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3-10 16:10 编辑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西医称Bell,s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笔者根据《灵枢经筋》有关理论,采用经筋透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患者均为针灸门诊和部分住院病人,年龄最小2岁,最大84岁,平均41.7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个月。参照面神经麻痹针灸时机选择,结合本组病例将面神经麻痹 病程分为3期,发病在7天以内为急性期,8~15天为静止期,16天以上为后遗症期。经筋组急性期24例,静止期28例,后遗症期16例。 诊断标准:均参照1994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神经病学》诊断标准确诊;根据就诊时针刺患者四白、颊车穴的同时,采用G6805型电针仪断续波测试患者面肌对电刺激收缩的反应程度,将面神经的病损程度分为神经活跃型、一般型和不良型。经筋组经测试活跃型36例,一般型22例,不良型10例。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面神经病损程度和不同针法,两组患者每日针刺1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休息2日进入下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不足1个疗程按1个疗程统计。 经筋组:主穴:患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水沟,双侧合谷,按少阳、阳明经筋循行,采用多针浅刺与透刺相结合,阳白三透,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向攒竹、丝竹空、鱼腰透刺,针尖方向呈鸡足状;地仓向水沟、颊车透刺或颊车向迎香、下关透刺,一穴两针;闭目露睛加四白两透,分别针向目内眦、目外眦;口歪甚者加下关直刺13 mm,泻法。合谷直刺25 mm,患侧泻法,健侧补法。取地仓与颊车、太阳与颊车之间沿阳明经筋循行多针浅刺,每隔0.5寸1针,快速将针尖刺入皮内留针;随着面神经病损程度的逐渐恢复,后期可改阳白、四白透刺为毛刺,沿上睑缘和下睑缘内眦至外眦毛刺,只点刺表皮不留针。 配穴:急性期或伴有耳后疱疹、耳痛及听觉障碍加患侧翳风、风池直刺25 mm,泻法;面神经不良型和后遗症期加刺足三里,患侧泻法,健侧补法。 疗效标准:参照《实用神经病学》诊断标准结合本组资料设定。治愈:面部表情肌功能正常,鼓腮不漏气;好转:面肌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角轻度不对称,鼓腮轻度漏气;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鼓腮仍漏气。 经治疗,68例患者中,治愈61例,好转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5%。从面神经病损程度与疗效比较来看,36例患者属于活跃型,治愈36例,有效率为100.0%;一般型患者22例,治愈21例,好转1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0%;不良型患者10例,治愈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0.0%。从病程与疗效来看,急性期患者24例,治愈24例,有效率为100.0%,静止期患者28例,治愈26例,好转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0%,后遗症期患者16例,治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卒口僻”“口眼斜”等范畴。面部是手足三阳经筋散布结聚之处,经筋循行表浅,易感外邪。本法针刺选用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等穴,均位于面神经颅外段各分支的重要解剖位置上,采用多针排刺及一穴多针等透刺,针刺范围与三阳经筋在面部的分部区一致,可广泛刺激面神经,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提高其兴奋性,从而有利于病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部分患者面瘫急性期有耳后疱疹、耳痛、听觉及味觉障碍,属风寒之邪侵袭,卫外不固,故用翳风、风池以祛风解表;静止期因六气皆能化火,故泻合谷以清热降火,手阳明经筋经过面口各部,取合谷有“面口合谷收”的作用;后遗症期多为邪去正气尚未恢复,故沿足阳明经筋面部循行部位多针浅刺与毛刺,以补气活络,调和营卫,特别是闭目露睛患者,沿上、下睑缘从内眦至外眦浅刺后,多能立即明显好转。本法对面神经不良型和后遗症期的治疗多能扶正祛邪,补泻兼顾,刺激量有轻有重,故疗效较对照组显著。
|