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4|回复: 1

什么是九针(三)

[复制链接]

488

主题

67

回帖

153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31
发表于 2014-9-12 20: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解一下,这套针具是我亲自手工制作出来的,做这样一套针具,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贴图是给大家参考,我并不是做这个生意的,所以我没有针具卖,也没有时间做针具卖,更没有针具可以赠送,请朋友们理解。)
一:员针
《灵枢•官针第七》:“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于病所”。
《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主治分间气”。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者,以泻分气”。
古人写书,或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或许是故意为之,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定。古人们往往喜欢把一些简单明了的事复杂化,同一件事情非要用很多种不同表达方式来反复阐述,令人产生翩翩联想,一些没有立场的后人钻进这个陷阱之后就再也没走出来过。古人又喜欢把一些深奥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很多不同表现方式的事物被他们归纳成一两句话,让一些立场坚定的后人打死也不相信大道竟然至简。结果我们就看到两种现象,一种是把本来就长篇大论的内经解读得更加冗繁复杂,穷经皓首之后依然是一无所得。一种是直接的否定老祖宗的智慧,转身认了别人的祖宗为自己的祖宗。其实如果我们稍微懂得变化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原来老祖宗早已把一切都表达得清清楚楚了,关键的关键,就是你不能完全相信老祖宗的话,也不能完全不信老祖宗的话,说穿了,我们要践行内经,必须遵循那四个字“信解行证”。
俺有点啰嗦,旁边欲望强烈的人早已等不及了,唉,现代人咋这么焦躁啊,眼看爱已慢慢开始转变为恨,也罢,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还是直接讲针吧。

要研究《黄帝内经》,就不能忽视灵枢经,要研究灵枢经,就必须首先把九针搞明白。我常常纳闷,说某大虾研究灵枢一辈子了,结果我就没看到他介绍过九针是啥样子,具体涉及九针的地方他总是一带而过,我只能怀疑他根本就没明白,你说他研究这一辈子不是瞎折腾是啥嘛?就好比我向你议论某人如何如何等等,结果我和你一样,咱俩谁都不认识也木见过这人,那我们聊他半天有多大意义哩?同样道理,要研究九针,首先必须弄明白九针的具体形状和长短大小粗细等等。我们看九针论里关于员针的描写:“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这个絮针,也就是缝棉被的针,过去农村都要缝棉被,针比较粗,长度一般在6、7厘米左右,粗的针身直径大约有1.5毫米左右,这是手工针的尺寸。我们现在用的棉絮针是机器制造的,有一个标准尺寸,我特意的买了国营企业生产的东风牌棉絮针来看,针身直径1.04毫米左右,针孔处直径1.34毫米左右。相对于今古两个时代,我们更应该参考手工制作絮针的尺寸,这样我们就能够大概知道员针的针身粗细了。
接下来是针尖,员针的针尖,形状是锋如卵形。卵,就是鸟蛋,见过鸟蛋的人都知道,椭圆的形状。筩,在古汉语里是“竹管”的意思,筩其身,怎么理解?如果是用竹管一样的针身,那就是空心的,可前面又是卵其锋,这员针怎么用竹管前头顶个鸟蛋来形容呢?如是空心的话,这么细的针做成空心的,我们且不考虑两千年前的工艺制造水平能不能完成这项任务,我只考虑古人这样做有何意义?难道两千年前的古人真的在玩注射?咱老祖宗不能这么变态吧?
所以我一直很纳闷,看遍了国内外大师名医们的各种解释,都没有找到能够让我认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员针筩其身就说明员针是空心的,有人甚至认为“筩其身”是翻印出错,前阵子在新华书店看到有一本五六公分厚的注解《黄帝内经》,作者还认为“卵其锋”与理不符,哪有针做成圆形的道理呢,他认为疑是谬误。我觉得不该如此,古书里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换位思考,不能动不动就怀疑古人印刷刻板出错,否则那才是真的与理不符,一两千年前哪来那么多盗版啊?而且九针里面,筩其身的只有员针和锋针,我们来看看《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在讲到员针的时候,说“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员其末,令无得伤肉分,伤则气得竭”。讲到锋针的时候,说“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这锋针是刃三隅,也就是由三个锋利刃口边组成的三棱形针尖,那么针身为什么也要“筩其身”呢?总不能说锋针也是用来注射的吧?那就真的真的是变态了,哈哈。
好多年以前,我曾经看到过一枚大约是清代或民国时期的三菱针,前面大中间小后有柄,是象鹅颈形一样的。现在根据“筩”是竹管的意思,由此我想到,小时候在农村,玩过竹管做的水枪,水枪竹筒一头是竹节隔,在上面钻个小孔,水枪内的竹棍比较小,后面有一个手柄,在竹棍前头绑一团布,运用活塞原理,前后抽送就可以吸水和射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人所说的“筩其身”就是竹管套在外面的意思。那么继续推理一下,我们就明白了,锋针与员针这两种针,都是跟皮肉分间部位打交道,调理经水的,难怪长度都是一寸六分呢。
员针的前面针头如卵形,卵的形状,是椭圆的,所以由此我分析得出结论,员针的形状,就是前面椭圆后面细小,如水枪活塞一样的形状了。


