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1|回复: 1

眼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4-12-11 16: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2-11 16:23 编辑

       面肌痉挛( Hemifacial Spasm ,HFS) 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又名半面痉挛,面肌抽搐。表现为面神经支配的一侧面部肌肉反复发作性不随意收缩,症状由中度抽搐到严重损毁面容的严重痉挛,无其它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少数病例在病程晚期可伴有轻度患侧面肌瘫痪。紧张,情绪激动,失眠,精神疲劳,饮酒,等因素可使本病诱发或加重。目前国内发病率为 11/100 万。本病虽多在中年发病,但仍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特别是在一些公共场合,患者所承受的巨大精神折磨,也使病情日趋严重。本临床研究运用眼针配和体针并用的治疗方法,对面肌痉挛的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所有患者均为脑病科门诊收治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中年以后发病,女性多见; ②抽搐初多从眼轮匝肌开始,可扩散至面颊肌、口轮匝肌甚至颈阔肌; ③紧张劳累后加重,入睡时停止,不能自行控制;④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治疗:眼针配合芍药甘草汤组: 嘱患者坐位,眼针取穴以《中华眼针》为准: 双侧肝区穴、双侧上焦区穴、双侧肾区穴、双侧心区穴、双侧脾区穴。针刺方法:眼针采用直径 0.5 寸的不锈钢针刺眼穴,快速刺入以后不用提插、捻转、开合任何手法,每日针刺 1 次,每次留针 30 min。
       芍药甘草汤: 处方: 芍药 30 g,甘草 15 g,全蝎 3 g,蜈蚣1 条。煎服法,上药加水约 500 mL,煎煮约 40 min,取汁 200mL,复煎加水 300 mL,煎煮约 30 min,取汁 150 mL,将两汁混合 2 次温服,每日 1 剂。10 d 为 1 疗程,疗程间休息 2 ~3 d,3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3.3%。
       面肌痉挛在临床表现上仅为面部肌肉的抽动,并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确切病因未明,多为面神经炎后发为本病。自 Dandy1929 年提出血管压迫观点以来,人们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长期探索,提出“短路”和“点燃”两种学说。目前多认为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因基础主要是脱髓鞘病变.面神经在出脑干区受动脉血管长期压迫而出现髓鞘破坏,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之间发生短路而出现痉挛。可能是面神经通路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形成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引起的。但有研究表明,少数患者( 4%) 症状改善和血管减压程度无关,虽然在血管密布的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有的解剖学基础,但仍有在手术中找不到责任血管,有动物实验研究也已证实该类患者面神经兴奋性增加"故认为动脉血管压迫是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由于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西医在面肌痉挛的治疗上并无特定的有效治疗方案。目前常见的西医治疗方法有( 1) 药物治疗( 2) 面神经封闭治疗( 3) 面神经梳理术( 4) 显微血管减压术( MVD) 治疗。而这些治疗方式都存在诸如风险大,费用高,不良反应明显的弊端。祖国医学认为面肌痉挛属于“痉证”、“风证”、“筋急”范畴,因其病程较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在临床中属于疑难杂症。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面部经筋出现筋急的病变。《伤寒明理论·卷三》: “瘛者筋脉急也,疭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瘛疭。”《灵枢·经筋》篇: “颊筋有寒,则引颊移口”。外邪阻滞经脉,或邪郁化热、壅遏经脉,可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而抽搐; 阴虚血少、筋脉失养,导致虚风内动而抽搐。故其病因外感跟内伤都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外感多为六淫所致,常见病邪多为“风、寒、湿、热”内伤多与内风所动有关。而内风之生多见于肾阴亏虚、性情急躁易怒致肝气上逆,皆易导致肝风内动; 其次如素体血虚,再加上久视伤血则易血虚生风: 再有热性体质者平素多食烟酒炙焯之物,则易致血热生风《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痰论》云“肝主身之筋膜”。患者中年以后,正气渐亏,气血虚弱,肝肾多有不足,阴亏于下,阳亢于上,水不涵木,血燥而内风自生,阴液枯竭,血不荣络,无以濡养筋脉,则痉挛。此外本病亦可由精神,情志因素而诱发,若五志( 喜,怒,思,悲,恐) 过极,气血逆乱,面部肌肉紧张,引起血行不畅,诱发血脉变化而致病。故治疗当以外以治风,内以调肝为原则。治外宜祛风通络,活血通经。内治则多为补益肝肾,平肝熄风,调和气血,养血润燥,辅以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眼针疗法是一种微针疗法,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彭静山教授根据《黄帝内经》“观眼识病”和《证治准绳 》对眼的脏腑划分理论,于1970年代创眼针疗法。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6: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其经阳气皆上走于目而为睛。”眼与经络沟通,通达内外,联络脏腑。通过针刺眼部的特定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理气和血、调理脏腑功能、安神定志、标本兼治的作用。取穴: 眼针是根据八卦将眼睛周围分为八个区,即: 一区肺、大肠; 二区肾、膀胱; 三区上焦; 四区肝胆; 五区中焦; 六区心、小肠; 七区脾、胃; 八区下焦。脾主肌肉,上睑属脾,下睑属肾,而且病位在上焦,选取以心区,上焦区,脾区,肾区,肝区为主。诸穴相配有疏通气机、调和阴阳、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功能。配合内服滋阴养血,熄风解痉之芍药甘草汤加全蝎、蜈蚣,方中蜈蚣、全蝎都能祛风止痉,蜈蚣善于通络止痉,全蝎长于息风止痉,诸药相合,力专效宏,可使风祛痰消,经络通畅。白芍酸苦而甘养血柔肝,平抑肝阳,壮水涵木,息风止痉; 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之功。本研究结果表明,眼针配合体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具有很大的优势,安全、无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小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的身体及经济负担等方面有重大的意义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8:33 , Processed in 0.52157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