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5|回复: 1

腕踝针治疗疼痛及麻木性疾病

[复制链接]

582

主题

89

回帖

199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992
发表于 2014-9-12 20: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对比腕踝针对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疼痛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腕踝针组)53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47例,将58例麻木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腕踝针组)32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26例。治疗时间均为3天。结果:疼痛类两组总有效率相差不明显,但显效率治疗组为60. 38%,对照组仅为29. 79%,经统计学处理,P < 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麻木类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疼痛类与麻木类相比较,腕踝针对疼痛类显效率为60. 38%,对麻木类仅28. 13%,经统计学处理,P < 0. 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疼痛类疾病效果优于麻木类疾病。[主题词]腕踝针;疼痛/针灸疗法;麻木/针灸疗法 疼痛和麻木是临床常见症状,虽不危及生命,却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笔者自2002年9月一2003年2月间运用腕踝针治疗疼痛53例、麻木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全组158例均系本科门诊病例,按首诊日星期单双随机分组,即星期一、三、五就诊患者为治疗组,计疼痛患者53例,麻木患者32例;星期二、四、六就诊患者为对照组,计疼痛患者47例,麻木患者26例。治疗组,疼痛患者53例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4岁,病程最短半日、最长1年;麻木患者32例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个月。对照组,疼痛患者47例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半日、最长10个月;麻木患者26例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个月。疼痛原因主要为急性扭伤、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颈椎病、带状疱疹后遗症、手术后遗症及不明原因性疼痛。麻木的主要原因为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及不明原因性麻木。2治疗方法2. 1治疗组 取上1 (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用拇指端按压觉凹陷处)、上2(腕掌侧面正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问)、上3(靠桡动脉外侧)、上4(手掌向内,在拇指侧的桡骨缘上)、上5(腕背中央)、上6(小指侧尺骨缘背);取下1(靠跟腱内缘)、下2(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下3(胫骨前缘向内1cm处)、下4(胫骨前缘与腓骨前缘的中点)、下5(外侧面中央)、下6(靠跟腱外缘)。按分区查明病症所属区,以“上对上,下对下,左对左,右对右;不易定位的选1区,2或3区选2和3区,5或6区选5和6区”的原则,在腕踝部选取相应的同一区的进针点。选定进针点后,取1. 5寸毫针,皮肤常规消毒,针与皮肤呈3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体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浅表层刺入约1. 3寸,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即针下无阻力)。若患者有酸、麻、胀、重等感觉,说明进针过深,已深入筋膜下层,需调针至皮下浅表层。针柄以胶布固定,嘱患者做自主运动,对比针刺前后症状。针刺方向一般朝上,若病变部位在四肢末端则针刺方向朝下。腕踝针一般在活动时应无痛感,若痛时须调针至不痛为度。一般留针1h左右,不做提插捻转。2. 2对照组按病症选取相应穴位,常规针刺,留针40 min,即颈椎病取风池、颈夹脊穴;肩周炎取肩髎、肩贞、肩内陵、曲池;带状疱疹后遗症取曲池、外关、合谷、血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急性扭伤取局部穴位及后溪;腰痛取关元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痹症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辅以阿是穴。 以上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3次后进行疗效统计。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2 20: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3疗效观察
3. 1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症状完全消失,活动自如,外观如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但活动时仍有少许不适。好转:症状减轻,但活动仍受限,静止时还有少许不适。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症状加重。
3. 2治疗结果
结果见表1一表3,运用二项式原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经比较,腕踝针对疼痛完全缓解率及显效率都优于常规针刺,但经统计学处理后,完全缓解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显效率有显著性意义(P<0. 05)。
经比较,腕踝针与常规针刺对麻木性疾病均有很好疗效,但经统计学处理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1)。
   
经比较,腕踝针对疼痛疗效优于麻木,尤其是显效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 05)。
4讨论
疼痛和麻木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针灸治疗的常规适应证。祖国医学认为疼痛和麻木是气血运行障碍所致,针灸的镇痛和缓解麻木主要是通过针刺的疏通经脉、调气和血、治神作用来实现的。腕踝针与常规针刺比较,因其进针点在经脉上,针体在经脉的循行路线上,留针部位表浅,留针时间长,所以在疏通经脉、调气和血、治神方面作用更强,其镇痛和缓解麻木也更趋显著。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针刺镇痛和缓解麻木主要是针刺后引起神经感受器兴奋,刺激信息沿脊神经与脑神经传入中枢,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觉及麻木传入信息相遇,通过整合作用,针刺的传入信息抑制了伤害性刺激的传入信息,从而产生镇痛及缓解麻木效应。腕踝针主要刺激的部位为皮下浅表层,解剖发现,皮下浅表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富集带区,含有较多的组织体的气化物质,是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感受器,传导兴奋高效、快捷,因此镇痛及缓解麻木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腕踝针疗法简便经济,疗效肯定,且患者痛苦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针灸疗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23:26 , Processed in 0.285890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