那么功用方面呢?有人认为员针是体表按摩棒,这个观点无法令我信服。灵枢又名针经,是讲针术的,何况总共才九支针,古人不可能愚蠢到还要从中分出一两支来做按摩棒,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啊。而且灵枢里写的明明白白,员针是用来揩摩分间,泻分气。泻在古汉语里有抒发卸除之意,相当于疏通的意思。经络有天人地之分,也就是表层,浅层,深层的分布。肉间分气,可以理解为位于皮下肉层的经络通道里的气血。从解剖学来看,人体皮下肌肉的位置,并不是很深的层次,脂肪厚薄不同,但大部分人都在皮下一两厘米以内,所以古人将员针设计成长一寸六分,这个长度用来疏通肉分是足够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想得通了,员针的作用,就是用来按摩那些因遭受风寒湿侵袭而挛缩僵紧的肌肉软组织的,相当于一个体内按摩棒。员针并不直接刺激损伤肌肉,是用来进入皮下到包裹肌肉的筋膜之间,去揉摩,疏导气血,因为这个部位,才是古人所说的肉的分隔,也就是肉分处。分间气充盈了,肌肉才能够得到正常血气的濡养,才不至于产生僵硬挛缩疼痛等状况。道理?道理就如同田地里的泥土,必须有水气的濡养才能够让庄家正常生长,如果缺少了水气的濡养,泥土就会干涸龟裂。那么这个土地干涸发硬了,你去把泥土搞得死去活来的有啥用?其实这泥土也是受害者啊!傻子都知道干泥巴要用水来糅合,难道你还不明白这些道理?
当然了,这只是针对局部问题的治疗方法,如果除了局部问题之外周围或远端也有问题,这一招所起的作用就有限了。所以以后遇到肌肉的疼痛,脑子里第一反应就不要直接哪儿痛搞哪里,以痛为输并不适合所有情况。具体的思路以后再讲,我这里只是先提醒一下,免得某些小盆友误解,这样大家就明白,哦,难怪我们有时候疼痛处贴膏药皮肉都贴烂了还是痛,做按摩,疼痛处皮肉都揉肿了,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比原来更痛......
员针是没有针尖的,前边是椭圆形,摩擦力和阻力相对比较小,很方便在分间前后滑行,滑行过程中必然是被肉体软组织紧紧包裹着,卵形对这些软组织的伤害很小,当然不会“伤肉分”。而且从物理力学方面来分析,圆的东西才容易产生变动,气流遇到圆的物体,就会产生旋转的能量,大家如果小时候玩过竹子做的水枪,就知道水枪内的活塞竹竿是什么样子,前头缠绕一团圆形的布,运用活塞原理抽送,就可以吸水进去,射水出来。所以员针除了在肉分间来回的揩摩之外,还可以采用抽送的手法,因为抽送过程中,分内的滞留气就会被员针带动,从而被动的产生循环。气为血帅,气行血行,这一自然现象在人体气血的调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功用,也不可小视。这个结论也可以反证我前面说员针形状是如活塞状是对的,如果你还不相信,如果你是男的,就看看自家胯下那活儿,什么形状?不是梯形不是棱形也不是扁的也不是方的,对吧?如果你已经成年结婚,你说说你使用这器具的时候是怎么用的?
……你别笑得那么邪恶淫荡,一瞧你就不是真正做学问的人。如果要听我说,就端正心态,其实这道理就是内经里所说的“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古人又没有那么多可以参考的教科书,他们要发明一件针具,都是靠上观天下察地中通人事得来的,你以为只有化验单影像片分子细胞这些才是科学的啊?
既然是通过按摩肉分间来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那么所治疗的痛症,肯定就是表现一般的肌肉疼痛,不会是很猛烈的剧痛那种了,也就是肉痹。肉痹,由风寒湿邪气侵于肌肉所致,也就是临床常见的肌肉硬结、疼痛、麻木、萎缩等症状。再说简单一点,就是用于皮下肉上堆积瘀堵不通的地方。千百年来,中医从来没有一种针具是伸入体内去起按摩作用的,现在我根据古人对员针的描述,在临床实践中把这支疗效非常好的“体内按摩棒”,挖掘整理出来了,依然取名“员针”。
