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47|回复: 1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4-12-9 15: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12-9 16:04 编辑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叫Bell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本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好发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但以春,秋两季发病最高。属于中医“中风”,“卒口僻”,“口眼歪斜”范畴。笔者导师临床善用“董氏奇穴”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采取分期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所有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均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标准》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年龄最小20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35岁。均为初次患病就诊,中枢性面瘫未纳入其中。
       主穴定位 董氏奇穴侧三里(在膝眼下3寸,向外横开1寸5分),侧下三里(侧三里穴直下2寸),火主穴,即上太冲(当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取穴,位于太冲穴上5分),灵骨穴(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合谷穴上5分)。
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董氏奇穴之侧三里、侧下三里、火主穴、灵骨穴均采用毫针直刺,根据患者形体胖瘦不同,针深1.0~1.5寸,急性期行捻转泻法,恢复期行平补平泻手法,后遗症期行补法,留针时间均为30至50分钟。
       中药以牵正散加减,牵正散主药:白附子10g、全蝎10g、白僵蚕10g。
       根据患者病程长短分为三期:发病一周内属于急性期(发病1~7天),一周到一个月属于恢复期(8天~30天),一个月以上属于后遗症期。
急性期:病邪初袭机体,停留于表,此时面神经正处于水肿和炎症时期,治则以疏风通经活络,牵正散合疏风散加减,药物组成(白附子、全蝎、白僵蚕、蜈蚣、蝉衣、防风、土鳖虫、牛蒡子、板蓝根、茅根、芦根)。董氏奇穴取健侧,不刺激面部穴位。
       恢复期:此期表邪入里,邪正相争,郁而化火,阻滞经络,病变在面部经脉不通,治以活血化淤,清热通络,牵正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组成(白附子、全蝎、白僵蚕、蜈蚣、桃仁、红花、生地、赤芍、当归、川芎)。董氏奇穴取健侧,配合面部患侧穴位透刺。地仓透颊车,阳白透丝竹空,阳白透攒竹,以上透穴均为患侧。
       后遗症期:此期邪气已由深入浅,正邪相争日久,正气亏虚,治宜扶正祛邪,补气活络,牵正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组成(白附子、全蝎、白僵蚕、蜈蚣、黄芪、白术、陈皮、党参、当归)。董氏奇穴以患侧为主,并合健侧交替使用,避免面肌痉挛或“倒错现象”的发生。刺法以深刺为主,并根据恢复情况辅助针刺面部穴位。
       经过治疗后,其中痊愈29例(81% ),显效6例(17% ),好转1例(2% ),总有效率为100%。
       典型病例:刘某,女性, 42岁,无业。主诉:口眼歪斜1天。现病史: 1天前吃夜宵时感受风邪,突然感觉面部不适,随即感到夹食漏饮,无头痛,头昏耳鸣等症状,今日求诊于我院。查体口角下垂歪向左侧,舌尖偏向左侧,右鼻唇沟变浅,右额纹消失,自觉感到右眼部及乳突部疼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期)。治则:祛风通络。针刺:取左侧侧三里、侧下三里、火主穴、灵骨穴。处方:白附子10g,全蝎10g,白僵蚕10g,板蓝根30g,牛蒡子30g,蝉衣10g,土鳖虫20g,蜈蚣1条防风10g,水煎服,日一剂。经过治疗一周后,患者额纹肌肉明显松弛,右鼻唇沟加深,舌尖伸出时稍偏向左侧,乳突部疼痛明显减轻。针刺改为右侧侧三里、侧下三里、火主穴、灵骨穴,辅助以面部穴位地仓透颊车,阳白透丝竹空,阳白透攒竹,针刺均为平补平泻。处方:白附子10g,全蝎6g,白僵蚕10g,蜈蚣1条桃仁10g,红花6g,紫草10g,生地30g,赤芍15g,当归20g,川芎10g。经治10天后,病情完全愈合。
       面瘫属于中医学“口眼歪斜”或“口僻”等范畴。《灵枢 经筋》云:“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归其病因外邪侵袭人体,导致筋肉弛纵,筋脉失于濡润,气滞血瘀。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6: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病程的长短,将面瘫分期论治。急性期风邪侵袭人体,头面部先受之,以邪盛为主,李梃《医学入门》:“风邪初人反缓,正气反急,以致口眼喎斜。”风邪中人,留于经络之间,阻碍经络气血循行,以致发生局部不仁不用的症状。治疗以祛邪为主,针刺穴位只取健侧,不刺激面部穴位,配以牵正散加减疏风通经活络;恢复期表邪入里,邪正相争,郁而化火,阻滞经络,面部经脉不通,针刺健侧,配合面部患侧穴位透刺,再以牵正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达到活血化瘀,清热通络;后遗症期邪气已由深入浅,正邪相争日久,正气亏虚尚未恢复,治宜扶正祛邪,补气活络,针刺以患侧深刺为主,两侧穴位交替使用,避免面肌痉挛或“倒错现象”的发生。
      笔者导师临床中善于运用“董氏奇穴”,取穴以侧三里、侧下三里、火主穴、灵骨穴为主,并配合中药内服,分期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确切,且较之常规循经取穴具有取穴少、痛苦小、见效快、疗效好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8:58 , Processed in 0.29500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