认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以“病在筋、调之筋”、“以痛为输”的经筋刺法为主,不要拘泥于“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
4 问题与展望
      经筋刺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中,方法安全可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其一,有关经筋刺法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少,尤其是动物实验研究远少于临床观察研究,报道多停留在一般的临床经验总结或疗效观察上,多属回顾性资料总结分析,缺少临床双盲对照研究,使研究结论的可比性及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其二,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结合现代医学对偏瘫的认识,针刺在立法取穴上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中风康复领域带来新的希望,但卒中后偏瘫是受多因素影响的疾患,病程恢复过程中瘫痪肢体有软瘫、硬瘫之分,针刺治疗缺乏完整的评价系统;其三,针刺治疗后随访时间长度不够,不利于临床疗效评价。因此有必要在深入研究历代针灸医家临床经验,挖掘整理,弘扬提高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发挥更大的治疗效能,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带来福音。经筋刺法,无论是对《内经》经筋学的发掘提高,还是临床观察都只是做了初步的、粗浅的工作,有待于研究和探索的课题还很多,今后应拓展作用机理研究思路,临床研究须制定统一又切实可行的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增强可信度及说服力。希望今后与同道共同努力,使经筋刺法日臻完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5 10:18 , Processed in 0.27811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