那么员针是如何进针治疗的呢?内经针法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多种针法,在《灵枢官针第七》其中用于治疗肉分的病,采用的是九刺之“分刺”和五刺之“合谷刺”这二种针法。“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说明员针是在肉分之间运行的。“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左右鸡足,鸡足分散的形状,说明要象鸡爪一样朝几个方向揉摩等,还不明白,你就先去看看鸡爪什么形状吧。而且要“令无得伤肉分,伤则气得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手法要轻柔,千万不要用很大力量在里面乱捅乱戳,更不要用锐利的器具去切断钩破筋膜,如果损坏分肉之间的筋膜对患者来说不是件好事,因为内经认为分间是精气输注营行的地方,也就是气血的运行通道,如果你把这个通道戳破了,到处都布满孔洞,精气所过的时候就会乱串,那么精气就会枯竭。这道理就像我们一支队伍在道路上前进,结果路上到处都是陷阱,这里陷一个下去那里掉几个进去,这样我们队伍走到最后人员就所剩无几了。
总结来说,员针就是在病变的旁边斜刺进针,到达肌肉筋膜层,然后朝前方和左右几个方向抽送按摩,治疗肌痹,这就是员针的针法。
员针是主治肌痹的,那什么是肌痹呢?《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
肌痹,也就是肌肉的疼痛,临床中是最常见的,也是相对比较好治疗的,常见的按摩拔罐膏药药酒热熨等等方法都很容易收到非常好的功效。前面这段经文中,“刺大分、小分”这句话,我曾见过很多种翻译意思,感觉大都有点偏离古人的原意,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经文里有肉分之说,我认为这个大小分,其实应该是指的不同厚薄处肌肉的筋膜。“多发针而深之”,有人认为是扎很多支针,而且是长针深刺,这观点也无法令我认同。按古人的诊治理念,他们不可能把患者扎得像只刺猬一样似的,这一招是现代某些聪明人想出来的办法,古人哪有这么高级的智慧啊,我总觉得古人的智慧其实非常简单,所以肯定不会是在多个部位扎很多针。古人有万箭齐发之说,这万箭不是分布很多地方射出来,应该是集中在一起,射出去才看到很多箭发出来的庞大阵势。再看看“深之”,意思应该是朝肌肉分间去深入,所以我认为应该是进针之后朝多个方向送针。因为是肌肉病变,只需按摩肌肉的分间,疏通分间气即可,就不要去刺激筋骨,如果伤了筋骨就会加重病情。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2 20: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诸分尽热”,从表面理解,意思似乎是所有的肌肉筋膜都发热了,这员针又没有热量,又怎么做得到呢?其实不难理解,我都明白,肌肉受寒就会挛缩僵硬,自然就感到发凉发冷,气血不足润养继而就会产生疼痛,遇热则舒展柔软,病痛自然也就缓解了,临床验证也果然如此。所以我理解所谓的“诸分尽热”,应该是运用员针按摩分间,使得气血疏通之后,局部以及前方的肌肉得到气血的濡养,自然很快就变软了,这也应了我前面所理解的朝多个方向运针按摩揩磨,令分间肌肉变软,这样前后左右气血尽通,分间气血疏通了。有了正常的气血充盈其中,诸分也就恢复了正常的温度,患者就不会再感到发凉寒冷,这就是诸分尽热的理解,这个热,指的是正常的体温,也就是相对受寒发凉而言是“热”,而不是高出正常体温太多的那种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5-12 19:52 , Processed in 0.41100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