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2|回复: 1

经筋疾病的腹针治疗法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5-2-3 16: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5-2-3 16:14 编辑

       腹针疗法是我国著名专家薄智云教授创立的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以调节脏腑、经络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特点。因其无痛、高效、方便、安全、适应证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其适应证大致可分为:①病程较久、内伤脏腑的全身性疾病,如:脑血管病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癔病等;②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失眠、便秘、老年肾虚尿频、头痛、眩晕等;③虽病程较短,但与脏腑的正气不足相关的疾病,如: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颈椎腰椎疾病、网球肘等;④其他的针灸适应证,经治疗疗效不佳者,均可为腹针的适应证。
       经筋病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主要是指经筋分布之处的筋肉挛急、掣引、痹痛、转筋、强直、弛缓、肢体不用等症。 临床上属于中医痹证、痿证、肢体拘挛等范畴。 从现代疾病来看,大多数肌肉、关节、肌腱韧带、神经等病变皆属经筋病,如风湿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关节炎、面肌痉挛、偏瘫、肌腱炎、腱鞘炎、坐骨神经痛、膝关节损伤、关节扭挫伤等。从大量相关临床报道来看,腹针疗法治疗经筋病的适应证广泛,疗效可靠稳定,故将近年来在经筋病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治疗机制:薄智云认为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有一个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循环系统,还有一个形成于胚胎时期的气血高级调控系统,这个系统是腹针的物质基础。薄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全息理论,认为腹部存在着与人体各部位相关的信息,由此提出先天经络和神龟图学说,用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脏腑经络和四肢百骸的功能。经筋病大都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肾虚,肾气不足,则骨不坚,加之风寒湿邪侵袭,故见骨质改变,发为骨关节炎、颈腰椎病等;“脾主肌肉,主四肢”,“脾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濡养肌肉”,“脾虚,则肌肉削”,“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故肢体运动无力,甚至肌肉萎缩等。综上,经筋病的中医病机为脾肾亏虚,气血生化无源,髓不化血,精血亏虚,筋骨四肢无以濡养,故而发病,腹针治疗以“补肾”为大法,佐以“健脾”,有“以后天补先天”之意。取穴多以脾胃经、肾经及任脉腧穴为主。
       适应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腹针处方:水分、气海、关元。急性患者加水沟、印堂;病程较长者加气穴(双);以腰痛为主者加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合并下肢痛者加对侧气旁、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
       苏小霖等用腹针治疗本病,以中药治疗作为对照,治疗组总有效率 93.5%,对照组总有效率8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李勇等治疗组采用腹针,对照组常规针刺,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腹针组优于针刺组。黄皖生治疗本病治疗组采用腹针 + 推拿 + 牵引,对照组采用推拿 + 牵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 82.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罗海丽等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加无瘢痕灸,对照组采用单纯腹针疗法,治疗组总有效率 97%,对照组总有效率 87%。李红华等治疗组用腹针疗法,对照组用常规针刺,结论为腹针疗法和常规针刺治疗都能明显减轻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陈普庆等运用牵引、腹针、药物疗法治疗该病 112 例,治愈 87 例,好转 22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 97.32%。
       颈椎病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 神经根型者加石关(双);椎动脉型者加下脘上;交感神经型者加阴都、气穴;以肩、肩胛部疼痛为主或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加气穴(双);耳鸣、眼花加气旁(双)。杜健民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大面积电磁波辐射治疗,对照组常规薄氏腹针治疗,治疗 3 周后,不同治疗时间段临床治愈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 2 周末时的疼痛评分比较则有一定差异。 李娟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颈椎康复操,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颈椎康复操,结果治疗组在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缓解期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杨水凤腹针配合推拿治疗颈动脉型颈椎病 30 例,总有效率为 96.7%。 宣丽华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腹针,对照组用传统针刺,结果腹针组的积分、VAS 评分差值 、改善指数、改善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传统针灸组。 高宏等用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照组常规针刺,第一疗程结束后,两组总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肩周炎    腹针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肩部疼痛范围较大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距离稍长;肩部疼痛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崔松园采用腹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 123 例患者,结果治疗 1 疗程,痊愈 21 例,占 17.1%;治疗 2~4 疗程 ,痊愈80 例,占 65%;治疗 1~4 疗程好转者20 例 ,占 16.3%; 治疗 4 疗程未见好转者 2 例 , 占1.6%。张海峰等治疗组采用腹针,对照组常规针刺加电针,两组在末次治疗后均能明显减轻疼痛,但腹针组在首次治疗后就能明显减轻。黄玲等以腹针疗法治疗肩周炎 46 例,总有效率 96.7%,治愈率60.0%;与之对照的传统体针组总有效率 76.3%,治愈率 38.9%,腹针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传统体针组。 茹海凤腹针治疗该症痊愈 26 例,占 57%;显效 12 例,占 26%;好转 6 例,占 13%;未愈 2 例,占4%,总有效率 96%。 刘媛媛等用腹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 32 例,治愈 23 例,好转 8 例,无效 1例。治愈率 71.88%,总有效率 96.87%。 闪剑用腹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 163 例,临床治愈 151 例,显效 9 例,有效 3 例,总有效率 100%。
