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51|回复: 1

董氏奇穴治疗痛经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发表于 2014-12-13 17: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2-13 17:22 编辑

       痛经系由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素体不足,胞宫失于濡养,导致经期或经行前后呈周期性小腹疼痛的月经病,是妇科最常见疾病之一。我们运用痛经舒汤加减联合董氏奇穴常规穴针刺治疗痛经,取得满意的疗效,结果如下。
       患者均符合以下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分型: 气血瘀滞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乳胁胀痛,经行量少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寒湿凝滞证: 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肝郁湿热证: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痛及腰骶,或感腹内灼热,经行量多质稠,色鲜或紫,有小血块,时伴乳胁胀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平素带下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气血亏虚证: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行量少质稀,形寒肢疲,头晕目花,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弦。肝肾亏损证: 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红无块,腰膝痠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细弦。气血瘀滞证、寒湿凝滞证、肝郁湿热证属于实证; 气血亏虚证、肝肾亏损证属虚证。痛经是指妇女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小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痠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
全部患者均为针灸科、中医科门诊患者,年龄 14 ~ 49 岁,病程 6 个月 ~20 年,; 辨证分型: 气血瘀滞证36 例,寒湿凝滞证 29 例,肝郁湿热证 17 例,气血亏虚证10 例,肝肾亏损证 14 例。
    治疗方法:
       疼痛发作期( 一般在经前 7 d 至经期前 3 d)针刺董氏奇穴的妇科穴 ( 当大指背第 1 节之中央线外开 3 分,距前横纹 1/3 处 1 穴、距该横纹 2/3 处 1 穴,共 2穴) 和常规穴之内庭穴。操作: 贴于骨旁下针,针深 2 ~ 3分,采用倒马针法,一次两针齐下。内庭穴按常规取穴、操作。如疼痛仍未缓解,实证用泻法,针刺常规穴中极、次髎、地机。寒痛配归来艾灸,气滞配太冲,腹胀配天枢,胸闷加膻中、内关。虚证用补法,气血亏虚加刺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肝肾亏损者加肝俞、肾俞。得气后,每10 min捻转 1 次,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
       痛经缓解期( 一般在行经 1 周至经前 1 周) 给予痛经舒汤加减。药物组成: 桃仁 10 g,红花 10 g,当归10 g,川芎 10 g,炮附子 ( 先煎) 10 g,干姜 15 g,蒲黄 ( 包煎) 15 g,五灵脂( 包煎) 10 g,花椒 10 g,延胡索 10 g,丹参15 g,白芍药 15 g,香附 10 g,甘草 6 g。气血瘀滞证加三七粉( 冲服) 3 g、郁金 12 g、茜草 15 g、益母草 30 g; 寒湿凝滞胞宫而小腹冷痛加肉桂 5 g、乌药 15 g、小茴香 10 g; 肝郁湿热小腹灼痛加黄柏 10 g、苍术 10 g、牡丹皮 12 g、黄连6 g; 气血亏虚证加黄芪 30 g、党参 15 g、炒白术 15 g、鸡血藤 15 g、大枣 5 枚; 肝肾亏损加山茱萸 15 g、枸杞子 15 g;伴腰骶疼痛加桑寄生 20 g、续断 15 g、杜仲 15 g。日 1 剂水煎取汁300 mL,每日 2 次服,经期停用。
       3 个月为 1 个疗程。嘱患者经期注意腰腹及足部保暖,禁食生冷油腻,保持心情舒畅。
    停药 3 个月后随访 1 次。治疗106例患者中,治愈12例,好转77例,未愈17例,总有效率为83.96%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患者年龄较轻,多数为未婚或已婚未孕。中医学认为,痛经主要病因病机为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寒邪客于冲任; 或肝郁气滞,经血滞于胞宫; 或脾胃素弱,化源不足; 或大病久病,气血亏虚,以致冲任气虚血少,胞脉失养; 或禀赋素弱,肝肾不精血亏虚,加之行经之后经血更虚,以致冲任不足,胞脉失养所致。综上,由于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胞宫血流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素体肝肾虚损,脾胃虚弱而肾精气血亏虚,以致冲任俱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以致“不荣则痛”。痛经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症。现代医学认为,痛经常与生殖器局部病变、精神因素和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但以原发性痛经多见。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PG) 含量增高有关。研究表明,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前列腺素 F2α( PGF2α) 和前列腺素 E2( PGE2) 含量均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PGF2α 含量增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治疗组根据痛经疼痛发作期、缓解期病势之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疼痛发作期,按照“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重在以针刺解痉止痛为主。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少腹疼痛为主症,根据发病原因、痛势、腹诊等以辨别虚实。实证主穴取中极、次髎、地机,虚证主穴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虚实证均配合妇科穴和内庭穴。针灸治疗痛经的机制,主要集中在针刺的镇痛效应上。实验证实,针刺多种不同穴位,能促使多种镇痛物质的分泌,这是针刺镇痛的物质基础。其中类吗啡样物质的分泌增多,明显提高了痛阈,是公认的针刺镇痛原理之一。针刺能调整内脏功能,对于子宫的过度收缩或痉挛而引起的剧烈疼痛给予针刺,能使痉挛缓解,疼痛减轻甚至消失。针灸对多种内分泌功能( 如孕激素、雌激素、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等) 有明显调整功能,“故推测针灸能降低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血中 PGF2α 含量”。董氏奇穴的妇科穴是治疗妇科病的常用穴,配合常规穴的内庭治疗痛经极有效。常规穴的中极为任脉经穴,可通调冲任脉之气,散寒行气; 次髎为治疗痛经之经验效穴。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刺次髎穴可以调节盆腔脏器的功能,解除平滑肌痉挛; 促进局部组织释放内阿片肽,从而起到镇痛作用。地机乃脾经郄穴,可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虚证治则调补气血,温养冲任。关元、中极、气海为任脉经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调理气血;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补益胃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足,胞脉得养,冲任自调。缓解期以服用中药为主。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因临床以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最为常见,故自拟痛经舒汤以桃红四物四逆汤为基础方加减。其中桃红四物汤为补血调血主方,补血活血调血; 四逆汤温中散寒,助阳通脉;丹参活血化瘀,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 蒲黄与五灵脂配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失笑散,活血止痛,主治痛经和产后瘀痛; 花椒配合附子、干姜温经散寒止痛;香附、延胡索疏肝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根据临床症状加减,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养血理气之功。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7: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仁有镇痛等作用,并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 红花对子宫和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红花黄色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当归挥发油能对抗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或组织胺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可明显抑制( 子宫) 收缩幅度及收缩频率;川芎所含阿魏酸的中性成分能抑制子宫平滑肌,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 白芍药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 丹参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对中枢神经有镇静和镇痛作用; 蒲黄对离体子宫有兴奋性作用,且还有抗炎、镇痛等作用; 五灵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缓解平滑肌痉挛,改善实验性微循环; 香附挥发油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对实验动物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能降低其收缩力和张力; 附子中所含乌头碱及次乌头碱均有镇痛作用; 干姜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镇静、镇痛等作用; 花椒有镇痛抗炎作用; 甘草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及镇痛作用。
      观察结果表明,痛经舒汤加减联合董氏奇穴常规穴针刺治疗痛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01:43 , Processed in 0.26482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