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病,其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病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其病理变化以软骨变性及软骨下骨质病变为主。病因大多因外伤受损、关节间隙不对称所致力线改变、关节面破坏及骨质疏松增生等因素造成。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关节僵硬、行走跛行等一系列症状。近年来虽有较多的临床文献报道此病的治疗,但临床疗效往往难如人意,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火针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年龄38~62岁,平均41.4±203岁;病程0.6~28年,平均6.5±3.4年。诊断标准:①常见于年龄较大(一般40岁以上)和膝关节部创伤史者,或有静力失调、骨营养改变以及有体态、职业等因素存在。②发病缓慢、反复,无全身症状。③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有摩擦响声,可有关节腔积液和畸形。④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关节边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关节端松质骨囊性变等改变,关节内可有游离体。 治疗方法:基本用穴:阳陵泉、足三里、内膝眼、外膝眼、鹤顶、膝关、梁丘。辨证选穴:气滞血瘀型加气海、血海;寒湿痹阻型加阴陵泉、腰阳关;肝肾亏虚型加太溪、关元。 操作方法:选取0.8 mm×31 mm规格中粗火针,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前置火针于酒精灯火焰的外上1/3处,将火针加热至通红发白,然后快速施针于穴位上,刺完后马上用手指按压针孔。 疗效标准:依据疗效指数评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治愈:疗效指数为100%;显效:疗效指数在60%~99%之间;有效:疗效指数在30%~59%之间;无效:疗效指数小于30%。 经治疗,5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2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94%。 典型病例:刘某某,女,65岁。主诉:反复双膝部疼痛20年,加重1月。每因劳累或天气变化症状加重,近1个月疼痛加剧,上下楼梯剧痛,不能下蹲,行走困难,双膝部肿胀,多处求医,曾接受过封闭、针灸、理疗以及中西药内服治疗,均未见好转。查体:形体偏胖,双膝部肿胀明显,髌骨周围、内外膝眼以及膝内侧面有多个压痛点,浮髌试验(-),双膝关节屈伸受限,膝关节活动有弹响。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血尿酸均正常。X线检查: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内侧较甚,关节面硬化,胫骨嵴、内外侧缘,髌骨内外上侧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诊断为:双膝骨性关节炎。证属肝肾亏虚,兼夹寒湿痹阻、气滞血瘀。给予火针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活动功能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现代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系退行性病变,是由于长期劳累磨损所致的非感染性炎症,属中医“骨痹”范畴。《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渐虚,不能充养筋骨,骨枯则髓减,骨质疏松,日久负重而致变形;筋不得滋润则不利关节活动,年老体虚,卫外不固,风寒湿之邪外侵,痹阻经络骨节。因此,本病的发展内因主要是肝肾亏虚,外因主要是感受风、寒、湿之邪。风寒湿邪入侵人体经脉,留于肢体、筋骨、关节之间,气血不畅,痹阻不通发而为痹。 火针疗法古称之为燔针、粹针、白针、烧针。火针刺激穴位后,一方面有针刺的效应,另一方面火针对皮肤的灼伤又类似于直接灸的作用。因此,火针集聚了针、温热于一体的双重作用,是针与灸的有机结合。其治病的机理在于温热针刺激穴位或病灶处,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机能,使经络通、气血行。火针对局部的刺激,能促进增强经络导感功能,它的作用和特点是整体性双向性和良性调节,不论是机体的功能处于亢进状态,还是低下状态都能促进其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