       面瘫   腹针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病侧阴都;配穴:滑肉门、外陵。
       周贤华等以腹针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7 d后配合体针,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治愈率68%、愈显率 92%;对照组分别为 44%、66%,两组痊愈率、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所需平均疗程短于对照组。肖炜等采用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 50 例,有效率为 96%,临床治愈的治疗次数集中在第 6~12 次治疗后;其治疗后的相关电生理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郝广义等腹针配合缪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 100 例,痊愈 45 例,显效 30 例,有效 23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8%。罗建伟腹针加按摩疗法治疗面瘫 42 例,痊愈 38例,好转 4 例,总有效率 100%。
       落枕   腹针处方 :中脘 、 商曲 ( 患 )、 滑肉门(患);辨证加减:颈项双侧疼痛加商曲(双)、滑肉门(双),颈项后正中疼痛加下脘、商曲(双)。
       冯骅等用腹针动留针法治疗该症 26 例,经 1次治疗后痊愈 8 例,好转 18 例,无效 0 例;1 疗程治疗后痊愈 21 例,好转 5 例,无效 0 例。 高宏等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治疗组的疼痛减轻较对照组明显,有显著性差异;且保持镇痛效果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张治军等采用腹针疗法治疗 77 例,1 次性治愈 68 例,其余 2~3 次治愈。
        类风湿性关节炎    腹针处方:主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天枢、大横。配穴:①按中医辨证取穴:热毒内盛型加双侧商曲、中脘上;气滞血瘀型加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寒湿阻络型加灸神阙穴;正虚邪恋型加双侧肓俞、气穴;②根据病变关节的位置取患侧的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
       肖炜等采用腹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30 例,显效 3 例,进步 8 例,有效 14 例,无效 5 例,总有效率 83.33%,治疗后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双手平均握力、疼痛水平对照表数值等 5 项数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李方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腹针,对照组口服药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85.19%,对照组总有效率 6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膝关节炎    腹针处方:主穴取中脘 、下脘 、气海、关元、气旁(单膝患病取健侧;双膝患病取双侧)、滑肉门(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大横(双侧);辨证加减:伴膝关节内侧缘疼痛者加下风湿内点(患侧);伴膝关节后缘牵拉不适或疼痛者加经验穴(患侧);伴患肢小腿疼痛、麻木者加下风湿下点(患侧)。
       朱庆军等治疗膝骨关节炎,治疗组用腹针,对照组常规针刺并温针,治疗组总有效率 95.0%,对照组总有效率 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 莫绍强治疗膝骨关节炎,治疗组以腹针结合局部针刺治疗,并加电针疏密波和热敏灸;对照组以局部选穴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中风偏瘫   腹针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及患侧滑肉门、外陵、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下风湿点、下风湿外点,健侧商曲、气旁、大横。
刘敏等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治疗组采用头针、腹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用普通电针、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77.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何圣三等用腹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 45 例,总有效率 91.1%。 文雅用腹针配合灸法治疗中风 30 例,总有效率 36.7%。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5-2-3 16: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   王维明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挑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治疗,治疗组痊愈率 100%,对照组痊愈率 68.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腹针取中脘、滑肉门(患侧)、商曲(健侧)、上风湿点(患侧)。 李颖文等用腹针联合局部艾灸治疗项背肌筋膜炎 63 例,总有效率 94%,痊愈率 33%。 腹针取穴中脘、关元、滑肉门、商曲,艾灸主穴取大椎、双侧大抒、肺俞、心俞、颈部阿是穴。 朱冬梅等选用腹三区治疗睑面口痉挛综合征获良效。
      腹针治疗经筋病的研究病证涉及面颇广,且疗效确切。 与其他疗法相比,腹针疗法暴露面积少、显效快、安全、无痛等优势明显。 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①临床上应用腹针疗法治疗经筋病多与其他疗法相结合,腹针能否取代常规疗法或者是仅对常规疗法起到辅助加强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②临床观察病例数少,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真正高水平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且对疗效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③缺少循证医学的统计分析,对研究有一定的影响。 ④临床报道多,治疗机制研究较少。 今后应加强以上几方面的研究,使腹针治疗经筋病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5-13 00:42 , Processed in 0.52471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