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67|回复: 1

平衡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5-1-26 15: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1-26 15:31 编辑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尤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约占 60% -70%,本病多见于40 - 60 岁的人。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症候群。
       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依据,均为就诊于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年龄 30 -65 岁,平均( 40. 21 ±10. 92) 岁; 病程 1 年 -10 年,平均( 5. 50 ±2. 83) 年。
       诊断标准:①长期低头劳动、工作,或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电脑者,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者; ②颈肩背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点,颈部肌肉僵硬,手指麻木无力; ③X 线摄片或 CT、MRI 检查有理改变,椎间盘病变; ④麻木、疼痛范围与颈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 ⑤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排除标准:①急性外伤性颈椎问盘突出者; ②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③孕、产妇,精神病患者; ④不符合纳入标准及不能坚持完成者。
       治疗方法:采用平衡针法。平衡针取穴: 选取王文远教授提出的平衡针主穴: 颈痛穴( 交叉取穴) 位于手背部,半握掌,第 4、5 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凹陷处( 或八邪穴) ;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采用直径0.30mm,长度1.5 -2 寸毫针,持针快速平刺进针 1.5 寸,以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酸、麻、胀感即可出针。辅穴: 肩痛穴( 交叉取穴) 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连线的上 1/3 处,快速进针 1. 5 寸,使患者感觉到远距离产生触电式针感,即可出针。每日 1 次,每周治疗 6 次,共治疗 3 周。
       疗效标准:治愈: 主要症状、阳性体征消失,功能恢复良好,能胜任日常工作; 显效: 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阳性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好转: 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不能胜任轻体力劳动; 无效: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及中止或退出试验者。
       经治疗,31例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由颈椎和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压迫神经根所致。由于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颈椎及其软组织、椎间盘发生退变,导致关节囊和韧带松弛,椎体移位或滑脱、小关节错位,影响了脊柱的稳定性,久之产生骨赘增生、韧带钙化,导致椎间孔变小而直接和间接地使颈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发病。临床症状以肩背或颈枕部、上肢等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病理变化主要有局部组织痉挛、充血、水肿、粘连及颈椎退行性病变等。此病属中医学“项筋急”、“痹证”、“项强”、“眩晕”、“头痛”等范畴,《灵枢·五邪》有“邪在肾,则骨痛……病肩背颈项痛”。此病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 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 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筋脉痹阻不通所致。治疗此病的方法在临床上有很多,总体可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非手术类领域中优势较明显的是中医,有中药内服及外敷、针灸、推拿牵引、手法复位、药枕颈托等多种方法。当今被一致认为具有显著优势的就是以针灸为主的非手术类治疗方法。传统针刺治疗原则以通为主,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痉止痛的目的。双侧颈夹脊、大椎、天柱、风池、肩井、天宗均为局部取穴,颈夹脊可疏理局部气血而止痛; 大椎能激发阳气、通经活络; 后溪可疏调太阳、督脉经气以通络止痛; 风池祛风醒脑止痛; 天柱、肩井、天宗舒经活络止痛; 曲池、外关、合谷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针刺以上穴位,共奏疏通经络、祛风胜湿之功,促使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
       平衡针灸学为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所创立,是在传统中医针灸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现代针灸学,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物质基础,形成了以针灸与心理- 生理 - 社会 - 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特点是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 - 高级神经系统。“平衡针灸技术”创新的定位是中枢神经反应在周围神经学上的定位,以针刺为手段,3 秒钟完成一个针刺过程,利用人体的信息系统,在大脑中枢的调节作用下,间接地依靠病人; 来自己治疗自己的疾病。一般采用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上,病在左者取之右,病在右者取之左的治疗方法。主穴颈痛穴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的功效; 配穴肩痛穴功能为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分泌,可治疗对侧颈肩疼痛及上肢的不适。二穴相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较快调节平衡失稳,达到相互协同、提高疗效的目的。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15: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衡针突出“三快”,即进针快、针感快、出针快,3 秒钟完成一个针刺过程,不易晕针,突出即时效应。另一方面,远距离交叉取穴,是依据中医阴阳整体学说、经络学说,传统的原刺疗法而来,它可以避免针具对局部无菌性炎症水肿的疼痛刺激。故疗效好,优于普通针刺,具有选穴少、起效快、疗程短、疗效好、经济方便之特点,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2-4 06:48 , Processed in 0.37898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