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2-5 16:23 编辑
失眠症现代医学归属神经衰弱的范畴。其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睡中易醒,醒后难于入眠,甚至彻夜不眠等。因不能眠或眠而质量下降,使人精神不足,甚至影响情绪和工作,大部分伴有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全部排除脑部及躯体器质性病变。其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5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8年。 治疗方法:取穴 四神聪透百会、上星透百会、印堂、太阳、风池、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太冲。 操作:皮肤常规消毒后,选取30号15寸毫针,四神聪针尖向百会方向沿皮刺入0.8寸,上星穴沿皮透刺百会1.2寸,各穴快速捻转1min后留针,以后每隔10min捻转1次,其余头部诸穴均按常规针刺,采用捻转泻法,四肢诸穴采用捻转补法,并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手法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耳穴取神门、心、皮质下、交感、神经衰弱区。在充足的光线下用探棒在该区探压,均匀用力,探出压痛敏感点,用小方块胶布将王不留行贴压于相应耳穴,两耳交替使用,3日更换1次;嘱其每日按压3~5次,每穴按压半分钟至1min,按压后耳部有胀、痛、酸、麻、耳廓发热、发胀等感觉中的一种或数种,以能耐受为度。若某个穴位过于敏感,使患者感到不能忍受,则让其自行揭去,待下次换药时再贴压。针刺疗程间休息时,照常贴压,换药8次后,亦即针刺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正常,伴随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症状无复发。显效:睡眠基本正常,伴随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3个月内偶有症状,但不必服用安眠药或服用安眠药少于3次。有效:睡眠时间延长,伴随症状有改善,随访3个月,服用安眠药量比以前减少。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 经治疗,34例患者中,痊愈22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 典型病例:林某某,40岁,干部,主诉:失眠6年,加重半年。6年前因家庭矛盾后出现失眠,当时伴有头昏头痛,心悸心烦,肢倦神疲。虽经中药治疗但疗效不显,每夜需服舒乐安定2~4片方能入睡,半年前因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情绪郁闷,致使失眠加重,入睡困难,严重时彻夜难眠,服安眠药亦仅能睡2~3h,就诊时患者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目周黑暗,并诉头昏、头痛、心烦胸闷。诊断为失眠症,经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3次后,自觉较易入睡,并可睡4h,嘱其停服舒乐安定,继治2个疗程后,睡眠已基本正常,能睡6h以上,晨起无头昏头痛等症状,随访3个月,症状无复发。 中医认为失眠症,多为情感所伤,劳逸失调,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衡,阳不入阴所至。如《伤寒六书》说:“阳盛阴虚,则昼夜不得眠,盖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卧安,若阴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得眠也。”而《灵枢 大惑论》则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可见,失眠症是阴阳失衡的结果。取头部阳经诸穴以泻其浮阳,取四肢部阴经诸穴以补其真阴,阴长阳消,阴阳可以重新达到平衡。 据《灵枢》记载,循行耳区的经脉与手足三阳经关系最为密切,六条阴经虽不直接上入耳,却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故十二经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张介宾《类经》曰:“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 ”故刺激耳穴能协调阴阳,调理脏腑而达阴平阳秘,脏腑和调。心理因素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心主神明,耳部心穴可以宁心安神。有研究发现,刺激耳神门穴可明显增加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因而压之可改善大脑的血供情况,以减轻头昏头痛等症状,交感穴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皮质下有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神经衰弱区是治疗入睡慢、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入睡的特定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