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5|回复: 1

腕踝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发表于 2014-12-10 16: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2-10 17:00 编辑

        面肌痉挛(Facial Spansm)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祖国医学的“风痉”、“面痉”、“筋急”等范畴。家师近3年来采用腕踝针治疗面肌痉挛24例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68岁;病程最短者10天,最长达6年;中年人居多;左侧面肌痉挛者8例,右侧面肌痉挛者16例。
       方法:进针点:在病变面肌同侧的上、下肢各选择3个进针点,分别称为上1、2、3下1、2、3。其中在手掌面腕横纹上两横指处由尺侧至桡侧分别为:上1在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用拇指端按压觉凹陷处,上2内关穴处,上3靠桡动脉外侧;内踝高点上三横指处由跟腱内侧起向前分别为:下1靠跟腱内缘,下2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下3胫骨前缘向内1厘米处。操作:选定进针点,常规消毒,左手固定进针点上部,右手拇指在下,食指、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30°角,快速进人皮下,针贴近皮肤表面,针尖沿皮下浅表层刺人一定深度,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若病人有酸、胀、麻、沉感觉,说明针体进入过深至筋膜下层,必须调整至皮下浅层,针刺方向朝上,进人深度约1.4寸。留针30min,病情重或病程长者可延长1到数小时。留针期间不捻转提插。隔日1次,10次1疗程。间隔2到3天进行下一疗程,2疗程后计算结果。
       24例经治疗2个疗程:痊愈5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7%。
       本病病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面神经通路受到机械性刺激或压迫有关,少部分见于面神经麻痹恢复不完全的病人。发病机制可能是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所致。临床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发。其特点表现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面肌抽动,多限于一侧,两侧较少。起病从眼轮匝肌的轻微抽动开始,渐向口角、整个面肌扩展。每次抽动数秒至数分钟。精神紧张、疲劳和自主运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不伴有疼痛。
       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对症治疗为主,保守治疗以卡马西平、氯硝西泮等口服或用酒精、654一2、维生素B12及地西洋进行面神经主干及分支注射,或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总体上除药物的副作用外,收效不显。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及“腕踝针”理论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腕踝针进针点分区: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分为6个纵行区,其中1区为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管、腹部、会阴部等;2区为躯体前面的两旁(1区的两侧),包括颞部、颊部、后牙、颌下部、肺、侧腹部等;3区为躯体前面的外缘(2区的外缘)范围狭窄,包括沿耳廓前缘的头面部、胸腹部、沿腋窝前缘向下的垂直线。此三区覆盖整个躯干前面,包括面部,它能反映面部的病侯,治疗面部疾患。四肢的分区:当两上、下肢处于内侧面向前的外旋位、两下肢靠拢时,四肢的内侧面相当于躯干的前面。治疗方法:在病变同侧上下肢,腕踝关节内侧上2一3横指处各选择3点皮下针刺。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16: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枢·动输》:“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末即手足,说明手足是阴阳经脉气血会合联络的部位。所以十二经脉脉气的散布,以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称为“根”或“本”,它与躯干的“标”、“结”等部位对应。因此针刺四肢末端的穴位可治疗全身各部的疾病。事实证明腕踝针治疗该病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无痛,适用范围广,疗效显著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22:50 , Processed in 0.16335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