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疼痛,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畴,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患者一侧或双侧髋关节持续性或间歇性酸胀疼痛为主要表现,相当于骨科的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早期缺血性股骨颈炎。近年来,笔者采用浮针治疗髋关节疼痛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来自针灸科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最小38岁,最大78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25天,最长1年,平均65天;单侧疼痛33例,双侧疼痛3例。 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患者多数有下肢过度劳累或扭伤史,以及过量饮酒史;行走困难,呈跛行,髋部呈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并向膝关节放射;髋关节功能障碍,以内旋外展为主,“4”字试验阳性;X线片检查示:骨盆轻度倾斜,关节积液,股骨头密度轻度改变。 治疗方法:先明确阳性反应点(痛点或压痛点),距离阳性反应点上、下、左、右6~10 cm处,确定进针点。常规消毒后,用特制中号0.6 mm×32 mm浮针,针尖对准阳性反应点,针体与皮肤呈15°~25°角快速刺入,刺透皮肤后将针身平贴皮下向阳性反应点方向推进,深度约为30 mm。若针刺过深或过浅,须将针退回重新进针。进针后手握针柄左右摇摆,使针体做扇形扫散运动,这时患者应无酸麻胀痛等感觉。行针完毕后,抽出针芯用胶布贴附于针柄,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留针6 h。前3天每日治疗1次,后7天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效果:疗效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疾病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无跛行,髋关节无疼痛,“4”字试验和旋转屈髋试验阴性,X线示关节积液消失,股骨头密度无改变,计31例,占86.1%;好转:症状体征改善,仍有轻度跛行,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X线股骨头轻微密度增高现象有所改善,计5例,占13.9%。总有效率为100.0%。 浮针疗法所以能够治病,主要是因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特性。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基质在生命期间属胆甾相液晶体,呈螺旋状的分子空间排序,构型对外界作用因素反应灵敏,具有很好的压电效应。当用外力(手法扩散)影响疏松结缔组织时,其螺旋状的分子空间结构就要发生变化,由于压电效应,这种变化导致生物电的产生。而这些生物电传导到具有反压电效应的病变组织时,引起化学能或机械能的变化,从而使病理状态向生理状态改变。由于压电效应是浮针疗法起效的原因,而外力作用于疏松结缔组织引起其空间构型的改变是压电的来源,所以扫散越多,疗效越好,扫散动作与疗效有直接的关系。浮针疗法的扫散是区别于其他所有针刺疗法的操作方法,也是浮针疗法效果较好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