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论述了腕踝针治疗腰痛的选穴和针刺方法,并从单纯采用腕踝针和腕踝针联合体针、推拿、中药4个方面对近年来腕踝针治疗腰痛进行了综述,指出腕踝针治疗腰痛的研究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关键词]腕踝针;腰痛;针灸;综述腰痛(low-back pain,LBP)是目前困扰人类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西方国家大约有多达2/3的人一生中有过腰痛的症状,仅次于普通感冒,是造成患者求医的位居第二位的原因。腰痛的致病原因十分复杂,理论上讲,任何接受神经末梢支配的腰椎结构如关节突、椎间盘、神经根、肌肉和韧带等都有可能成为疼痛的起源部位。该病的主要特点为发病时间早、发病率高、容易复发,而且伴随年龄增长,腰痛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卫生问题。治疗腰痛的方法有很多,日服药物为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常规日服用药多为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但循证医学尚不能证明该类药物绝对有效,而且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副作用。中医疗法中针灸是治疗腰痛的常用方法。然而传统针灸治疗腰痛效果虽好,但部分患者因为害怕“酸、麻、胀、痛”的得气感而放弃传统针灸治疗。腕踝针疗法(wrist-ankle acupuncture,WAA)不要求有得气感,治疗腰痛具有镇痛迅速、作用时间长、无副作用的特点。现将近年来临床运用腕踝针治疗腰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选穴和针刺方法腕踝针疗法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张心曙教授首创的一种针刺疗法,是中医针灸特色诊疗项目之一。腕踝针疗法因只在四肢的腕部和踝部行皮下针刺用以治病而定名。基本方法是:将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在四肢的腕和踝6个纵区内各定1个针刺点,纵区与针刺点用同一数字按1-6编号;在身体的中段划一条环体横线代表横隔,分身体为上下两半,病在上半身的针腕部,在下半身的针踝部,按病症所在区定针刺点。腰部位于下半身,根据“上病取上,下病取下,左病取左,右病取右”的选穴原则,腰痛应选取踝部的针刺点进针,左侧腰痛取左踝针刺,右侧腰痛取右踝针刺,腰痛位于正中线上则取双侧踝部,腰痛部位广泛则可以三针排刺。腕踝针多选用直径0.25 mm,长25 mm或40 mm的毫针。针刺治疗腰痛时针尖朝向腰部而非脚趾端,皮肤常规酒精消毒,患者体位小限。用三指持针柄,另一手之拇指拉紧皮肤。进针时用拇指轻旋针柄,使针尖很快刺入皮肤(针尖刺入皮肤时,针体与皮肤呈30°),针刺在皮下的位置应尽可能紧贴真皮下。判断针是否刺入正确位置,有3个标志可供参考:(1)针尖刺入皮层时轻微刺痛,但痛感消失较快;(2)针尖阻力由紧转松;(3)在估计针尖已刺过皮肤后即可放开持针的手指,要求针自然垂倒并贴近皮肤表面,针尖将皮肤挑起,形成自径约0.2 cm大小的皮丘,如针尖刺入皮下过深,应将针轻轻后退并再观察是否能完全卧倒。将针缓慢刺入,要求针刺部位无酸、麻、胀、痛等得气感。如果出现得气感,应将针后退重新束刺入,自至无得气感。针完全刺入后,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一般留针30 min或1 h可每日针1次,至多针3次后要改为隔日针1次,以10次为1个疗程,以后可改为每周针2次。2临床报道2.1单独运用 周友龙等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系统地观察了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镇痛作用的有效性。将3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2:1:1随机分为踝三针组、常规针刺组和药物组。踝三针组依据不同的突出节段分别取根痛1、根痛2、根痛3(相当于腕踝针选穴的下4、下5.下6);常规针刺组取肾俞、气海俞以及突出相应节段的夹脊、次髎等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药物组采用来比林针0.9g加生理盐水2 mL常规臀部肌内注射。结果显示,踝三针、常规针刺、来比林注射3种治疗方法起效时间分别为6、27、18 min,3组患者镇痛的维持时间分别是24.48、8.93、6.36 h;踝三针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常规针刺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各时间点镇痛的评分变化趋势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